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泉,劉 峰,馮 磊
(1.超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4;2.山東省特種計算機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4)
隨著移動互聯(lián)及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移動辦公即攜帶自己的設備辦公(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逐漸成為一種趨勢。BYOD讓工作人員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進行信息處理。隨著移動辦公的興起,移動計算終端作為移動信息化的主要業(yè)務載體,以其較強的計算、存儲和處理能力,在各行各業(yè)移動信息化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給各行各業(yè)帶來了工作便利。然而由于移動計算終端的移動性、使用場景的開放性、網絡環(huán)境的復雜性,移動計算終端也面臨日益嚴峻的安全威脅,特別是在信息安全高度敏感的企事業(yè)單位和政府部門等應用領域,涉及核心業(yè)務數據,面臨的安全威脅更為嚴峻,已成為制約移動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關鍵瓶頸?,F(xiàn)如今,國產化替代時代已經來臨,國產技術也已經基本成熟,基于國產關鍵軟硬件研制高安全計算終端成為可能。因此,有必要通過研制國產高安全計算終端設備,實現(xiàn)硬件安全、系統(tǒng)安全、數據安全,滿足政府、工業(yè)等敏感領域移動辦公安全需求[1]。
為滿足國產高安全計算終端設計需求,首先進行系統(tǒng)總體架構設計。本設計基于國產關鍵軟硬件構建基礎計算平臺,通過整合可信計算、低輻射、數據加密等安全保密手段,在基礎計算平臺上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安全保密防護體系,實現(xiàn)平臺安全、系統(tǒng)安全、數據安全三大安全功能。系統(tǒng)架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tǒng)架構示意圖
(1)平臺安全。采用國產處理器、固件、操作系統(tǒng)以及辦公軟件,確保自主可控,實現(xiàn)對現(xiàn)有X86架構計算平臺的國產化替代,避免國外軟硬件設備后門隱患。創(chuàng)新電磁防護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實現(xiàn)計算平臺低輻射。
(2)系統(tǒng)安全。在國產計算平臺上內置可信計算芯片,通過全信任鏈傳遞以及軟硬件完整性保護,確保系統(tǒng)健壯性,通過應用層安全可信程序,實現(xiàn)對文件、進程等的訪問控制,保證用戶使用過程中的系統(tǒng)安全。
(3)數據安全。通過內置加密硬盤,保證數據密文存儲;通過對存儲介質、外設使用以及網絡連接等行為進行監(jiān)管,解決數據在存儲、傳輸、使用過程中的數據泄漏問題[2]。
高安全計算終端設計從下到上可分成結構層、硬件層、軟件層(固件、操作系統(tǒng))三層。
(1)結構層。通過合理結構設計、良好散熱設計,為高安全計算終端硬件提供可靠結構基礎。
(2)硬件層。包括自主主板以及外圍部件,自主主板在實現(xiàn)計算終端基本功能基礎上,定制可信密碼模塊。
(3)軟件層。采用國產固件,中文操作界面,符合UEFI標準,便于擴展安全功能。在國產操作系統(tǒng)基礎上,集成可信加密、身份認證、安全管理等功能,形成專用的安全增強操作系統(tǒng)。
計算終端機殼采用鎂合金及工程塑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計,機殼表面采用拋光、磨砂、噴塑等處理工藝,確保產品輕量化、美觀的同時,提高結構強度。通過對液晶屏進行屏蔽設計,整機機體進行雙U型搭接設計,實現(xiàn)整機EMC防護達到GGBB1 B級標準要求。計算終端結構外觀示意如圖2所示。
圖2 安全計算終端結構外觀示意圖
安全主板采用國產處理器進行設計,集成存儲電路、EC管理電路、電源電路、接口電路(網絡、USB、串口、VGA、音頻等)及擴展電路(Mini PCI-E)等多個功能電路。主板原理如圖3所示。
圖3 主板原理圖
軟件設計包括內核移植和驅動程序開發(fā)、國產固件兼容適配、國產桌面操作系統(tǒng)兼容適配以及EC軟件設計等工作內容。
內核移植和驅動程序開發(fā)主要完成國產處理器初始化、內存探測和配置、網絡驅動移植、USB驅動移植、LVDS液晶屏驅動移植等功能。
國產固件兼容適配主要實現(xiàn)設備上電開機、操作系統(tǒng)引導、硬件平臺適配和測試驗證等功能。
國產桌面操作系統(tǒng)兼容適配主要完成硬件平臺適配驗證、設備驅動適配、應用集成驗證、版本集成驗證和測試驗證等工作內容。
EC軟件主要實現(xiàn)合蓋(LID)控制、觸控板控制、矩陣鍵盤控制、溫度檢測、風扇控制、LCD背光亮度調節(jié)、電池檢測等功能。
電磁防護從機體、液晶屏及電源三方面進行設計。
(1)終端機殼采用鎂合金制造,導電性能良好,可將終端內部電路產生的電磁波屏蔽在機體內部,防止電磁波對外輻射。部分塑料材質結構件內部噴涂導電漆,同樣達到屏蔽電磁波對外輻射效果?;w邊沿縫隙設計緊湊,金屬邊沿緊密結合,縫隙處密封槽采用“迷宮式”設計,加大槽深和壓筋的尺寸,使信號最大衰減,同時密封槽內的導電橡膠屏蔽墊使金屬接觸面保持良好的電氣搭接,防止電磁波通過縫隙外泄[3]。
(2)液晶屏采用帶導電網格的屏蔽薄膜,屏蔽效能為50 dB,屏線使用防波套包裹,可防止電磁波從屏線上外泄。
(3)電源適配器前端增加濾波電路,以消除產生并向電網反饋的傳導干擾;同時電源適配器外部輸入輸出線纜使用雙層屏蔽線纜,外殼使用磁導率高的金屬材質,以消除輻射干擾。
全盤加密采用國家密碼局認證的加密芯片,實現(xiàn)數據加密和認證控制,連接在移動計算終端硬盤和SATA接口之間,在終端結構上設計預留專用認證USB接口連接用戶USBkey進行身份認證,數據加密密鑰在硬盤加載前完成認證,保證硬盤全盤存儲的數據都為密文。如圖4所示,全盤加密模塊主要由加密芯片、SATA轉換芯片和USBKey組成。
圖4 全盤加密原理框圖
針對現(xiàn)有移動計算終端信任傳遞過程存在的固有缺陷,基于國產TCM芯片,采用多級度量代理技術,在國產平臺上實現(xiàn)從TCM芯片→主板硬件→固件→操作系統(tǒng)→應用軟件→網絡訪問的全信任鏈傳遞,既可以確保系統(tǒng)啟動時的靜態(tài)可信性,又能保障應用程序運行中的動態(tài)可信性,有效提高了平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
圖5 全信任鏈傳遞技術方案
基于可信密碼模塊,采用TCM對虛擬磁盤容器文件進行完整性度量和驗證,在TCM平臺配置寄存器時記錄度量值,采用可信外部存儲設備存儲度量日志,通過完整性驗證虛擬磁盤容器文件的boot sector數據來判斷虛擬磁盤完整性,保證虛擬磁盤的安全加載和使用,實現(xiàn)虛擬磁盤的鏡像文件保護和完整性保護,提高磁盤安全性。
圖6 虛擬磁盤保護技術方案
以可信計算與訪問控制為基礎,建立可信基準庫,基于訪問控制技術,通過可信軟件棧調用 TCM 芯片算法,對系統(tǒng)調用進行攔截,通過可信度量和一定的判定機制,實現(xiàn)系統(tǒng)資源主動度量、自我保護恢復等安全功能,實現(xiàn)主動免疫防護。
圖7 主動免疫技術架構圖
為滿足移動計算終端的安全應用需求,本文從系統(tǒng)架構、基礎軟硬件平臺、安全功能三個方面展開了詳細設計,基于國產關鍵軟硬件設計實現(xiàn)的高安全計算終端設備,集成了多項安全防護功能,具有高安全、高可靠等顯著優(yōu)勢,項目產品關鍵軟硬件實現(xiàn)了全國產化,杜絕了后門隱患;全面的安全防護,確保了數據安全;較強的運算性能和軟件兼容性,可廣泛應用于黨政、工業(yè)等特殊行業(yè)領域,滿足移動計算平臺對國家秘密和商業(yè)秘密的安全保密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