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運東 王董斌
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因其“重大”“公共”,則涉及群體多、社會關注度高,黨媒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發(fā)出權威聲音,正確引導輿論。在抗疫報道中,隨州日報社克服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完善機制、整合資源、優(yōu)化流程,“策采編發(fā)”統(tǒng)一指揮,“報網端微”各展所長,對抗疫情況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宣傳報道,為戰(zhàn)“疫”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彰顯了黨媒的責任和擔當。
今年4月初,隨州市曾都區(qū)突發(fā)新冠疫情。封控狀態(tài)下,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按下“慢行鍵”。面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隨州日報社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打破工作常規(guī),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建立應急指揮機制,由社長、總編輯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策劃,堅持全媒一盤棋,奏響抗疫報道“大合唱”。
疫情期間,受眾對疫情信息更加敏感,新聞發(fā)布的紀律要求也更加嚴格,確保信息發(fā)布的快速、準確,輿論導向正確,顯得更加重要。隨州日報社旗下有“一報四網十多個新媒體平臺”,這些平臺功能形態(tài)不同,稿件渠道來源眾多,為整合資源,把好關口,報社建立應急指揮機制,實行審核前置,利用微信平臺建立“隨州日報抗疫期間稿源群”,要求所有渠道(記者和通訊員)上傳的稿件含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一律提交稿源群,經值班社領導初審同意后才能進入編發(fā)程序。
對有導向問題的稿件“不發(fā)”;暫時不宜發(fā)布的稿件“緩發(fā)”;對可以發(fā)布的稿件,根據報道內容和新聞價值,提出“全媒可發(fā),或者可發(fā)報紙、可發(fā)網站、新媒體”等意見。對可以發(fā)布但需要修改完善或核實來源、真實性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見。各媒體平臺根據審核意見,各取所需,有序編發(fā)。通過審核前置,確保新聞報道高效有序運轉,并且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
為根據疫情進展情況,及時把握好報道節(jié)奏,突出報道重點,增強輿論引導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值班社領導統(tǒng)一策劃,每天一早在稿源群發(fā)布“采編提示”,指導記者根據疫情防控進展情況,抓住重點采寫新聞。先后推出“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專欄,突出報道醫(yī)務人員、社區(qū)工作者、下沉干部中的共產黨員,在抗疫中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的風采;“疫情管控全面升級 配送代購服務到位”專欄,報道基層干部、社區(qū)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抓實抓細抓落地、織牢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和保障市民生活的動態(tài);推出“捐款捐物支援抗疫”專欄,展示愛心企業(yè)人士捐款捐物的善舉;“防疫不松懈 發(fā)展不停步”專欄,報道各地開展精準防控和有序復工復產的情況。
同時,對部門化、碎片化的信息進行集納整合,策劃推出《戰(zhàn)“疫”日記》《同心守護家園》《隨州最美“逆行群體”》等專版圖文報道或者短視頻。這些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報道,通過全媒體傳播,提升了傳播力和影響力。
疫情期間,城區(qū)實行封控管理,記者出行受阻,如何保障內容生產供應,成為報紙出版和新媒體傳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隨州日報社充分整合采編力量,建立多方聯動機制,發(fā)揮大通聯機制作用,保障了采編出版秩序正常運轉。
報社內部實行大采編模式,打通報網端微,建立以新媒體生產和傳播為核心的一體化運行機制。疫情期間,報紙四個版面全部刊發(fā)新聞(平時兩版新聞、兩版廣告),稿件吞吐量大、編輯工作量大。為保證采編力量,報社積極向疫情防控指揮部申請,爭取到部分通行證,確保記者正常采訪和夜班編輯出行需要。同時整合力量資源,將廣告公司部分人員充實到采訪一線,將總編室人員充實到編輯一線,做好報紙采編出版工作。對處于封控小區(qū)的編輯記者則實行居家辦公,記者聯系對口部門通訊員提供相關信息并加工,編輯實行網上編輯制作稿件。值班社領導和采編崗位中層干部做好報道意圖傳達、采訪力量調配、采編指導審核等工作。新媒體做到移動優(yōu)先、隨編隨發(fā),報紙則精選精編、次日發(fā)布,真正實現了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媒體傳播”。
為解決報社人力資源不足、新聞稿源緊缺、聯系群眾不夠的問題,報社充分發(fā)動社會力量,打造全媒體時代“群工部”,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全媒體格局下大通聯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強聯絡協調,實行獎勵激勵,探索建設“四支隊伍”:以特約記者、部門通訊員為主體的文字供稿隊伍;以簽約攝影師為主體的攝影隊伍;以網絡達人為主體的新媒體產品隊伍;以網評員為主體的評論隊伍。疫情期間,在報社工作人員的聯系和指導下,這些隊伍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他們按照編輯部的意圖和報道要求提供了大量鮮活的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為報社各媒體發(fā)布提供了充足的稿源支撐。評論員隊伍圍繞重點新媒體報道,積極評論跟帖,正確引導輿論,放大了傳播效果。
隨州日報社目前擁有《隨州日報》、隨州政府網(代辦)、隨州新聞網、隨州論壇網、隨州文明網以及所屬“兩微一端”等全媒體平臺,在學習強國、今日頭條、人民號、抖音等平臺注冊賬號,借力傳播。報社各媒體平臺突出特色、各顯其能、各展風采,通過全媒體、融傳播,增強了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起到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社會效果。
當前,手機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渠道,方寸屏幕成為媒體角逐的主戰(zhàn)場。隨州日報社堅持移動優(yōu)先、內容為王、創(chuàng)新為要,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方便快捷、海量互動的優(yōu)勢,求快、求活、求新,搶占互聯網傳播主陣地,占領輿論引導話語權。
求快,就是發(fā)布快捷,在真實準確的基礎上第一時間發(fā)布新聞,搶占第一落點、回應社會關注點、消除信息盲點。如報社安排兩名記者全天候在疫情防控指揮部蹲守,每天第一時間獲取權威疫情信息并及時發(fā)布。如當2020年隨州疫情加重而醫(yī)療救援力量不足、引起民間焦慮時,2月7日凌晨4時,江西援隨醫(yī)療隊第一批隊員抵達隨州,隨州日報社新媒體及時制作發(fā)布融媒產品,文字、圖片、視頻全息展現,引起受眾關注、點贊。今年4月初的疫情7天實現社會面動態(tài)清零后,報社新媒體根據指揮部決定,第一時間首發(fā)《隨州主城區(qū)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消息,回應了群眾“解封”關切,引起受眾轉發(fā)、評論,短短一天時間閱讀量10萬+。
▲2020年3月1日,隨州日報記者劉詩詩(右一)在隨州市中心醫(yī)院,采訪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求活,就是內容鮮活,注重挖掘典型人物和事件,突出思想深度、情感溫度、價值厚度。如報社推出《隨州抗疫暖心小故事》《戰(zhàn)“疫”日記》《父女并肩戰(zhàn)“疫”守家園》《特殊時期,我們都是“管家謝明明”》《又見馬甲紅 志愿服務暖》等,關注白衣戰(zhàn)士、基層干部、志愿者等,展現他們的忠于職守、默默奉獻。聚焦服務保障,推出《以車為家,護航戰(zhàn)“疫”路》《這些企業(yè)和代購隊伍保障物資供應》《爭分奪秒!隨州8輛負壓救護車交付安徽戰(zhàn)疫》《保姆式服務幫助1.5萬只進口種雞安全抵隨》等,這些富有情感溫度的新媒體產品直抵人心,增強了人們戰(zhàn)“疫”信心。
求新,就是產品創(chuàng)新,包括內容創(chuàng)新和形式創(chuàng)新,精彩的故事需要有精彩的表達。如根據江西援隨醫(yī)療隊信息制作的抖音短視頻《贛鄂相“隨”、風雨同“州”》,將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相融合,以新穎的形式和震撼的內容贏得廣泛關注和好評。贛鄂相“隨”、風雨同“州”的主題語,還被隨州市與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視頻連線時引用。今年4月初,記者拍攝醫(yī)護人員忙完核酸采集臨近中午吃泡面的短視頻《這是他們的“早飯”》,引起網友廣泛關注、點贊和評論,點擊量過100萬人次。充分運用系統(tǒng)思維,整合新聞資源,深度策劃推出《同心抗疫 守護家園——曾都戰(zhàn)疫24小時》視頻片,點擊量過30萬人次。還有抗疫歌曲、快板說唱等,充分滿足用戶移動化、視頻化、社交化的需求,達到入耳入腦入心的傳播效果,展現了融媒傳播的新優(yōu)勢。
隨州新聞網作為隨州地區(qū)唯一新聞門戶網站,充分發(fā)揮海量儲存信息的優(yōu)勢,通過開設專題,集納報社旗下各媒體平臺發(fā)布的各類抗疫新聞信息。先后開設專題,包括隨州要聞、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疫情速報、捐款捐物支援抗疫、防疫科普知識等,共集納各種形式的新聞產品1000多件,成為抗疫報道豐富的數據庫。
抗疫期間,《隨州日報》堅持每天出版,四個版全部刊登抗疫相關報道。一、二要聞版突出報道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報道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和重大動態(tài)新聞,及時轉發(fā)《人民日報》《湖北日報》重點報道和重要評論。突出報道隨州市核酸檢測、流調隔離、病患救治、疫情管控、物資保障、捐款捐物動態(tài),注重展現醫(yī)護人員、黨員干部、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的戰(zhàn)“疫”風采。三、四版突出報道抗疫中的典型人物和暖心故事,發(fā)布抗疫圖文專版、疫情防控知識、公益宣傳等。報紙編輯在有限的版面空間做文章,對稿件精選精編精排,從稿件選擇、評論刊發(fā)、專題報道、版面設計等多方面體現導向,彰顯報紙信息的厚重權威,發(fā)揮了主流媒體輿論導向的壓艙石和定海神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