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曉
思想政治課應該滲透融合積極教育,來發(fā)展學生的積極品格和能力?!案A鳌庇址Q“心流”,指一種全然沉浸于所做之事的忘我狀態(tài)。本文主要研究:一是初中生思想政治課“福流”體驗現(xiàn)狀及其原因;二是營造初中生思想政治課“福流”體驗的教學方式及其應用。轉變教師教學方式,改善傳統(tǒng)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營造學習“福流”體驗,改善學生學習消極和焦慮的體驗,指導學生提高學習的專注力,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學習規(guī)劃,在學習過程中懂得合理自我定位,明確、清晰自己學習的意義。
一、“福流”體驗的內涵和特性
(一)“福流”
1.“福流”的定義
福流是積極心理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幸福理論,它指的是一種全然沉浸于所做之事的忘我狀態(tài)。與強調快樂和幸福的理論不同,作為現(xiàn)實主義的幸福觀強調的是從行動中獲取可持續(xù)和有意義的快樂。
2.“福流”的特征
米哈伊在1975年出版的《福流:一種美妙的心理狀態(tài)》一書中談到了心流體驗發(fā)生心理感受的六種特點:
第一,聚精會神,專心一意于所做之事,在做一件事或者進行一項工作時,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打擾。
第二,知行合一,思維和存在融為一體,做到思維與存在的高度統(tǒng)一。
第三,時間飛逝,時間感發(fā)生扭曲、縮短,在極度忘我的一個狀態(tài)中,會感嘆時間流逝太快。
第四,物我兩忘,忘記自我,也忘記了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
第五,得心應手,通過實踐,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發(fā)生在控制之下。
第六,陶醉其中,自得其樂,陶醉在所做之事中,做這件事本身就是目的。
3.進入福流的狀態(tài)的三個主要條件
契克森米哈爾在其1997年的著作《尋找心流: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現(xiàn)象》中,對心流體驗增加了三個客觀條件:
第一,挑戰(zhàn)和技能相互平衡,且都出于較高水平。當我們所面臨的挑戰(zhàn)特別困難時,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反之,就會產生單調、厭倦的感覺。在行為過程中,挑戰(zhàn)高出自身水平的問題且與自身技能相平衡,是產生“福流”體驗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有明確的、行動上的目標。目標明確,朝著確定的目標不斷努力奮斗,在這個過程中全身心投入,物我兩忘,享受沉浸其中帶來的快樂。
第三,有明確的、即時的反饋。當然,行為結束不代表結束,在行為結束后給予明確的、即時的反饋會讓人記住這種狀態(tài),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向我們提供了準確的、有意義的、快樂的反饋,激發(fā)從事這個行動的強烈動機,創(chuàng)造更多的“福流”體驗。
(二)“福流”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的特殊性和實效性
各學科都在打造“福流”課堂,但是初中思想政治“福流”課堂有本身的特殊性與實效性。
1.“福流”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的特殊性
初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三觀和品德的課程,但很多教師沒有將其中的知識更加充分地講解和體現(xiàn)出來,學生學到的只是干癟、冰冷的文字,無法深入理解其中的感情。
打造初中思想政治“福流”課堂,將現(xiàn)實事件融入教材,與教材理論知識融合,成為師生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在理解生活事實的基礎上理解教材內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讓學生從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真切感受到文字的溫度,從課堂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讓學生真正成為三觀端正、品質高尚、人格健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福流”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實效性
一種新的課程模式,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更重要的要顯現(xiàn)初中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政治學習不僅要把理論知識學好,更重要的是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轉化為實際行動,從課堂案例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更多學生認為“福流”課堂能夠加強學生的參與感,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案A鳌闭n堂主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中,學生是主體,全身心投入到課堂討論、探究和思考中,在不斷讓學生參與課堂的同時,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二、初中生思政課“福流”體驗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析
“福流”是心理學界的一個概念,簡言之就是全情投入、物我兩忘。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打造“福流”課堂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打造最享受的學習狀態(tài)。
(一)初中生思政課“福流”體驗現(xiàn)狀
據(jù)調查,當前初中思想政治課“福流”體驗的現(xiàn)狀有如下幾個部分:
1.從效果看:學生的“福流”體驗較低
“福流”課堂與課時安排、考試成績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想要在高效的課堂中既讓學生提升“福流”體驗,又緊跟教學安排,還能提高學習成績,在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完成。當下課堂更偏向于提升課堂樂趣,提高學生政治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參與到課堂中來。
2.從教學上看:思想政治課“福流”課堂存在的問題顯著
在“福流”課堂的打造過程中,教師、學生和學校等方面都存在問題。
第一,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初中政治本身是一門理論性較強、較難理解的學科,但現(xiàn)階段在有限的時間內,緊張的課程安排、巨大的升學壓力,更多的教師采取最簡單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灌輸式教學。
第二,學生的學習情況。除了學生對政治課固有的偏見外,強大的升學壓力導致學生花在政治課上的時間和精力大大減少,政治學習成為簡單機械的文字背誦,不僅導致學生學習的“福流”體驗不高,甚至會導致對課程厭學的情況。
第三,學校的教學安排。學校之間、學科之間競爭不斷,學校給教師施壓,教師為完成學校下達的任務,只能按學校要求的進度完成。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科味不濃成為了很大的問題。
(二)初中生思政課“福流”體驗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F9852B8E-A9D9-4928-8E60-649AC8294348
初中思想政治“福流”課堂成效較低、在打造“福流”課堂的過程中多方面問題顯著等,其原因主要歸納為:
1.時代角度:大數(shù)據(jù)時代對教育工作帶來的沖擊
網(wǎng)絡時代,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巨大的挑戰(zhàn)。
一部分是教學經驗比較豐富,但在新媒體教學上有待提高的教師群體。另一部分是教學經驗有待豐富,但過分依靠新媒體技術的教師群體,互聯(lián)網(wǎng)上現(xiàn)成的教案、課件,這樣看似便捷的方式反而容易導致部分教師直接使用已有的資料,對學生的了解和教材的思考停滯不前。
2.學生角度:青少年階段學生的興趣域寬泛
現(xiàn)在的學生跟以往的學生有所不同,以往的學生受外界的影響較小,而網(wǎng)絡技術的普及,在幾乎家家都有電腦,人人都有手機的時代,學生受外界的影響巨大。游戲、娛樂新聞、八卦等,像巨大魔鬼吞噬著學生,導致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的學生大大減少。
3.教師角度:新時代對教師教學技能以及教學方式的挑戰(zhàn)
學生感覺自己在課堂的“福流”體驗較低,從教師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表1.當前思政課“福流”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師缺乏與學生思想上的溝通。初中生思維敏捷,有很多教師意想不到的想法,教師和學生經常溝通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態(tài),收集學生的意見并進行整合,有針對性地備課、授課,最大限度做到因材施教。
4.學校角度:“福流”體驗與考試成績之間的矛盾
素質教育仍然是教育的優(yōu)先事項,但應試教育模式仍然束縛著學校、教師和學生。要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只能加強訓練,減少課余時間,不斷輸入新知識,不斷練習,讓學生成為沒有感情的寫作業(yè)的“機器”。但“福流”體驗與考試成績和課時安排之間的矛盾不應完全對立,而應是對立統(tǒng)一。如果打造“福流”課堂效果明顯,學生的考試成績將會明顯提高,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由淺入深。
三、營造初中生思政課“福流”體驗的教學方式及其應用
“教師必須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要從‘教會學生向‘引導學生會學轉變,堅持從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靈活、開放、實踐性強的教學方式?!贝蛟臁案A鳌闭n堂有利于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糟粕的部分,更能讓學生在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綻放智慧的光芒,有效鍛煉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做課堂真正的主人。
(一)營造初中生思想政治課“福流”體驗的教學方式
無論何種教學方式都包含特殊含義和作用,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發(fā)揮它的功能。打造初中思想政治課“福流”課堂,這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建設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幸福和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者們一致認為,幸福源于投入而帶來的福流。福流是什么?這對教育有什么啟示?事實上,福流就是人們精神高度集中或者全身心投入時所產生的忘我狀態(tài)。它能提高學習效率,創(chuàng)造積極情感,提高生活的滿意度。如何通過積極的教育來刺激學生的幸福體驗?我認為可以從設計活動、明確規(guī)則、改進目標和培育動機等方面入手。
1.研究性教學:即時反饋,引導確立明確的目標
研究性教學方式是由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向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去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最終獲得成功體驗的教學方式。研究性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貫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開展研究活動,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福流”體驗。
即時反饋是產生福流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需要用即時的反饋來不斷檢驗自己是否完成目標,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在研究性教學中不能忽視的幾個問題:
第一,研究性教學的目標要具體。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時,往往會設置相應的研究性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研究的目標要具體,不能泛泛而談,不著邊際,各研究問題的子目標都要為本課的教學目標服務。
第二,研究性教學方式的開展要具有可衡量性。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的同時要思考: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是什么?不能只是簡單的提問、討論、回答,而沒有相對合適的衡量標準,尤其是文科教學,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倘若缺乏適當?shù)暮饬繕藴?,將存在“假”“大”“空”的現(xiàn)象。
第三,研究性教學的方式還要具有相關性。教師設置的教學活動不能只是漫無目的地討論,要與教學目標、課堂、學生相關,學生的自控能力有限,一旦在課堂中展開討論,容易偏離主題,教師需在課堂中隨時觀察學生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研究探討的知識與課堂高度相關。
2.活動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能力相匹配的挑戰(zhàn)
福流活動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重要媒介。研究表明,個體能力低于挑戰(zhàn)水平,個體反而容易感到不安和厭煩,相反則會產生無聊感。只有能力恰好與設計的活動所帶來的挑戰(zhàn)相匹配時,個體才更容易進入福流狀態(tài)(見圖1)。即個體參與的活動挑戰(zhàn)難度應當與其技能水平相匹配。
圖1 能力和挑戰(zhàn)與“福流”體驗的關系
“福流”,專注即幸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是引導,學生是課堂參與的主體。課前教師進行教材相關材料的搜集,設計一系列課堂相關且與學生知識水平相匹配的活動,在課堂上,教師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盡可能參與課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了解和探究學生,教師不再是課堂的領導者,而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3.案例教學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核心所在是“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密結合生活中的案例,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案例中體驗生活的艱辛,領悟人生的樂趣,又可以從現(xiàn)實的案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將知識運用到實際。如果案例的選擇與教學內容契合度不高、教師并沒有完全了解學情、學生對案例比較陌生,就會導致教師應用了案例教學法也達不到較好的課堂效果。
圍繞教學目標,打造“福流”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感和幸福感,遠遠不止以上幾種教學方式,不管何種教學方式,學生是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在各種情境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課堂中享受思考、享受探究、享受辯論。
總之,“福流”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能與挑戰(zhàn)的平衡,讓初中生能夠學會在參與課堂中投入思考,是進入心流狀態(tài)的重要渠道之一?,F(xiàn)代初中政治課堂可充分采用了“福流”理論,可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F9852B8E-A9D9-4928-8E60-649AC829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