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智瑛?裴惠玲?王軍?喻晴
摘 要:英文字母是信息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語言的共同基因。原始印歐語是英語的祖先語言,英語詞匯中含有原始印歐字母基因。本文以英文字母符號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字母符號語音和語義的演變,并根據這些字母符號對英語詞匯語義進行了解碼。
關鍵詞:字母符號基因;語音語義;詞匯解碼
作者簡介:武智瑛(1968.03-),女,河北秦皇島人,河北環(huán)境工程學院公共基礎課部,光學工程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者英語詞匯學習(業(yè)余);裴惠玲,王軍,喻晴,河北環(huán)境工程學院公共基礎課部。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2018-2019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項目編號:2018GJJG395)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在“語言符號學的建構與探索”中, 王銘玉教授提出:“語言研究只有與符號學相聯(lián)系才更為科學”。
與其他民族語言一樣,英語也是起源于民族符號,見公元前1000年的腓基尼字母符號(見表1,對應現(xiàn)在19個字母符號)的組合。在“翻譯英語變體的語料庫文體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中,胡顯耀學者等提出:“翻譯的語言因與原創(chuàng)的語言具有某些顯著差異而成為一種語言變體”。 因為不了解原創(chuàng)語言的基因,造成第二語詞匯解析與語言翻譯中出現(xiàn)模糊歧義的現(xiàn)象,也致使不能精確理解原創(chuàng)語言傳播出的準確信息。
二、英語字母符號所攜帶的語音語義基因分析
大約19個現(xiàn)代羅馬字母的種子,19世紀“J/V/W”才進入字母表,與其他字母構成現(xiàn)在26個字母的英語字母符號表。
1.“A/a”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發(fā)音時口型側象也是“к”。見上表2,腓尼基A的形為“к” (見上表2中標號3),其語音為振喉頓止音(breathing stop),其名字的意義“牛”(name' meaning:“ox”)。 發(fā)“A”音丹田上升用力,氣推心臟。無論從“A”的發(fā)音,還是從“A”名字的意義,“A”字母都是“心強”語音語義的文本基因符號。再觀察“A”字母符號的外形(shape),“物象” 是“牛頭”,進入英語字母符號表中的“A”的“形象”是“心”。為了便于流暢快速書寫“A”,又演化出對應的小寫字母“a”。
2.“B/b”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B/b”聲帶加雙唇音,所有嬰兒最先無意識碰唇發(fā)音。如上表1、表2(標號1),它也是人類、豆類等植物的“房”符號。
3.“C/c”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C/c”發(fā)音與“K”“Q”爭地盤\多變(k-stop,s- sibilant,ch- affricate),“C”齒音。如上表1、表2(標號1-標號4),符號是回力棒演化而來。
4.“D/d”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D/d”發(fā)音,黏性離開。上表1表明“D”字母符號表示“門”,D(door)因為責任而生。上表2中標號2、標號3,為2個古希臘delta的樣式(Two ancient Greek styles of delta),指古尼羅河附近的三角形綠洲,后來演化為投擲的石子。
5.“E/e”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E/e”不論從發(fā)音還是上表1中的符號、上表2(標號1)都描畫出“E/e”的“驚呼”之語義。在編碼英語詞匯中E出現(xiàn)頻率最高,編碼詞匯成員不足,E來補位,卻什么也不說(外來詞café’除外),以一個元音身份出現(xiàn)在輔音后,用以助力其輔音前的其他元音發(fā)出長音。從上表2(標號1)看以看出E字母從“驚呼”到眼睛的演化。
6.“F/f”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F”發(fā)音,唇氣摩擦出音,也是“W”音。上表2描繪了“F/f”從公元前1000年前工具(“楔子”的符號,見上表1)演化到近代的“寶劍” “長矛”等形狀。古時“F/f”形是“Y”,是“楔子” “羽毛”的符號(“羽毛”是能飛的肉楔)。從發(fā)音到符號的變體都能準確傳遞出語音語義基因文本的根本意義。古希臘人保存了“F”的“W”發(fā)音,改變了新的外形,羅馬人又將“W”的音指派為“U”
7.“G/g”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上表1中“G/g”在公元前1000時為“斧頭”的符號且發(fā)“Z”的音。近代英語“G”發(fā)音時,喉振聲帶。上表2是“G/g”的演化。后來“G”的身份被后出現(xiàn)的“C”盜用,并被迫從第三位拍到第7位。古羅馬人又將”C”形改進為“G”形。古時“斧頭”(“ax”)是人從事各式生產勞動的工具,它攜帶著人“行為”語義基因。
8.“H/h”字母符號語音語義:“H”發(fā)音,喉呼氣流,由狹縫擠出來的氣流聲。上表1表明公元前1000時 “H/h”是“柵欄”的語義表征符號。上表2展示了“H” 的演化變體。 “H”先與一些字母小組合,再被編碼詞匯時表示該小組合處音節(jié)為重音,而“H”本身基本沒音,例如,CH/GH/PH/SH/TH/RH。
9.“I/i”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I”發(fā)音,喉發(fā)音比E氣流靠前,推送氣流,這種發(fā)音攜帶了許多現(xiàn)代語義的基因(“嫌其有些慢”)。上表1展示的公元前1000時的“I/i”符號的語義(“手臂和手”)離現(xiàn)在的較為不靠。下垂的手和手臂中伸開的指頭有水滴、滴狀。上表2分析了“I/i”由“手臂”符號演化為水滴、液滴符號的過程。
10.“J/j”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古羅馬時只有23個字母(見表1),沒有“J/V/W” ,古拉丁也沒有“J/j”的發(fā)聲,后來在歐洲出現(xiàn)了“J/j”聲(音同y),被認為是拉丁“I/i”的變形,當i后是元音,在“I”和該元音間會發(fā)省出模糊的“y”,例如lazier。直到19世紀“J/V/W”才進入字母表,在羅馬用字母符號編碼詞匯時,“I/i”會以輔音字母身份出現(xiàn)在“J/j”的位置,例如iniuria-injury /iunior-younger。因設計“J/j”外形不受待見(inferior),因而出現(xiàn)令人愉悅的外形,故“J/j”表示“快樂”/“愉悅”。上表2是“I/i”到“J/j”的變形演化。
11.“K/k”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K”發(fā)音,喉振送氣流,在發(fā)音上比“C/c”更獨立。在上表1中“K/k”是代表“手掌”(“palm of hand”)的符號。上表2是從“手掌”演化到“爪”再到“開口狀”的變異。在德國字母編碼詞匯時應該出現(xiàn)“C/c”的位置基本用“K/k”表示,例如,Kinder, Kirche, Küche, Kleider依次表示children, church, kitchen, clothing。
12.“L/l”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上表1中“L/l”是代表“牛鞭”的符號。舞動牛鞭(ox goad) )在空中帶動出微弱或強烈的風聲,這個聲音與傳遞柔和/安靜/流淌的流水聲相近。所以“L/l”在發(fā)聲中有水融化(lullaby)、液體(liquid)流動,傳遞“柔和/安靜/流淌/幼稚/光滑/離開/慢慢釋放/投”的信息。
13.“M/m”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M”發(fā)音,口閉鼻送氣聲帶振動。Baby的生命“奶水”來自母親,Baby吃奶時眼望媽媽會發(fā)出“Mum”音。聯(lián)想到“M/m”象形為“水”而發(fā)出此音。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以“M/m”象形為“水”的符號(見上表1,water)。上表2是 “M/m”由古至近代的變形演化。
14.“N/n”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N”發(fā)音,口閉鼻腔鼻孔收縮聲帶振動氣流鼻腔口腔同步送出鼻音(受限)?!癗/n”來自埃及象形符號“蛇”(“snake”),腓基尼人將其變形為“魚”(“fish”,見上表1)的符號。上表2描繪出“N/n”由“蛇/魚”到近代的變形。
15.“O/o”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古希臘的嘆音詞,表示對婚姻的詛咒,發(fā)音由收唇到展唇(對應瞳孔到瞳體的展開形)。上表2描摹出“O/o”從 “眼睛”(見上表1,eye)的符號到直接眼睛中的“瞳體”符號進化變體?!癘/o”有個受歡迎的外形,是其符號名字創(chuàng)造了其形狀。盡管“O/o”是原始“眼睛”象形符號,但“眼睛”最終采取“E/e”字母的象形符號。
16.“P/p”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P/B/M”都是baby發(fā)聲,古人用模仿“B”造“P”的音,嬰兒嘴碰出的聲音,氣流沖破閉唇音,發(fā)音有用力沖頂之勢。上表2勾勒出“P/p”的變形演化,是 “嘴”(“mouth”,見表1)的象形符號。 三分之一的英語單詞以“S\C\P”開頭,“P/p”是“嘴”的名和形模仿的語義符號。表2中標號1的“V”型是嘴微笑的特征。
17.“Q/q”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Q/q”發(fā)音KW。 猴子的特質就是聰明反應快,還對未知充滿好奇,行事考量不魯莽,經常發(fā)出“KW”的聲音?!癚/q”是上表2聰明伶俐的 “猴子”(“monkey”,見表1)的象形符號的演化。
18.“R/r”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R”發(fā)音舌卷向上鄂喉振擠出氣流。古羅馬狗咬人時要發(fā)“R/r”音,與“L/l”同屬水音,該兩字母在編碼詞匯時均有強化他們前面元音發(fā)音的作用。上表2是“R/r”從人形“頭”到蹲坐的狗的“頭”(“head”,見表1)的象形符號開始的變形演化。
19.“S/s”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齒音,咝咝聲(氣味)。牙齒發(fā)出的咝咝聲與蛇在草叢中爬行發(fā)出的音極為相象。表2是“S/s”從“牙齒” (“tooth”,見表1)到“蛇”形的變形演化。
20.“T/t”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發(fā)音為“tau”,借代為引領人。上表2是“T/t”從2個有方向有位置長形“交叉”的“做標記”(“mark”,見表1)到“支撐”的變形演化?!癟”發(fā)音舌頂上齒氣流沖出。上表2中標號2來自十字結 (stauros)的形。
21.“U/u”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 “U”發(fā)音YO。從上表2中“U/u”的變形演化過程可以看出,“U/u”來自“F”的變形。后來因鋼筆書寫演變“V”形,古希臘發(fā)音“ü”,后取變體“U/u”形。 “U”形是馬蹄形、磁鐵形, 都由鐵制成,傳遞著“強壯有力”。
22.“V/v”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 “V”發(fā)音,下唇壓向上齒聲帶振動氣流沖出。上表2中“V/v”字母符號的演化。其實“V”是由“F”的大女兒“U”演變而來的,她與J一樣,是最晚進入字母表的字母符號之一。因遺傳了祖母“F”的“飛動”基因,再遺傳了母親“U/u”的“強而有力”的基因,“V/v”有乘風破浪、迅速移動之勢。
23.“W/w”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 “W”發(fā)音VO。上表2中“W/w”是由“U/u”的女兒“V”演化的符號,“V”生的雙胞胎。雙“V”即“win”。同時“W/w”是M的倒形,是“water”的“行為”符號。古法國的“G”與古德國的“W”(warrant——guarant)符號的功能相當。
24.“X/x”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X”發(fā)音EKS。古時未知的事物、神秘、危險不會寫字的人在法律文件上簽寫x。上表2是“X/x”的變形演化。
25.“Y/y”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Y”發(fā)音介于E、I間。上表2中的 “Y/y”由“F”演變而來,是樹形、兩條路分叉形、兩條河匯聚形、生活中道義的選擇。
26.“Z/z”字母符號先天語音語義:上表2中“Z/z”是“斧頭”(“ax”,見上表1)或“劍”砍絲織物的聲與刀痕形,是工具實施“行為”(“G”)的結果。
三、基于字母符碼基因片段語義的詞匯語義分析
采用“字母+表格”標號的形式來引用對應的基因片段語義。例如表3,語音符號(符號)=心強=A(2, 1)、物象=牛頭/角= A(2, 2)、形象= 犁/耳狀=A(2, 3)、形象=向前/開始/耕作= A(2, 4),分別表示引用A表第2行與第1列、第2行與第2列、第2行與第3列、第2行與第4列上相應單元格存放的基因片段語義,是遞變主干上4部分基因片段:向上/上部= A(1, 4)表示遞變主干上“意象”的分支衍生。
“A”符碼Name's meaning
ox=O(發(fā)音)X(11)=語音畫叉:牛、牛屬動物。oxen=ox+E(24)N(21)= 牛進階游動,ox的復數(shù)。
“A”symbol code is for ox:牛、 牛屬動物。牛的叫聲發(fā)音,與“O”符碼語音相近,牛有大大的圓眼睛是“O”符碼的形; 古時未知的事物、神秘、危險不會寫字的人在法律文件上簽寫“X”,表示未知、驚險,野牛、公牛發(fā)起瘋來非常驚悚?!皁x”的復數(shù)是oxen=“ox”+“en”“ox”的“進階游動”,即是牛群。
四、匯解碼分析綜合應用
(一)基于解碼區(qū)分詞匯的同義詞/近義詞語義
用解碼組合詞匯的字母可以更好區(qū)分同義詞/近義詞,例如:
1. yet/still
yet=Y(23)E(24)T(23) =分叉狀繼續(xù)支持:(方向改變的)仍然/不過。
如:
Since you admit it, I ought to arrest you. Yet seeing you and eating thin gruel out in the cold. I saw how hard it is for a monk.
still=S(24)T(23)I(24)L(24)L(24)=擴散支持有限挺直延伸:(方向一致/不變)仍然/不過,如:
If you insist on going,then take my horse as an offering. It's sturdy and knows the way . Still,the river of flowing sand takes nine lives out of ten.
2. path/road/way/lane
path=P(14)A(24)T(14)H(24)=開口強力向高:道義之道,如:
I follow the footsteps of Buddha', seeking his path to enlightenment.
road=R(23)O(14)A(24)D(24)=分枝狀展開向前發(fā)射:行走之道路,如:
Althogh I'm in Chang'an my heart have been on the road to Sidhu.
way=W(24)A(24)Y(23)=波動向前分岔狀:(波動/坎坷)之路/方法。
如:All the way to India, Forget it.
Lane=L(24)A(24)N(24)E(24)=挺直向前限制進階:(鄉(xiāng)間)下路,小巷。
(二)基于語境解碼分析新詞僻義分析
Finally,I came to Mahabodhi,where Buddha achieved enlightenment. It's a sacred place of pilgrimage.
Pilgrimage=pilgr+image=P(23)I(24)L(24) G(24)R(23)+image=頂端有限延伸進行分枝狀形象:朝圣者。
(三)解碼分析介詞/副詞/連接詞以準確把握句子表達的信息
1. Say I let you pass by Guazhou. But pass through Liangzhou on your way to Sidhu?
By=B(21)Y(23)=房子分岔:有……陪同在邊……而過; Through=T(14)H(21)R(24)U(24)G(24)H(24)=向柵欄生長強有力繼續(xù)高:穿過。
2. Venerable, to avoid the watchtower is impossible. You must go southwest instead.
Instead=i(24)n(24)+stead=有限的游動代替:代替/頂替/反而/卻。
3. I was very small when I lost my mother.
When= W(24)H(21)E(23)N(24)=波動柵欄半封閉狀限制:短時正當/即刻正當。
4. They were grinning and watching while one man laughed and poured beer over the head of another.
While=W(24)H(21)I(24)L(24)E(24)=波動柵欄有限的挺直進階:在……期間/……過程中。
五、結語
通過分析,基于一定語境,采用字母語音語義基因解碼分析詞匯可以快速、科學、準確學習詞匯的漢語語義,也可精確區(qū)分近同義詞,還可基于語境準確分析生詞僻義,準確掌握應用易混淆的介詞、副詞、連詞,基于這些就可進一步把握句子結構語義。
參考文獻:
[1]王銘玉.語言符號學的建構與探索[J].外語學刊,2007(1):105-110.
[2]胡顯耀,肖忠華.Andrew HARDIE.翻譯英語變體的語料庫文體統(tǒng)計學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20(2):27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