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書籍簡介】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杰出的心理醫(yī)生”的斯科特·派克第一次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說的話,發(fā)現(xiàn)了人們不敢面對的事,這就是: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20 多年的行醫(yī)生涯讓斯科特·派克看到的是沮喪、絕望、內(nèi)疚、惱怒、焦慮等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對人們的折磨,這些見聞促使他沉下心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類所承受的這無盡的痛苦,其根源究竟是什么?他在總結后發(fā)現(xiàn):拒絕成熟、回避問題、逃避苦痛等會導致人們的行為永遠停滯不前,這才是人類心理疾病的真正根源。《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出版30 余年已發(fā)行數(shù)千萬冊,連續(xù)20 年穩(wěn)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列,許多讀者因為這本書走出心理陰霾,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擁抱新生活。
“人生苦難重重?!边@是斯科特·派克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一書映入我眼簾的第一句話,這句話就足以撼動我的心靈。彼時,打壓與排擠、不屑與孤立正將我滿滿的教育熱情一點點蠶食磨滅,學?!斑吘壢恕钡纳矸萘钗以诮箲]與苦痛中掙扎??墒?,這本書的作者卻以如此平靜的語氣告訴我一個關于生活和生命的真相——人生苦難重重。斯科特·派克認為,只有領悟這句話的真諦,愿意正視人生中的問題和苦痛,人們才可能掙脫桎梏,實現(xiàn)自我的超越。一次次走進書中,就如同一次次走在一條自我審視、自我覺醒的路上,我一路追問探尋,又一路感受著直面現(xiàn)實、羽化成蝶的驚喜蛻變。
誰的人生沒有落寞之苦、失意之痛呢?可是,派克告訴我們,不顧一切地逃避問題和痛苦,不僅會錯失了解決問題、推動心靈成長的契機,還會讓我們的心靈“萎縮”和“退化”,心智永遠難以成熟。
在我的工作經(jīng)歷中,也曾有過“無力擔當之苦”,也曾有過“不能承受之痛”。我無數(shù)次地自問反思:“我到底做錯了什么?”其實,自己只是一個不甘平庸、不愿意徹底沉淪的教師,當意識到閉塞的環(huán)境會使教師目光短淺和不思進取時,我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自我鍛煉和磨礪:在講課比賽前,我主動請纓,堅信所有的付出都是成長的歷練;在論文寫作時,許多人都以“不會寫”“沒內(nèi)容可寫”為由放棄了機會,我卻挑燈熬夜、絞盡腦汁,最終寫出一篇篇的文章……時間久了,那些一點一滴的積累便慢慢地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助推我在第二期威海教育名家(班主任系列)工作室評選中順利入圍。
入圍的消息原本應該是巨大的驚喜,可消息在校園里傳開來后卻成了一顆“定時炸彈”,“炸”出了一些教師的憤憤不平。我以為,只要把存在感降到最低就能遠離“攻擊”,便能在集體當中擁有“容身之地”。但我的一味退讓并不能換來想象中的平和,自己的心緒愈發(fā)焦躁、沉郁。之后,我決定不再逃避問題,而是直面它進而調(diào)整自己:為了自我安撫,我以閱讀來充電,用豐盈的知識潤澤靈魂,以寫作梳理思緒,用審視的目光查找問題之源,用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挑戰(zhàn)。我腳踏實地,讓那些煩心之事、苦痛之事統(tǒng)統(tǒng)化為墊腳石,最終成就了一個努力而自信的自己。
我常常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我為什么總在進退之間徘徊不定?又為什么總在左搖右擺中神傷不已?在兩難甚至多難的抉擇中,苦痛的根源到底在哪里?當我走入與斯科特·派克的深度對話中才發(fā)現(xiàn),因為缺少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也缺少靈活的情緒反饋系統(tǒng),我們的生命軌跡會開始偏移。若要讓心智成熟,就得在沖突、目標和責任之間保持適當?shù)钠胶猓胺艞墶眲t是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
工作近20 年,我一直在為自己做著生命的加法:追逐成績,這是我能力的證明;追逐榮譽,這是我起跳的砝碼;追逐外界附加的光環(huán),它能讓我綻放光芒;追求別人的認可,似乎那才能證明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然而,一路走來,我收到的只有仆仆風塵和身心疲憊。
“少有人走的路”其實也是一條放棄與放過之路。在派克的指引下,我決定遵從內(nèi)心放下一些并沒有重大意義的堅持:既然單位的小圈子里容不下我的進取,索性就“放下”,換一個更寬闊的圈子。在外面更為廣袤的教育世界里,很多專家名師不斷地鼓勵我:“不要停止對生命的刷新!”“不要停歇了成長的腳步。”我開始沉潛于文字的深度思考中,用文字不斷地向內(nèi)觀照,也不斷向外延伸,找尋別樣的精彩。因為有所“舍”,所以生命的能量更為聚焦。真正“放下”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獲得的東西遠比放棄的東西多。
派克說,阻礙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礙就是懶惰,只要克服懶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無法克服懶惰,不論其他條件如何完善,我們都無法取得成功。曾經(jīng),我也為自己的懶惰披上過“華麗的外衣”:工作那么忙哪有時間閱讀,沒有扎實的文字功底如何寫出可以發(fā)表的文章,生活瑣事太多導致沒有時間和精力在教學上下功夫……在種種借口下,掩蓋的恰是一顆不愿行動、不思進取的怠惰之心。
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的指引下,我決定開啟一段自律的生活。我取消了每個周末的娛樂安排,以鉆研的姿態(tài)開啟了教育理論學習之路;四處探聽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把每一個用來放松的小長假都安排得充實而有意義……在與懶惰斗智斗勇的過程中,我有了屬于自己的蛻變與成長,我開始給雜志寫專欄、做課題研究、出版專著??朔卸?,能讓許多夢想成為可能。
很多人問我:“在教育寫作這個圈子里,你是如何做到在短時間內(nèi)擁有豐厚的收獲的?”我的回答是:不問收獲,只管前行。我在書中又找到了更確切的答案,那就是“既需要去追尋,又不能刻意追尋”。
每個人都有對成長的渴望、對成功的渴求,但我覺得在此之前,我們更應該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好好修煉、沉淀,把目光放到成長的遠方,而不是盲目地將精力耗費在沿途的風景中。教育讀寫這條路于我而言,它是我經(jīng)過不斷找尋后最終堅持下來的事。一路走來,我的堅持始終都在,探索的腳步也一直不曾停歇。我把許多同我一樣葆有教育熱情的教師召集起來,成立了“榮成雪梅讀書寫作團隊”,鼓勵教師在自我沉潛與思考中豐盈教育生命,完成自我蛻變。當我發(fā)現(xiàn)中小學生當中也普遍存在“不樂讀、不善讀、不愿寫、不會寫”等問題后,我從“榮成雪梅讀書寫作團隊”中精選了幾位成員,成立了“領讀者”志愿服務團隊,用公益授課的方式促進學生提升讀寫素養(yǎng)。當各大媒體報道我這樣的普通教師所做的成長引領時,我也沒有因成就而沾沾自喜,而是把成長的腳步不斷地向?qū)I(yè)發(fā)展的方向繼續(xù)延伸。
2019 年,我成立了“雪梅班主任工作室”,并確立了兩個工作室宗旨:一是引領班主任成長,二是關注學生發(fā)展。在班主任成長的路上,我引領大家從職業(yè)走向?qū)I(yè),以研促學提升班主任個人素養(yǎng);針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我注重從校內(nèi)向校外延伸,雙線并行構建“陽光成長”育人體系。經(jīng)過3 年的嘗試與實踐,我的工作室已經(jīng)取得一系列成果,建設經(jīng)驗在《中國教師報》等多家媒體上進行了宣傳報道。
“心智成熟的旅程艱苦卓絕,這條路上,沒有任何一位心靈導師能牽著你的手前進,也沒有任何既定的宗教儀式能讓你一蹴而就?!蔽蚁?,能讓一個人不斷超越自我的,唯有自己不曾停歇的追尋、超乎常人的努力。成功的路并不擁擠,因為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心智成熟的旅程也并不容易,因為太多的人明明看到了路卻總是邁不開自己的腳步。人生本就是一段化蝶之旅,蛻變的關鍵就在于自己要有一往無前、奮力向上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