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軍 楊雪娜 王麗娟
基于促進幼兒園大班兒童健康的研究視角,以體適能為抓手,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對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進行構建研究,從課程的理念、目標、原則、內容、評價五個方面構建了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體系,為大班幼兒動作發(fā)展、身體素質提升提供理論指導,為其他幼兒園開展體適能課程教學及豐富幼兒體育課程內容提供建議與參考。
5-6歲兒童處于幼兒園大班階段,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認知特點表現為:體育活動更加有目的、有計劃;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樂于與同伴合作、同伴之間開始有互動,并主動向同伴學習?!?-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后文簡稱指南)將健康的促進分為“身心狀況、動作發(fā)展、生活習慣與能力”3個方面,每個方面給出了相應的目標與教育建議。其中動作發(fā)展分為3個目標: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xié)調、靈敏。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手的動作靈活協(xié)調。3個目標均指向體育中身體素質的提升,體育是提高身體素質,實現這3個目標的手段。因此,幼兒園都開設了體育課或體育活動課,但由于幼兒園體育專業(yè)師資缺乏,體育課內容欠缺科學設計,以至于體育課程內容五花八門,或上成活動課、游戲課。如(楊斌,張智偉,2018)在《四川省公辦幼兒園體育教學現狀、問題及策略研究》一文中談到:幼兒園體育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評價理念落后、教學評價手段和方式較為單一。近年來,將“體適能”融入幼兒體育課提升幼兒身體素質,促進動作發(fā)展已成為一種趨勢,研究文獻較多,如(陳土育等,2020)游戲體適能課程對大班幼兒身體素質影響的研究分析、(趙宇欣,2020)羽毛球對兒童體適能發(fā)展的實驗性影響與開展途徑。(馬曉龍,2019)足球運動對5-6歲幼兒體適能的影響研究等,他們僅基于學科思維從體育單一項目談如何發(fā)展幼兒的體適能,增強身體素質,缺乏系統(tǒng)性的研究,且對標《指南》不夠精準,針對大班幼兒體適能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較少?;谔嵘變航】邓揭暯?,通過體適能提升幼兒身體素質,促進動作發(fā)展,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大班幼兒體適能課程體系,使幼兒在科學、系統(tǒng)、游戲化的課程中增強身體素質、培養(yǎng)意志品質,提升大班幼兒的健康水平,促進其健康成長。
1 概念界定
1.1 體適能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最早在“美國健康體育休閑協(xié)會”提出并建立的《National Youth Fitness Test》中提及,1975年,“美國體適能與競技總統(tǒng)委員會”對體適能進行定義:體適能是以旺盛的精力完成日常工作而沒有過度的疲勞感,有充足的活力去享受余暇時間的各種休閑活動,并能適應各種突發(fā)情況的能力。
1.2 幼兒體適能
是飛躍童年幼兒體適能訓練中心提出的,目的是在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增強幼兒對自我保護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心理自我調節(jié)能力,并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奠定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幼兒體適能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兩方面的發(fā)展。身體健康發(fā)展主要包含運動相關體適能和健康相關體適能,心理健康發(fā)展包含團結協(xié)作、注意力、意志力、不怕艱難、勇敢自信、果斷、理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質。
2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體系的構建依據
通過閱讀《學前教學原理》《學前兒童體育》《幼兒園體育》等書籍及期刊,以及查閱《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工作流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相關文件,掌握大班幼兒的身心特點、認知規(guī)律,尋求構建幼兒大班體適能課程體系的理論依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訪談幼兒園園長、體適能課程教師,了解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開展的現狀,探尋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體系構建的實踐依據。
3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體系的構建內容
通過幼兒體育相關文獻、政策文件的學習,結合體育、幼兒教育專家訪談意見,將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體系構建為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原則、課程內容、課程評價。
3.1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理念的構建
幼兒體育屬于體育的一個分支,根據幼兒教育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理念,幼兒的動作發(fā)展必須依賴于“體育”,以此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提升健康水平,促進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該課程體系堅持“幼兒全面均衡發(fā)展”的理念,在幼兒大班體適能課程體系構建中,改變傳統(tǒng)只發(fā)展幼兒某一項體適能運動的狀況,全方位發(fā)展大班幼兒的體適能,既包括基本的走、跑、跳、投運動,又包括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其他體適能,讓大班幼兒在全面發(fā)展過程中實現健身、健心的目的。
3.2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目標的構建
3.2.1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目標的構建依據
幼兒園大班處于學前教育的末期、小學教育初期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教育質量關乎5-6歲幼兒能否盡快適應小學一年級的學習生活。該研究在借鑒2011版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目標的內涵表述,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要求,并征求體育、幼兒教育專家的意見基礎上,將幼兒大班體適能課程目標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3.2.2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目標的構建
(1)運動參與目標:培養(yǎng)大班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樂意參加體育游戲、教學,主動學習、模仿體育動作,課后愿意參加體育鍛煉。
(2)運動技能目標:掌握走、跑、跳、投擲、平衡、爬、鉆、攀登等基本活動技能,并能運用不同的體育活動器械在不同的天氣、場地條件進行身體基本活動,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具體目標包括:①能輕松繞過障礙曲線進行走、跑練習,靈活地進行追逐和躲閃,認真完成規(guī)定的運動任務。②敢于從高處往下跳,會立定跳遠、能助跑跨跳等,不僅能自己跳短繩,而且還能與同學一起跳長繩。③會籃球運球,能手持沙包肩上揮臂投準目標,至少喜愛一項球類運動。④能協(xié)調地進行爬、攀爬、鉆、攀登,手腳靈活。⑤能在平衡木上行走,在有間隔的物體上能采取多種方式行走。⑥能在不同的口令指揮下完成隊列、隊形動作,能夠伴隨著音樂完成徒手操、持輕器械做操,動作熟練、較規(guī)范。
(3)身體健康目標:具有良好的體能和較好的身體素質,能夠滿足幼兒園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需求,精力充沛、體型勻稱、發(fā)育良好。
(4)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具有自信心,意志堅強,規(guī)則意識、秩序感強,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道德。學會與他人合作,能夠與其他人或物建立起一些必要的聯(lián)系,會扮演社會中的角色,并增強自己的角色意識;敢于展示自己、樂于分享自己的情緒體驗。
3.3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原則的構建
3.3.1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原則的構建依據
體育教學原則包括:自覺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身體全面發(fā)展原則、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提高原則。運動訓練原則包括:超負荷原則、恢復原則, 周期性原則、個體化原則。幼兒園工作原則包括:幼兒全面發(fā)展原則、游戲為主活動原則、充分利用幼兒、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的原則、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直觀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幼兒體適能課程原則依據體育教學原則、運動訓練原則、幼兒園工作原則而構建。
3.3.2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原則的構建
學者們對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的原則認識不一,主要包括:情感滲透、游戲性、主體性、適量性、層次性、動靜交替、廢物利用、日常性、多樣性、身體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直觀性、興趣性、從實際出發(fā)、科學性、安全性等?;诖蟀嘤變荷硇奶攸c以及全面發(fā)展他們的爆發(fā)力、彈跳力、距離感、靈巧性、平衡感、敏捷性、協(xié)調性等體適能課程身體素質目標,該研究構建的幼兒大班體適能課程原則為:安全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科學有效性原則、全面性原則。
3.4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內容的構建
3.4.1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內容構建的依據
對照大班幼兒體適能課程目標、《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對5-6歲兒童“動作發(fā)展”的目標與教育建議,依據《運動訓練學》項群訓練理論,結合田徑、體能、學校體育相關專家和幼兒園高級教師的意見,將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內容構建為14個維度。
3.4.2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內容的構建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內容包含鉆、爬、走、跑、跳、滾、拋接、投擲、懸掛、旋轉、攀爬、支撐、平衡、躲閃共14個方面。見表1。
表1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內容體系的構建
3.5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評價的構建
3.5.1 定量評價
定量評價可以直觀了解大班幼兒在課程結束時的身體形態(tài)情況和身體運動能力的掌握情況。根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文件中的測試方法、評定標準從身高、體重、10米折返跑、立定跳遠、網球投擲、雙腳連續(xù)跳、坐位體前屈、走平衡木8個測試指標評價大班幼兒的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活動能力。
3.5.2 定性評價
該研究定性評價從心理健康出發(fā),針對心理品質,通過教師在現場或通過錄像觀察大班幼兒在特定時間段體育活動過程中的綜合表現,從運動情緒、上課參與度、上課規(guī)則意識、同伴協(xié)作意識四個方面進行賦分評價。每個指標內容為 1-5 分的評價標準等級。見表2。
表2幼兒體適能課程定性評價標準
幼兒園大班體適能課程體系構建是在確立全面均衡發(fā)展幼兒體適能的課程理念基礎上,確立體適能課程目標,構建體適能課程內容體系,基于體適能課程目標達成構建評價體系。以促進大班幼兒健康為目的,為他們增強身體素質、促進動作發(fā)展提供指導方法,為幼兒園如何開設體適能課程提供理論指導框架,但對于該課程體系的實施效果及推廣普及策略還需進一步研究。
基金項目:成都大學全國幼兒體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心項目,項目編號YETYZX2020B05。
(作者單位:1.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內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3.葉城縣恰薩美其特鄉(xiāng)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