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暉
這次來波士頓訪學,每逢周末,喜歡到書店逛逛。半年下來,陸陸續(xù)續(xù)逛了十幾家書店。
首先逛的是哈佛周邊的書店。第一個要說的,是大名鼎鼎的哈佛書店(Harvard?Bookstore)。它叫哈佛書店,其實跟哈佛大學校方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是一家純粹的私人書店。就像我住所旁邊有一家哈佛市場(Harvard?Market),名頭雖大,其實只是一家賣食品、日用品的小超市,店主是一對中年夫婦,并非哈佛大學所開。
哈佛書店名氣大,是因為它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它緊鄰哈佛最核心的校區(qū)——哈佛園(Harvard?Yard),位于哈佛周邊最熱鬧的哈佛廣場(Harvard?Square)商業(yè)區(qū),而且正對著哈佛校門中人氣最高的一個——戴克斯特門(Dexter?Gate)。這個門的人氣來自門楣內(nèi)外兩側(cè)的銘文:“邁入此門增長智慧。”(Enter?to?grow?in?wisdom)?“出門服務汝國汝倫?!保―epart?to?serve?thy?country?and?thy?kind)游人們逛完了哈佛校園,會在戴克斯特門前拍照。在哈佛廣場購物聚餐之余,通常就會到哈佛書店打卡。它的店名實在是唬人,不明就里的游人以為這就是哈佛大學的書店。它的“金字招牌”非常醒目,老遠就能看見,風頭簡直要蓋過街對面持重內(nèi)斂的哈佛大學校園。
哈佛書店店內(nèi)永遠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在密集的書架間穿行需要見縫插針、迂回前進。店面不大,分為里外兩間,上下兩層。一層賣新書,地下室賣舊書。一層新書除了學術(shù)、文學著作,里間還賣童書和哈佛紀念品。一層有個亮點,是一臺名字很酷的按需出版圖書的機器,叫Paige?M.?Gutenborg,名字里的兩個單詞分別蹭了書頁(page)和谷騰堡(Gutenberg,一種文字編輯器)的熱度。讀者想要某本書,只需短短4分鐘,這臺機器就可以現(xiàn)場給你連打印帶裝訂,輸出一本和正規(guī)出版物毫無二致的書。這臺機器打印出來的書有的已過版權(quán)保護期,有的有出版社授權(quán),還有的則是由作者提供的新鮮出爐的原創(chuàng)作品,第一次在這臺機器上“出版”。令人非常遺憾的是,這臺機器從今年4月25號開始就不再提供服務了。我很后悔沒有抓住機會及時體驗一下按需出版服務。如今業(yè)務雖然停了,但那臺機器仍然靜靜地躺在書店的一個角落,從店外就可以透過玻璃窗一睹它的真容。
哈佛書店的地下一層是賣舊書的,其中也有童書。我在這里給小女選購了一本,品相相當好。地下一層有一個角落是稱為“remainders”的打折區(qū),賣的是打折的新書。我在那里看到一本最近剛出中譯本并在網(wǎng)上被炒得很熱的哈佛某名教授的英文原著,價格很便宜,實在是個驚喜。
哈佛書店門外的人行道上,還經(jīng)常擺著一輛小書車,上面都是很便宜的舊書。不少行人會駐足翻看,但我在上面基本上沒有看到過自己感興趣的書。
哈佛書店背后,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小書店,叫格羅里埃詩歌書店(Grolier?Poetry?Book?Shop)。這家書店藏身在一條僻靜的小街巷里,被馬薩諸塞大街的繁華景色吸引得游人很難注意到它。一般人也想不到熱鬧的哈佛書店背后居然還藏著另一家書店。這家書店只有一個10來平米的房間,店面比較狹小。因為空間不足,只好向上發(fā)展,四周的書架很高,上面擠滿了書,全部是詩歌作品。其中有一面墻是各國詩人的集子,我在這里看到了北島、顧城等人的詩集,當然都是譯成英文的。
特色薦書區(qū):新銳作者與夏季悅讀
從哈佛園的戴克斯特門看哈佛書店
這個書店的一大特色是不定期地舉辦詩歌演誦會,而且把詩歌和音樂相結(jié)合,既誦且唱。以往活動都是在室外街道上劃定的一塊區(qū)域里舉行,我參加的那次因為室外街道施工,改在室內(nèi)。屋子里只能擺十多把椅子,參加者需要提前預約,并交上一點費用。那次我參加的是詩人帕特里奇·博斯維爾(Partridge?Boswell)的演誦會,博斯維爾在會后簽售了他的詩集《心系遠方》(Some?Far?Country)。詩人懷抱著一把吉他,和他的兩個朋友一起,把他的詩唱出來。這種形式新穎別致,既是詩歌朗誦會,也是音樂會,讓我想到了古代以口頭形式傳誦的史詩,以及中世紀的游吟詩人。
這家書店創(chuàng)建于1927年,已有近百年歷史,專營詩歌也有近50年了。它是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的棲居地,不僅賣書,也出版詩集,還設(shè)立了格羅里埃詩歌獎(Grolier?Poetry?Prize),舉辦詩歌節(jié)。書店目前的主人是詩人卡洛爾·曼基蒂(Carol?Menkiti),她在演誦會開始前作了致詞。
在哈佛廣場的另一端,是另一家大型書店COOP。這家書店同樣不是哈佛的官方書店,但與哈佛的關(guān)系更緊密一些。它于1882年由哈佛學生創(chuàng)辦,1916年之后MIT(麻省理工學院)也加入進來,現(xiàn)在的全稱是“哈佛/MIT合作社”(Harvard/MIT?Cooperative?Society)。COOP?屬于來自哈佛和MIT教職員工、校友和學生的會員集體所有,董事會中教工校友董事與學生董事各占一半。
初到COOP時,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它也是一家書店。大廳的貨架上擺滿了印著哈佛校名?;盏囊路透鞣N哈佛紀念品,只有靠墻的一面書架和中間幾張桌子上擺著一些書,大多是哈佛教授的著作。如果只在一層逛逛,你會覺得它就是一家哈佛紀念品商店,書只是其中的點綴。但是上到二三層,你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家超大型書店,比哈佛書店要大得多,書也要全得多。這是我在波士頓見過的最大的一家書店,也是店面布置最漂亮的一家書店。
COOP有幾大特色。一是專供哈佛教材。三層有個區(qū)域是專門向哈佛學生提供教材的地方。這里的書架與他處不同,上面密密麻麻地貼著哈佛課程的編號、課程名稱,標簽上面的書架上躺著的,就是這些課程對應的教材。這些教材,有全新的,也有用過的;可以買,也可以租。二是突出哈佛特色,這里不僅有哈佛教授著作專柜,還有哈佛申請文書范文專柜,專為有意申請哈佛的高中畢業(yè)生指引門徑。三是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專題薦書,如經(jīng)典作品專柜、少數(shù)族裔作者專柜、新銳作者專柜、夏季悅讀專柜等等。
從COOP后門出去,在僻靜的小巷子里拐個彎,就到了拉文舊書店(Raven?Used?Books)。這是哈佛周邊唯一的一家專賣舊書的書店。它的店面比哈佛書店地下室要大一些,書也更多,從品種上看則各有千秋。淘舊書的隨意性很強,能否淘到寶多看運氣。一個不經(jīng)意的所在,一個計劃外的邂逅,往往就潛藏著一個巨大的驚喜,這大概就是淘舊書的樂趣所在吧。
說完了哈佛周邊,該說說劍橋(Cambridge)市的書店了。
在劍橋市政廳和劍橋市中心最繁華的中央廣場之間,有一家七星書店(Seven?Stars)。這是一家有點“神叨”的書店,書架上擺放的多是一些宗教、哲學、心理學和神秘主義的書,其中有不少是關(guān)于占星、解夢的。但也有其他種類的書。我找到一本講西方銅版畫史的書,因為太“貴重”(又貴又重)沒有買。最后我買了一個小冊子,是20世紀60年代初一門漢學課程的教學大綱(syllabus),里面列有很多課程參考書,借此可以一窺當時美國漢學的面貌。此前我并不知道除了講義可以修改成教材出版,課程大綱居然也可以成為正式出版物,算是給我的書架增加了一個新品種。
這家書店不僅賣書,也賣寶石。店名的來源可能與愛爾蘭小說家布拉姆·斯托克(Bram?Stoker)的小說《七星珠寶》(The?Jewel?of?Seven?Stars)有關(guān)。斯托克最著名的作品是以吸血鬼為題材的驚悚小說《德古拉》(Dracula)?!镀咝侵閷殹芬彩且徊矿@悚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馬爾科姆,與埃及學家阿貝爾·特雷洛尼和他的女兒瑪格麗特,一起喚醒古埃及女王特拉的木乃伊的故事。書中特拉的一只手有七個手指,戴著一顆有七個棱角的紅寶石,閃閃發(fā)光,如同七顆星星。
在很多古代傳說中,寶石具有驚人的魔力。這家書店的店名和里面售賣的東西,都帶有一種神秘兮兮的氣質(zhì)。書店經(jīng)理伊馮·帕格利亞本人就是一位占星家。如果你對哲學、宗教、心理學、神秘主義感興趣,這是一家你絕不應該錯過的書店。
4.七星書店的店面與書架5.博懋書店內(nèi)景
從哈佛廣場往北坐一站紅線地鐵,就到了波特廣場(Porter?Square)。這里的購物中心里也有一家書店,就叫波特廣場書店。這家書店賣的都是面向大眾的新書,我著重看了看童書,琳瑯滿目,很多好玩的兒童玩具錯落其間,令人忍不住想要釋放一下童心。
還是從哈佛廣場出發(fā),坐75路公交車往西,快到清新湖(Fresh?Pond)的時候,路邊有一家博懋書店(Bryn?Mawr?Bookstore)。這是一家專營舊書的書店,基本上是學術(shù)書,書的質(zhì)量很高。我在這家書店買的書,大概是各個書店里最多的。書店的位置相對偏僻,左鄰右舍有幾家餐廳和商店,但遠遠談不上鬧市,頂多算是個社區(qū)服務中心而已。為什么要把書店開在這個地方呢?走到書店里間,看到掛著博懋學院(Bryn?Mawr?College)的旗子,就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拉住個店員問個究竟。
這個店員是個文文靜靜的女子,她很耐心地解答我的一連串問題。原來這家書店還真跟博懋學院有關(guān)系,是博懋學院的校友開的。我這才注意到店里清一色是女店員,博懋學院是一所位于費城的著名文理學院,只招女學生。這家書店和其他的書店不同,不以營利為目的,完全是公益性質(zhì)。書全部來自校友和其他人的捐贈,書店不收購圖書。因為店內(nèi)空間有限,對捐助的圖書也有一些看似苛刻的要求:品相要好,不破不臟,能夠售賣;圖書要有相當?shù)膬r值,普及本、縮寫本不收;不收雜志、日用百科、音像制品。怪不得店內(nèi)學術(shù)著作那么多,質(zhì)量那么高。
書店所有的經(jīng)營收入,都捐給博懋學院,為學生設(shè)立獎學金、提供實習經(jīng)費,作為對母校的回饋。店員全部是博懋學院校友,作為志愿者到書店服務,不領(lǐng)取分文工資。像這樣由博懋學院校友開的書店,在美國還有幾家。這一家的營業(yè)收入,專為資助新英格蘭地區(qū)的學生之用。從1971年創(chuàng)立至今,這家書店已經(jīng)為博懋學院捐助了100多萬美金!
聽聞到此,我不禁對這家書店肅然起敬,就從書架上多挑了幾本書。但到付款時,又傻了眼。這家書店只收現(xiàn)金和支票,不接受信用卡。這跟別處的做派還真是大不相同,很多商店希望顧客用信用卡付錢,不喜歡現(xiàn)金。我常去的一家超市就是這樣,有時只收信用卡,不收現(xiàn)金,大概是因為找零麻煩。幸好當天我?guī)Я诵┈F(xiàn)金,大票小票湊在一起,還差幾毛錢,正想跟收銀員砍砍價,她卻主動開了口,說書可以替我留著,等我下次來再買。這反倒弄得我有些不好意思,砍價的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若是在其他書店,幾毛錢可能就算了,但這家書店由于是公益性質(zhì),財務方面或許有嚴格的制度。我只好從挑好的書里抽出一本退回去。
博懋書店就是這樣一家個性十足,對捐書者挑三揀四,也讓讀者感到有些不便的書店。但它的書好,價格實在,收入全做公益,這些足夠讓它成為一家好書店。一家看似高冷,但卻有情懷、有溫度的書店。
(作者系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獻研究所教授,歷史學博士)
責任編輯: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