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明
病來如山倒,感冒好難受。到了醫(yī)院,人山人海,掛號、等醫(yī)生叫號、付化驗費、抽血、取報告,處處都要排隊等候,想想就腿軟。很多人不明白,為何看個小感冒這么麻煩,還要驗血,不驗行不行?
醫(yī)生也是凡人,不能一眼就看出你的病因,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而不同的感染,治療方式不同。主要看三個指標: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比率、淋巴細胞比率。
白細胞是一類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是人體免疫防御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使命是吞噬病原體、防御疾病。包括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發(fā)生感染時,白細胞中數(shù)量最多的中性粒細胞會迅速增加,吞噬入侵人體的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而且白細胞數(shù)量升高與細菌性感染的程度往往成正比。但是,當病毒入侵機體時白細胞計數(shù)往往不升高或小幅度升高,淋巴細胞增高。此外,各種組織損傷、外傷、手術后、急性失血、中毒、惡性腫瘤、急性中毒時白細胞也會有明顯升高,這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來綜合判斷和分析。一般來說,血常規(guī)中性粒細胞比率升高多為細菌感染,淋巴細胞比率升高多為病毒感染。
如有發(fā)熱,醫(yī)生還會給你開一個叫作CRP的檢查。CRP即C一反應蛋白,它是人體肝臟細胞分泌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為非特異性的急性炎癥檢驗指標。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很少,在大面積組織損傷、急性炎癥、術后等情況下,數(shù)量會急劇上升,而且數(shù)量與炎癥反應呈正比,正常參考值是≤10毫克/升。
發(fā)生細菌感染時,除了血常規(guī)的中性粒細胞比率升高外,CRP水平通常也會升高,它在炎癥反應發(fā)生后的5~8小時就有可能呈現(xiàn)出來,是判斷是否炎癥及炎癥反應輕重的參考標準之一;而病毒感染時CRP無標志性升高。因此,CRP檢測可以幫助醫(yī)生鑒別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判斷是否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很多老百姓感冒發(fā)燒喜歡吃點消炎藥(抗生素),但抗生素是不能治療病毒性感染的,因為病毒寄生在人體細胞內,藥物很難進入細胞精準地殺死病毒而不誤傷細胞。感冒病毒種類繁多,變異很快,抗生素對它們根本不起作用。除非繼發(fā)細菌感染,否則不需要吃抗生素。
首先,細菌易產(chǎn)生耐藥性。細菌反復與抗生素接觸后,便會對抗生素產(chǎn)生抵抗力,最終導致抗生素完全喪失抑制或殺滅細菌的能力。
其次,損害人體器官??股卦跉⒕耐瑫r會對人體組織器官造成損害,如肝、腎等臟器的損害,濫用某些抗生素還可能導致耳聾(特別是兒童)。
最后,導致二重感染。正常情況下,人體口腔、胃腸道等處都有菌群存在,菌群相互制約維持平衡狀態(tài)。若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會造成體內菌群失調,一部分敏感的細菌會被殺死,未被抑制的細菌會乘機繁殖,造成感染。
一般情況下,血常規(guī)與CRP是一起檢測的。當發(fā)生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和CRP兩個細菌感染項指標均會升高。但CRP較之前者更加靈敏,因此CRP陰性重點考慮非細菌感染;而白細胞增高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血液濃縮、發(fā)熱等,在判斷是否細菌感染上靈敏度不如CRP。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時白細胞和CRP升高會存在不同步的現(xiàn)象。二者升高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1.病毒感染。白細胞輕微升高,CRP不升高。
2.影響因素。白細胞易受年齡、妊娠與分娩、藥物治療等因素的影響;而CRP不受生理、免疫狀態(tài)、藥物治療等影響。兒童的白細胞變化大,有時白細胞大于10x109/L,而CRP陰性,屬正常范圍;老年人對疾病的反應能力差,感染后白細胞總數(shù)不能相應增高,而CRP卻超出正常范圍呈陽性。
3.白細胞基礎水平。有些患者原本白細胞基數(shù)低,感染時上升到10x109/L,尚屬正常范圍,而CRP卻升高超出正常范圍呈陽性。
4.反應速度。感染時白細胞升高較慢,治療后變化緩慢;而CRP變化較快,幾小時可見升高,隨著病情恢復,很快回歸正常。
5.疾病的活動性。白細胞數(shù)量的變化不能反映疾病的活動性;而CRP量的動態(tài)變化能反應疾病的活動性。E55CE0C0-EF5D-497F-940C-FF38527877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