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梅
(福建省清流縣田源林業(yè)站,福建 清流 365308)
近年來,為促進、保持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化,人們大力發(fā)展種植鄉(xiāng)土珍貴闊葉樹種。少葉黃杞(Engelhardtiafenzelii)為胡桃科(Juglandaceae)黃杞屬(Engelhardtia)常綠喬木樹種[1~3],該樹種兼有用材、景觀、防火、醫(yī)藥等多種用途,為我國特有珍貴用材樹種之一,又是福建省主要造林樹種之一[4~13]。為此,如何做好少葉黃杞優(yōu)質苗木繁育、供給成為林木種苗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由于遮陽網覆蓋具有調節(jié)溫度、增加濕度、降低光照強度、緩和暴雨沖刷、防蟲鳥害、操作方便等功效及特點,在林木育苗中得到推廣應用,不少學者對遮陽網的使用及不同遮光處理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進行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遮陽網覆蓋對提高一些植物的發(fā)芽率、保存率、生長量等具有很大影響[14~17]。因此,本試驗通過研究人為設置不同遮光度遮陽網對少葉黃杞實生苗發(fā)芽率、保存率以及苗高、地徑生長的影響程度,旨在探索出最適合少葉黃杞實生苗苗期生長的遮陽網遮光度,對科學、合理地繁育少葉黃杞實生苗有一定技術指導作用。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清流縣龍津鎮(zhèn)南岐村,海拔為338 m,地理坐標為116°45′51″E、 26°11′4″N,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qū),氣候類型多變,年平均氣溫 15.1 ~18.6 ℃,極端最低溫-8.9 ℃,極端高溫39.4 ℃;平均有霜日70 d,年平均降水量1650~1750 mm,全年相對濕度 81%以上,土壤為山地紅壤。且試驗圃地位于清流縣城附近,交通便捷,通水通電,地勢平緩,排水良好。
少葉黃杞種子采摘于福建省清流縣林畬鄉(xiāng)嶺官村22林班7大班1小班的20 a生、無病蟲害、坡向西南、生長良好的少葉黃杞母樹林。遮陽網為山東省德州東方新材料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黑色塑料遮陽網。本試驗所需的其他農藥、復合肥等物質均購買于當?shù)剞r資銷售單位。
育苗前事先將圃地進行全面鋤草、深翻、曬田、整平等工序,苗床設置為寬100 cm、高15 cm左右,再用多菌靈1000~1200倍液稀釋劑對圃地進行全面消毒,而后即可用作播種試驗。
2020年10月上旬采種,置陰涼處攤曬脫粒后,再裝入麻袋置于陰涼處干藏越冬;種子凈度92%,千粒重10.7g。播種前用多菌靈1000倍液稀釋劑浸種2~3 h,而后用清水洗凈,再用冷水浸泡10~12 h,然后取出晾干備用。
為試驗采用遮陽網不同遮光度對少葉黃杞實生苗生長的影響,本試驗于2021年1月份選擇苗圃地基本情況一樣的 30個樣地(面積1.0 m×1.0 m)進行播種,播種后在每塊樣地上用鐵線搭成高度為40 cm小拱棚架,再按試驗設計覆蓋上不同遮光度的遮陽網。本試驗采用單因素多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共30個樣地,分5種處理,即遮光度分別為全光照(0%,對照)、30%、50%、70%和90%,分別用A、B、C、D、E表示,每種處理6個重復。
2021年1月中旬,將種子均勻撒播在每塊樣地的苗床上,種子用量為200粒/m2。播種后蓋上過篩的紅心土至看不見種子為止,然后用細孔噴壺將苗床澆透后,再用噁莓靈原藥用水稀釋成2000倍液進行全面消毒。而后蓋好塑料薄膜,再按試驗設計要求蓋上相應遮光度的遮陽網或不蓋遮陽網。
播種后每隔10~15 d噴水一次,并做好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以及分期分批揭開薄膜和遮陽網等日常管護工作。
播種后,從3月1日開始觀察、調查苗木發(fā)芽情況,每間隔7 d觀測1次,共觀測4次,至發(fā)芽期結束為止;待發(fā)芽期結束時,4月1日開始調查登記苗木存活和苗高、地徑生長情況,苗木存活數(shù)每間隔1個月觀測1次,苗高、地徑僅在12月上旬進行一次觀測記錄。所有調查數(shù)據用Excel進行數(shù)字統(tǒng)計,并用浙江大學DPS(V9.01)進行方差分析及多重顯著性檢驗。
發(fā)芽率=發(fā)芽量/播種量×100%,
存活率=存活量/發(fā)芽量×100%。
經調查及方差分析,結果表明:D處理和A處理、B處理存在極顯著差異,而D處理和C處理、E處理差異不明顯,但D處理的表現(xiàn)值要比C處理、E處理好(表1、2)。具體為:遮光度70%的D處理的苗木發(fā)芽率最高,達54.4%;其次是遮光度90%的E處理苗木,發(fā)芽率達54.148%;依次為遮光度50%的C處理,51.2%;然后是遮光度30%的B處理,發(fā)芽率為49.1%;全光照的A處理的發(fā)芽率最低,僅45.5%。
表1 不同遮光度對少葉黃杞實生苗發(fā)芽率的影響 %
經調查及方差分析,結果表明:D處理和A處理、B處理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D處理和C處理、E處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表 2、3)。具體為:遮光度70%的D處理的苗木存活率最高,達86.0%;其次是遮光度90%的E處理的苗木,存活率達81.7%;依次是遮光度50%的C處理的苗木,達80.9%;然后是遮光度30%的B處理,存活率為79.1%;全光照的A處理的存活率最低,僅71.1%。
表2 不同遮光度對少葉黃杞實生苗生長指標的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
表3 不同遮光度對少葉黃杞實生苗存活率的影響 %
經調查及方差分析,結果表明:D處理和A處理、B處理存在極顯著差異,D處理和C處理、E處理差異不明顯,但D處理的表現(xiàn)值又要比C處理、E處理好(表2、4)。具體為:遮光度90%的E處理的苗木苗高最高,達34.3 cm;其次是遮光度90%的D處理苗木,苗高達33.3 cm;再次為遮光度50%的C處理,苗高為28.4 cm;然后是遮光度30%的B處理,苗高為22.5 cm;全光照的A處理的苗高最低,僅22.0 cm。
表4 不同遮光度對少葉黃杞實生苗苗高生長的影響 cm
經調查及方差分析,結果表明:D處理和A處理、B處理存在極顯著差異,D處理和C處理、E處理差異不明顯,但D處理的表現(xiàn)值要比C處理、E處理好(表2、5)。具體為:遮光度70%的D處理的苗木地徑最大,達0.34 cm;其次是遮光度90%的E處理,地徑達0.33 cm;再次為遮光度50%的C處理,地徑為0.30 cm;然后是遮光度30%的B處理,地徑為0.29 cm;全光照的A處理的地徑最小,僅0.28 cm。
表5 不同遮光度對少葉黃杞實生苗地徑生長的影響 cm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采用不同遮光度遮陽網對少葉黃杞實生苗發(fā)芽率、存活率、苗高、地徑生長的影響均達顯著水平以上,且除苗高生長以90%遮光度的E處理為最高以外,即34.3 cm;發(fā)芽率、存活率、地徑的生長均以70%遮光度的D處理為最高,分別為54.4%、86.0%和0.34 cm。因此,在少葉黃杞實生育苗生產實踐中,綜合育苗成本、苗木質量等級等各方面因素考慮,建議盡量采用70%遮光度遮陽網進行覆蓋,以提高少葉黃杞實生育苗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