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波
【摘要】現在的學生學習很累,又靜不下心,新課標不斷的面臨改革,轟轟烈烈雙減政策又席卷而來,面對這樣的狀態(tài),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降下來,如何才能做到“輕負高質”,使學生既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又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這是教師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教師要達到的目標。那么必須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從備課到上課再到練習設計,都要求精益求精。
【關鍵詞】?輕負高質??精備???精講???精練
如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實現高質量的教學,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以我們的智慧去解決課堂中的基本問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實現輕負高質?
一、備課上舍得下功夫,做到“精備”。
要是課堂上有好的教學效果,備好課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而備課不是簡單的拿出一份教案,看一下教學目標,記一下教學流程。真正的有效備課要求課前養(yǎng)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先思考一下:在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哪些知識,這節(jié)課的知識對以后的學習有什么幫助,要求學生達到哪一個知識層面?如何進行教學?每次備課時不僅要認真了解課本內容,把教材進行重組,還要了解新老教材之間的變化,如果不提前搞清楚,就會出現知識性錯誤,如:老教材中最小的自然數是1,而新教材是0,等課后發(fā)現問題再去補救,孩子已經有了第一印象,較難轉變。因此,一定要做到精準備課,而不是事后亡羊補牢。備課不僅是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才能更好地在課堂上體現教學有效性,所以一定要在備課上舍得下功夫。
二、課堂上要激發(fā)興趣,做到“精講”。
精講,就是在全面把握知識的前提下,注意詳略得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保證課堂40分鐘的質量,我經常對學生說,課堂上的40分鐘聽好了,效果要遠遠超過你課后補兩個小時。
(一)重在探究,輕單一的結果
在探究一億有多大時,教師根據課前調查情況,事先準備了鉛筆、烘焙秤、紙、黃豆等物品,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重在體驗探究的過程,在一步步的推算中讓學生了解一億有多大,對“一億”這個概念有了深刻的了解,學生在探究中收獲成就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重在歸納,輕單一的演繹
在量角時,讓學生先看我示范,然后小組比一比,看哪一組能夠用最簡單的順口溜形式說說量角的過程,最后在學生的努力完善下,短短幾句量角順口溜就形成了:中心對頂點,一邊對0線,分清內外圈,找到對應點。這樣學生就能牢牢記住兩腳的步驟,當然每一句表示什么學生也要清楚,有了量角的經驗,在畫角時,不用老師提醒,學生就自編了順口溜:先畫射線,再對頂點和0線,看清內外圈,標上記號點,兩點連成線。
(三)重在推理,輕單一的梳理
在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有一題給你五個數字,組成三位數乘兩位數,怎樣使他們的積最大或積最小,在教學時并沒有讓學生走過場,而是給足了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先讓學生找規(guī)律,然后引導學生用口訣:兩大一分,大跟小,小跟大;兩小一分,大跟大,小跟小。但用這樣的口訣對中上學生來說能很好掌握,對一些基礎差的學生還是有困難,于是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讓學生繼續(xù)探究,能不能用畫圖的形式來幫助學生記憶。
如此,不管學生的接受能力是否有強弱,總有一種方法是他能夠接受的。有了多種方法的支撐,學生在做此類題目時就不會害怕,反而有了一定的興趣,正確率也大大提高。
(四)重在本質,輕單一的形式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方法、規(guī)律的一種本質認識,教師在課堂上要重在讓學生感悟、體驗、和發(fā)現的過程,而不是表面的一種淺在形式。在教學面積的大小時,不是單純讓學生知道面積是指物體表面的大小,而是通過數格子,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動,讓學生理解面的本質其實就是小方格不斷累加的過程,也就是單位面積的累加,從而更好的理解面積的含義。
“精講”就是要求不同的內容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設置預設,立足“以生為本”,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再從中加以引導,并且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進行方法指導,所謂“知其然,必要知其所以然”。
三、課堂練習要有意義,做到“精練”。
課堂上的練習設要計緊扣教學目的,現在的數學書本上都會有相應的練習題,其實課堂上不需要過多的進行課外補充,但事先要認真研究課后的習題,確定哪些題作為課堂練習之用,哪些題作為課外作業(yè),再確定可以補充哪些題。還要了解哪些題需要當堂講解,哪些題要作為單獨一課教學,如上面講的求最大最小的題不是簡單的讓學生做好教師講好就算了,必須做為例題來進行講解,對有些題目還要加以改造,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訓練。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把一些基本的題型掌握了,課后就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當然有時理想是美好的,有時老師認為學生應該掌握的他們并不一定掌握,因為知識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斷鞏固強化中才能扎實掌握。為了課后能起到查漏補缺的效果,課后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找錯題出題,這些題目可以來源于平時同桌作業(yè)中做錯的題目,并進行批改,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查漏補缺,既提高了效率,又不枯燥,學生表現相當積極。
在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課堂教學,從而要求老師研究教材教法,強化學習過程,優(yōu)化課堂設計,注重課本習題的應用、解題方法的研究,注重數學應用的探索。要在“解惑”上下功夫,既教知識,又要教給學生去敲開知識癥結的要領,使學生輕松而又快速地理解知識,提高能力,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如果課堂是一個舞臺的話,那么學生永遠是這個舞臺上最大的主角。“學為中心”,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帶著思考,帶著興趣學習,讓教育真正實現輕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