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斌,白晶斐,何正琛,黃瑞凌,門正興·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
單點漸進成形工藝是一種新興板料柔性快速成形技術,與傳統(tǒng)板料成形工藝相比,單點漸進成形工藝不需要模具或者僅需要部分簡單支撐模具,便可以根據預先設計的加工軌跡程序成形出相應零件。由于單點漸進成形工藝也是利用“分層制造”思維,將復雜三維零件轉化為二維刀路信息最終成形零件,因此單點漸進成形工藝也可以成為增材制造技術的一種。
2024鋁合金零件單點漸進成形采用設備為VC80立式加工中心,如圖1所示,機床使用FANUC 0imf Plus數控系統(tǒng),定位精度0.008mm,重復定位精度0.005mm,設備行程750mm×400mm,最高轉速8000r/min。有模單點漸進成形裝置如圖2所示,用壓板固定在加工中心工作臺上。單點多道次漸進成形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由壓頭、成形板料、托板、導柱、壓板、支撐模、底板組成。
圖1 VC80立式加工中心
圖2 有模單點成形裝置
圖3 有模單點成形裝置結構示意圖
采用2024鋁合金進行單點漸進成形試驗,試驗用異形蓋狀鈑金零件如圖4所示,零件最大直徑100mm,板料最大厚度1.2mm,如果采用冷沖成形,工藝復雜,而且對設備要求較高。有模單點成形用到的支撐模如圖5所示,該模具用45鋼數控加工成形;有模單點成形壓頭成形道次刀路采用UG軟件生成NC代碼,如圖6所示。
圖4 異形蓋狀鈑金零件示意圖
圖5 支撐模
圖6 壓頭運動軌跡
2024鋁合金板料尺寸為250mm×250mm,選擇雙道次成形步距為0.4mm、0.3mm、0.2mm、0.1mm,成形其他參數包括:主軸轉速500r/min,進給速度8000mm/min,潤滑方式選擇潤滑脂,成形工具頭選擇R6mm的半球形工具頭。具體參數見表1。
表1 不同成形步距成形結果
試驗表明:在其他試驗參數不變的情況下,成形步距越小,成形零件所耗費的時間越多,零件的表面越光滑,步距為0.4mm和0.2mm的成形效果如圖7所示。但是隨著步距減小,零件表面質量并不能進一步提高。
圖7 不同步距成形效果
主軸轉速分別采用500r/min和1000r/min,進給速度選擇8000mm/min,使用同樣潤滑脂,成形工具頭為R6mm的圓形工具頭,主軸轉速、步距參數見表2。
表2 不同主軸轉速成形結果
試驗表明:進給速度不變的情況下,主軸轉速越高,成形零件的表面越光滑。步距0.4mm,主軸轉速為500r/min和1000r/min的成形效果如圖8所示,在其他成形參數不變的情況下,主軸轉速越高,零件表面質量越好。主軸轉速提高,表面質量會提高,主要是由于進給速度一定時,工具頭轉速越高,工具頭對板料的碾壓即拋光作用越充分,表面微觀溝槽就越淺,宏觀上表現(xiàn)為表面越光滑。
圖8 步距0.4mm,不同主軸轉速成形效果
各道次不同步距成形結果見表3,不同步距成形效果如圖9所示。試驗表明:在試驗范圍內所有零件均成形,未發(fā)現(xiàn)明顯缺陷,隨著步距增大,零件的成形時間大幅減少;而零件最終表面質量主要與第二道次成形步距相關,步距越小零件表面質量越好。因此,為兼顧成形時間及最終零件表面質量,在實際生產中可以優(yōu)先大步距進行第一道次成形,小步距進行第二道次成形。
表3 各道次不同步距成形結果
圖9 不同步距成形效果
根據以上試驗結果,確定該異形蓋狀鈑金零件最終成形參數為:主軸轉速為1000r/min,步距為0.4mm→0.1mm,潤滑劑為潤滑脂,成形工具頭選擇R6mm的圓形工具頭,最終零件成形時間為18分02秒。將成形零件與板料大部分連接部分去除后,把零件送到鉗工進行最后的去毛刺處理,最終成形零件的試樣如圖10所示。
圖10 鈑金零件最終成形
⑴試驗條件下,復雜零件雙道次單點成形過程中,步距減小,零件表面質量提高,但當步距小于0.2mm時,零件有開裂風險。
⑵復雜零件雙道次單點成形過程中,主軸轉速提高能夠提高零件表面質量。
⑶零件雙道次單點成形過程中,為兼顧成形時間及最終零件表面質量,在實際生產中可以優(yōu)先采用大步距進行第一道次成形,小步距進行第二道次成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