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貴
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建設的不斷推進,大多數中小學都已經完成了信息化基礎建設,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和設備被引入到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了沖擊?;诰W絡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式就是信息時代下的產物,該模式的出現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先教后學”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學的互動性、自主性和即時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無疑是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一、基于網絡平臺的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實際上是指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先教后學”的模式翻轉成“先學后教”。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錄制好相應的教學視頻,并將其放在網絡平臺上,讓學生在課后根據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新課內容。然后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互動交流,共同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索,最終幫助學生完成知識主動建構的過程[1]。
翻轉課堂具有以下顯著特征:第一,自主性。在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中,主張先學后教的自主學習模式,學生需要在課前通過教學視頻先完成“學”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學”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的講授,完成“后教”的過程;第二,互動性。在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步調自主學習,教師只需要扮演好輔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即可,師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進行互動、討論和合作探究;第三,個性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調整自身的學習計劃和學習進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二、基于網絡平臺的高中歷史翻轉課堂的教育意義
(一)有助于教學模式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授課形式也主要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能淪為觀眾,參與度較低,這對于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則可以使得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先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自主調配學習時間和學習策略,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也不再是主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過程成為了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2]。
(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基于網絡平臺的高中歷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自主選擇教學視頻進行學習,學習完成后,可以通過平臺上的測試題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并根據平臺反饋信息決定是否重復學習本課內容。教師則可以通過平臺的后臺數據,觀看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調整教學難度和進度,并制訂相應的輔導計劃,進而有效提升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三、基于網絡平臺的高中歷史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一)課前學習模塊設計
首先,教師需要做好學情調查,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并以此為依據制作課堂教學微視頻。微視頻的內容應主要側重于基礎,難度應控制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消化;其次,學生課前觀看視頻學習的目的是為課堂進行深入探究而做準備。因此,教師在制作視頻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從典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出發(fā),引導學生著重關注歷史的重大變革,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切入點,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最后,教師在制作微視頻時,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反饋,進行制作、修改和創(chuàng)新,不斷地加入新元素和新形勢,這樣才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學習模塊設計
“翻轉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主要通過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師生在課堂上針對視頻學習中的問題開展深入探究活動實現的。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清楚地意識到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并做好課堂學習模塊設計,確保課堂探究活動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趙麗梅.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9(22):154.
[2]李越.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