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平
概念闡釋
層進式作文結(jié)構(gòu)是作文中存在多個層次,在不同的層次中存在著逐層深入的關(guān)系,各層次圍繞核心論點按先后順序展開,這種結(jié)構(gòu)有很好的表達效果,在議論文中被廣泛運用。在議論文中闡述觀點與解決問題,可以按時間先后展開寫,進行縱向論證??v向論證應結(jié)合總論點、分論點、小論點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展開。
名家美文
成功之道必專心致志
——讀《弈秋》有感
王思海
讀過《孟子·弈秋》感觸頗深,二人一起學弈,其中一人專心致志學而忘我,而另一人雖聽之學之,卻好高騖遠,認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這兩人學弈的結(jié)果自然不言而喻,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三心二意、心猿意馬的情況太常見了。
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同樣有著十分專注的特質(zhì)。一次居里夫人在提煉鐳元素的過程中,同伴為了驗證她在工作中的專注程度便開始在她身后不遠的地方疊起了椅子,碰撞聲、驚呼聲不絕于耳,而居里夫人居然渾然不覺,這種專注的程度令人贊嘆。當然居里夫人的成功不光有著專注的功勞,但專注絕對是促使居里夫人成功的重要原因。不說國外,我國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創(chuàng)作主要集中在三處地方,馬背之上、床榻之上與便所之上,這不也是專注的一種表現(xiàn)嗎?再看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朱熹,同樣對自己有著極高的專注度要求,要眼到、要心到、要口到。這三位大家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要專心致志,集中精力。如果他們沒有這種專注的精神,文學家的位置會有他們嗎?
想必大家在小的時候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說一只小貓在釣魚時三心二意,一會兒開心地追蜻蜓,一會跳起來抓蝴蝶,最后卻忘了釣魚的目的,一條魚都沒有釣到。這個故事與《孟子·弈秋》說明了同樣的道理,在做任何事時都應該專心致志,三心二意必定會讓所有的事情功敗垂成。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如朱熹、居里夫人與歐陽修一般的專心致志呢?首先應該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這是專心致志、潛心探究的動力所在。運動員們每天都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身上的傷愈合了復發(fā),復發(fā)了愈合,如果他們沒有對所從事的體育項目熾熱的愛,怎能拼搏不息,出類拔萃?其次,還要有不怕挫折、銳意進取的精神。貝多芬在成為音樂家之后失去了聽覺,這對于音樂家而言是多大的打擊?他敢于與命運抗爭,以驚人的毅力在困境中前行,創(chuàng)作出更為震撼人心的作品。如果不是真正熱愛音樂,如果沒有忘我的的專心致志,貝多芬就不會有如此驕人的成功。
社會光怪陸離,誘惑無窮無盡。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鍥而不舍,專心致志,一定有所建樹。
賞 ?析
本文的結(jié)構(gòu)就是典型的層進式結(jié)構(gòu),開篇明確提出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的論點。之后的論證專心致志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隨后結(jié)合具體問題指出如何養(yǎng)成專心致志的習慣。最后進行總結(jié),在突出文章主題的同時,使文章的內(nèi)容具備更強的邏輯性。這種層進式的寫作方法體現(xiàn)出文章的層次感與思維的嚴密性。
尋找幸福
人生就像大海,生命就像一葉扁舟,在洶涌的波濤中沉浮,在這沉浮中竭力尋找著名為幸福的光。
換個角度看問題,幸福就在不幸福的另一面。我們在面對每一件事時都有著不同的體驗,從一個角度看非常美好,讓人移不開眼;從另一個角度看丑陋不堪,令人不忍直視。面對不同的事物,每個人都有選擇看待事物的角度與方法的權(quán)利。面對著丑陋自然萬般痛苦,殊不知丑陋的另一面往往就是美好。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在看到丑陋的一面時,自然而然會想到另一面的美好與純粹。
貝多芬就是一位善于轉(zhuǎn)換角度的人。失聰對于音樂家而言有著什么樣的影響?他會痛苦嗎?會悲傷嗎?貝多芬卻并不這樣認為:不,我很幸福!因為我僅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還有眼、鼻、嘴、腳、手。這種豁達、樂觀怎么能不幸福?幸福就在貝多芬的一念之間。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是需要點阿Q精神的。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被人們諷刺的形象,但如果從另一角度看,阿Q的自我滿足、自我慰藉的精神勝利法,也是換個角度看問題的方式。如果我們執(zhí)著于不幸,是不是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固執(zhí)、不懂變通的阿Q呢?
因此,可以說幸福只是一種思維方法,從一個角度去看就幸福,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就不幸福。
將深淺不一的愁緒放進日記,將散落的往事交給歲月,換一種思維方式,就會發(fā)現(xiàn)美好,從而擁有幸福。不要因表面的風聲鶴唳而草木皆兵,不再因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而錙銖必較,不再因世事紛繁而惆悵、悲傷,轉(zhuǎn)換角度,就會別有洞天——幸福就在不幸福的對面等著你。
點 ?評
開篇用比喻引出話題,引人閱讀。接著提出“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幸?!钡闹行恼擖c。然后舉貝多芬的事例分析論證,事例貼切,分析深入,有說服力;再引用阿Q的例子,談“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幸?!笔遣皇恰熬駝倮ā钡淖云燮廴?,說理辯證,嚴密,令人信服。
引出話題后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層層深入,從不同角度舉例論證,逐層遞進,深入分析,最后進行總結(jié)。這種寫作結(jié)構(gòu)能夠逐層將論點撥開,深入問題的本質(zhì),令人眼前一亮,有醍醐灌頂之感。用這一方法寫作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說到底,結(jié)構(gòu)的層層遞進,根本上說就是思維的層層遞進,或者說是思維逐層的深入。做到這一點,讀者才能被你的思維牽引,深入問題的本質(zhì),接受你的觀點,對你的論證心悅誠服。ED796739-2273-4568-B58F-5E60EC171C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