焦 薇,張慧敏,王付宇 JIAO Wei,ZHANG Huimin,WANG Fuyu
(安徽工業(yè)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32)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線上平臺購買商品,消費需求的升級以及由線下到線上轉型,越來越多的供應商也隨之開通網絡銷售渠道,通過線上的直銷平臺向購買生鮮的終端消費者進行產品的銷售。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生鮮需求日益增長,也越來越重視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和質量等問題。而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作為重要因素之一,影響著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購買欲望。我國幅員遼闊,擁有14億人口,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關乎著國計民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事。
從政府發(fā)布的《國家質量興農戰(zhàn)略規(guī)劃(2018-2022年)》中可以看出政府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發(fā)展的高度重視,強調進一步推進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方向。政府高度重視生鮮農產品生產,對生鮮農產品質量有著很高的要求。但生鮮農產品本身具有季節(jié)性和時鮮性,以及生產的周期性和地域性,所以生鮮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也成為了行業(yè)的巨大困難,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新鮮度和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由于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環(huán)節(jié)冗長,上游供應商謊報新鮮度,下游獲得謊報后的新鮮度信息,造成信息不對稱,導致上下游企業(yè)之間的協(xié)調困難并造成其損耗,造成線上直銷渠道購買的消費者滿意度降低,以及造成線下傳統(tǒng)零售商庫存積壓、產品損耗和資源浪費,直接影響供應鏈成員利潤關系。
目前,關于生鮮農產品謊報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應商與零售商謊報行為。探討零售商存在謊報行為下供應鏈協(xié)調的較多,探討供應商謊報行為的較少;在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中探討新鮮度、風險規(guī)避和公平關切等方面更多,從上述學者的研究看出,目前探討謊報新鮮度信息行為的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較少,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作為質量的重要因素,對生鮮農產品的銷售起到重要作用,供應商作為主導者更容易為了自身利益做出謊報新鮮度信息的行為。
因此,如何運用契約協(xié)調供應鏈中的供應商謊報新鮮度行為,傳遞真實的新鮮度信息,并通過供應鏈契約促進和提高供應鏈利潤,保障供應鏈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成為了重要的研究課題。
本文主要研究兩級生鮮供應鏈系統(tǒng),供應商謊報自身的生鮮農產品的生產時間信息即新鮮度信息,誘使傳統(tǒng)線下零售商增加訂貨需求量,造成零售商向供應商提出的訂貨需求量與消費者在零售商購買的實際消費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差距,也會使生鮮農產品鮮活度虛高,造成資源浪費以及降低雙方交易關系。對于線上直銷渠道,供應商在線上直銷渠道出售生鮮農產品時,也謊報其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信息,長期會造成消費者滿意度降低,以及存在消費者通過線上直銷渠道尋求理賠的情況。設所需理賠金額的比例為n(0 1,供應商單位成本為c,生鮮農產品生命周 期為T,線上直銷價格為p、零售價格為p以及批發(fā)價格為w,產品生產時間t(謊報生產時間x,x值∈0,[ ]1),x表示為謊報因子,斯坦伯格模型博弈過程為供應商批發(fā)生鮮農產品給零售商,以及在網絡平臺上公布價格,隨后零售商訂購農產品,同時以零售價格p向消費者售出,如圖1所示。 圖1 生鮮農產品二級供應鏈結構運作 假設1:新鮮度信息具有不對稱性。供應商提供生鮮農產品且擁有新鮮度信息,零售商向供應商訂貨時只能從供應商處獲得產品出產時間的信息,處于劣勢。 假設2: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影響著生鮮農產品的外觀表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造成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量變化。參考Cai等的研究,考慮生鮮受到保鮮努力水平的影響,假設在生鮮農產品雙渠道模式中產品新鮮度函數(shù)為遞減函數(shù),即:其中:θ>0為剛采摘的生鮮新鮮度,e為供應商通過手段努力保鮮,g為關于新鮮度時間敏感系數(shù)(0 1,t為供應鏈生 鮮農產品流通時間且t∈0,( ) T,產品價值超出保質期后為0,生鮮農產品殘值為0。 假設3:生鮮農產品市場的需求量不僅被價格影響,還會受到生鮮新鮮度等質量的影響。消費者最終產生的線下線上需求函數(shù)可表示為: 其中:?(0<1 )為線下渠道所占的市場份額,1-?為供應商線上銷售渠道所占的市場份額,α為渠道交叉價格的敏感系數(shù)(0<α<1 ),h為新鮮度敏感系數(shù)(0 對以上的符號設定:上標“c”為集中決策下的生鮮農產品;上標“x”為供應商謊報新鮮度行為;上標“*”為所有供應 鏈成員做出的最優(yōu)決策;上標“k”為價格折扣契約下的生鮮農產品。 生鮮農產品線上線下渠道的供應商和零售商達成合作,將整個供應鏈作為一個整體,追求盡可能達成供應鏈系統(tǒng)總利潤最優(yōu)。 此時供應鏈的總利潤函數(shù)為: 因此,供應鏈最優(yōu)利潤為: 實際生鮮供應鏈運作過程中,供應商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做出謊報行為,向零售商以及消費者謊報生鮮農產品生產時間信息。 此時供應商利潤函數(shù)為: 零售商利潤函數(shù)為: 通過對比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中的集中決策和謊報行為下的生鮮農產品分散決策下可得命題1。 證明:由式(2)、式(9)、式(3)、式(11)得: 命題2 生鮮農產品在集中決策形式下供應鏈系統(tǒng)的總利潤要優(yōu)于分散決策下供應鏈成員獲得的利潤總和。 聯(lián)立式(6)、式(18),將集中決策中的所獲得利潤與謊報行為下的分散決策下所獲得利潤做差,得到如下結果: 由此可以看出,當供應鏈中的成員雙方均以自身期望達到最佳狀態(tài)為目標而實行的獨立決策情形,各成員獲得的利潤之和卻還是會少于將供應鏈視為一個整體時得到的總利潤,所以在供應商謊報行為下的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沒有達到最優(yōu)化的利潤,只有采取供應商與零售商合作決策的方式才能實現(xiàn)供應鏈獲得的效果最佳。該模型中,供應商作為供應鏈的先動者有先動優(yōu)勢且在分散決策下既制定線下批發(fā)價格,又通過線上直銷渠道去銷售生鮮農產品給消費者,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零售商獲得較少,所以為了達成兩者相互支持的決策效果,可以采取合適的契約策略來調整供應鏈的利潤,使供應鏈能夠獲得一個盡可能接近集中情形下獲得最優(yōu)利潤的效果,促使供應鏈整體效益最佳。 在供應商謊報行為下,供應鏈為了激勵供應商抑制謊報行為,公布真實的新鮮度,使供應商的新鮮度信息達到新鮮度信息對稱下集中決策下的最優(yōu)值,設計價格折扣契約進行協(xié)調,構建價格折扣函數(shù),其中:b(0 1為折扣率,表達式如下: 此時零售商利潤函數(shù)為: 供應商利潤函數(shù)為: 只有集中決策模型所得的銷售價格p和線下零售價格p能夠使得這一雙渠道供應鏈實現(xiàn)利潤最優(yōu)。因此,存在價格折扣率b(0 命題3 使用價格折扣契約后,謊報行為下的分散決策所得的供應鏈整體利潤有所增加,零售商利潤有所增加,供應商利潤有所下降。 證明:將在分散決策下的供應鏈各成員利潤和供應鏈整體使用契約前后的利潤進行比較,得出: 從而命題得證。 為了使價格折扣契約具有有效性,在供應商所制定的批發(fā)價格有效區(qū)間內,引入轉移支付費用。 分析謊報因子對供應商為主導的供應鏈最優(yōu)決策的影響,設置參數(shù),并賦值為:?=0.4,a=100,α=0.4,n=0.3,c=10,θ=0.9,T=10,e=5,h=0.6,g=0.4。 從表1、圖1可以看出,謊報因子對總利潤產生影響,謊報因子越小,謊報程度越大,從謊報因子在區(qū)間(0,0.5)時,零售商所獲得利潤已經為負數(shù),說明入不敷出,零售商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會終止購買供應商生鮮,不利于供應鏈發(fā)展;當謊報因子在區(qū)間(0.5,1)時,供應鏈中存在供應商謊報產品新鮮度信息的行為時,會造成供應鏈利潤的降低,特別是隨著謊報因子的減小,謊報的產品生產時間越短,謊報程度越大,造成零售商和供應鏈利潤差距拉大,同時造成供應鏈不穩(wěn)定。綜上所述,需要引用適合的約定契約,來協(xié)調雙方利潤,以此方式減少供應商的謊報行為,能夠使供應鏈各方利潤達到均衡,提高供應鏈整體的利潤,可以增加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當產品生產時間不斷增加,人們對于產品新鮮程度要求日益提高,由此將會為供應商謊報動機提供更多的機會,所以謊報行為在出現(xiàn)過程中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對此,需要對謊報行為基本特征情況展開全面分析,如果謊報因子逐步將減少,由此可以看出供應商謊報程度進一步提升,損害供應鏈利潤。 表1 謊報因子對供應鏈利潤的影響 通過對比集中決策,謊報行為下的分散決策以及采用價格折扣契約后所得的整體利潤并進行分析,設定參數(shù)為?=0.4,a=100,α=0.4,n=0.3,c=10,θ=0.9,T=10,e=5,h=0.6,g=0.4,x=0.5。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三者對比下,集中決策下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利潤是最高的,而供應商謊報新鮮度行為下的分散決策所獲得的利潤最低。在采用了價格折扣契約后,供應鏈利潤有所增加,但還是比集中決策時低,謊報行為下的零售商與供應商利潤相差太大,在這種情況下零售商不愿意向供應商采購生鮮。但運用價格折扣契約以后,零售商與供應商利潤差距減小,有利于長期合作。說明采用價格折扣契約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協(xié)調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的關系。 圖2 謊報前后總利潤差 表2 價格折扣契約下的求解結果 本文針對供應商謊報生鮮農產品新鮮度信息為主導的行為,探討了其行為對供應鏈中供應商和零售商及績效的影響,分析集中決策和供應商謊報行為下的分散決策,并對不同決策模型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進一步設計價格折扣契約促進供應鏈整體利潤增長,通過設定相關參數(shù),并對相關數(shù)值分析驗證模型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以下結論:(1)在謊報新鮮度下的供應鏈利潤是少于集中決策下,集中決策下的線上直銷價格和線下銷售價格均高于謊報行為分散決策下的線上和線下價格。(2)供應商謊報新鮮度影響供應鏈利潤,隨著謊報因子減小,說明供應商對新鮮度信息謊報程度越大,以至于零售商利潤會成負數(shù),零售商與供應商利潤相差巨大,不利于合作和供應鏈發(fā)展。(3)通過價格折扣契約能夠有效協(xié)調供應鏈,增加供應鏈利潤,但并不能完美達到協(xié)調效果。 本文為供應商謊報新鮮度信息的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問題,提出價格折扣契約來解決,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但是價格折扣契約不能完全抑制謊報行為,在隨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引入其他的契約形式來協(xié)調效果。而且本文針對單一供應商和單一零售商,對于一對多和多對一、多對多的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后期的研究提供了方向,能夠使文章更加完整。而且在供應鏈中,不僅供應商可以謊報信息,零售商也可以謊報信息,因此可以進一步考慮雙邊都謊報新鮮度信息時的供應鏈協(xié)調問題。1.2 模型假設
2 供應商謊報行為下的供應鏈決策模型
2.1 不存在謊報行為的集中決策
2.2 存在謊報行為的分散式決策
2.3 集中決策和分散決策比較
3 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
4 算例分析
5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