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翠芳
[摘 ? ? ? ? ? 要] ?在高職教育中,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然而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對紅色文化的融入還存在一些問題?;诖耍瑥募t色文化的特點,融入紅色文化的意義、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策略等方面進行了淺要探析,旨在為其融入提供思路,進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
[關 ? ?鍵 ? 詞] ?新時代背景;紅色文化;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2)20-0119-03
紅色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新時代背景下在高職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融入紅色文化,可以最大限度提升高職院校思政工作開展的質量,并且這一教學過程在促進高職學生思想意識及綜合素質提升的同時,對我國紅色文化的傳承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的特點
(一)主體是人民群眾
紅色文化產生于近現(xiàn)代中國人民為了捍衛(wèi)民族獨立和實現(xiàn)人民解放的崇高追求之中,主旨和主線是“以人民為中心”?,F(xiàn)階段“以人為本”是文化所展示出來的時代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紅色文化的生產者是人民,紅色文化的形式以及內容均會因為人民的智慧而得以不斷豐富,紅色文化始終堅持一切依靠人民這一價值取向。因此,在紅色文化發(fā)展過程中,人民智慧的進步對其完善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形成具有時代性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實踐的文化背景之下,由于歷史發(fā)展而形成的文藝作品以及革命紀念地等。在這些元素之中,往往蘊含著十分深厚的紅色基因,同時其對時代差異下精神內核的孕育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紅色文化通常會以不同的形式助力社會主義建設工作,而在高職思政教育中融入這一文化,能夠充分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建立較強的文化認同感,能夠主動承擔發(fā)展文化的歷史責任。
(三)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我國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紅色文化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在實際中,該文化有著較強的科學性以及民族性,并且其對學生世界觀的塑造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所以,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對其進行落實,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其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與此同時,將其融入教學中還可以對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起到指引作用,進而使其能夠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
(四)具有顯著的政治性
紅色文化資源對我國歷史發(fā)展有相應的推動作用。面對滿目瘡痍的舊中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崢嶸歲月,國家命運的改變正是由紅色文化生成與發(fā)展的過程見證的。紅色文化無疑是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的,其廣泛傳播使得人民始終能夠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作為關注點。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使得學生能夠將民族復興作為自己的遠大理想,進而堅定不移地擁護共產主義,助力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落實。
二、將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思想立場的堅定
文化對于人本身就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運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將黨的奮斗歷史以及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引入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前人的頑強拼搏精神,使其對紅色文化能夠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與此同時,教學中關于先輩們優(yōu)秀品質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助力學生民族認同感的建立,并且使其能夠主動形成民族自豪感,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立場得以堅定。
(二)有利于思政文化根基的構建
現(xiàn)階段,我國與西方國家社會背景不相同,所以在文化上也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伴隨著目前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西方國家與我國之間的溝通交流越來越便利,這就使得彼此的文化交流逐漸多了起來。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西方文化的傳入會對青少年的發(fā)展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地面對文化沖擊所帶來的影響,就很難形成對本國的文化自信。因此,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具有一定的迫切性,通過加強其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并且通過加深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可以助力思想政治文化根基的構建,進而使得學生能夠以理性的態(tài)度來應對文化沖擊所帶來的影響。
(三)有利于思政教學資源的豐富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融入,教師要先了解紅色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政內容,進而使其能夠更好地與教學進行結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課程教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豐富,還可以打破現(xiàn)有教材的局限性。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網絡信息技術進行運用,使其能夠利用網絡平臺主動掌握更多的紅色文化資源。學生在對相應資源進行收集的過程中,還要做到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以及科學的判斷,進而使得該資源的真實性以及教育性能夠得到保障。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思政課上對相應文化進行分享,進而在一定程度使得教學資源得以豐富,與此同時還可以運用紅色資源和紅色故事全面闡釋思政課的核心內容。
(四)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往往已經初步形成。然而由于社會經驗的缺失,導致外來價值觀極易對其產生相應的影響。而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們具有較強獲取信息的能力,這就造成學生已有價值觀受到消極影響。在高職院校教育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將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進行結合,能夠助力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先進英雄人物的個人事跡,可以使學生不再受到落后思想觀念的影響。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與民族文化精神產生共鳴,進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9BB832DF-C31A-4EB1-8F07-BA02DF221427
三、將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入意識有待增強
現(xiàn)階段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教師并沒有充分意識到紅色文化對教育的促進作用,這就導致教師在思政教育環(huán)節(jié)中對紅色文化融入觀念還有待提升。且部分院校由于缺乏對紅色文化教育的正確認識,導致其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時要以大量時間以及資源為基礎,這就使得學校不重視紅色文化教育的落實。同時,因為學生所生活的新時代與紅色文化產生的年代間隔時間較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紅色文化的接受和認可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入往往速度會比較慢,這就使得部分人認為其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從而不重視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進行教學。
(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程度不夠
目前,一部分院校已經將紅色文化融入其中,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模式的影響,其融入形式還是以教師單方面講授為主,這就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一些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因此,實際教學過程始終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思政教學目標無法得到充分實現(xiàn)。現(xiàn)階段對于高職院校中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能夠充分運用相應技術對教學形式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進而使得學生能夠被新穎的教學方式所吸引,并且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助力其文化吸收程度的提升以及知識結構合理性的增強。
(三)與教材結合程度有待提升
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融入可以最大限度助力思政教學效果的提升,并且為其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其育人功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得到充分體現(xiàn)。然而現(xiàn)階段由于受到現(xiàn)實因素的影響,教材內容和紅色文化之間的結合程度還有待提升,這就使得思政教育實際效果受到了相應影響。在具體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思政課教師雖然落實了紅色文化融入工作,但就該在哪里融入、如何融入,缺少準確的研判和考究,導致實際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在教學中,教師對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深度和強度需要有精確的把握,太深或太淺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以上均導致教材中紅色文化部分的資源未得到有效的開發(fā)與運用,因此,現(xiàn)階段在教學中應該重視教材與紅色文化結合的程度。
四、將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增強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識
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教師要將“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等紅色文化學懂弄透,并且要加強對教材的理解,進而能夠將這些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學中傳授給高職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于紅色文化融入高職思政教育的意識會得到增強。學生通過對思政課的學習,可以更好地了解相應的紅色文化資源,并有效傳承紅色文化資源。課堂作為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最重要的場所,對紅色文化的融入可以使得教學資源得以豐富,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教師應明白通過對紅色文化的融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生活中能夠以艱苦奮斗的精神來面對困境,能夠從容應對生活考驗,與此同時還可以助力其文化認同感的提升,助力其進步與發(fā)展。
(二)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
現(xiàn)階段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任何信息都可以將網絡作為載體,這就使得紅色文化的傳播可以充分運用網絡平臺,進而使更多學生能夠深入認識紅色文化的內涵。運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紅色文化知識,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便捷性。例如,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搭建紅色文化知識庫,并將遵義會議會址、毛澤東的延安故居等紅色資源的視頻、圖片導入其中,通過對視頻、圖片等形式的運用,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另外,教師還要加強備課環(huán)節(jié),利用網絡技術將紅色文化與課程內容更好地結合,進而使紅色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能夠助力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三)豐富教學方法
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無法保持長時間專注,進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現(xiàn)階段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精彩有趣的教學方法中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保衛(wèi)黃河》這一紅色歌曲,并分析這一歌曲產生的背景和原因,之后還要通過師生對話的形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其能夠感受到先輩保衛(wèi)黃河的信心以及誓死抗爭侵略者的決心;最后讓全班合唱《保衛(wèi)黃河》,以達到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得以加深的目的。這樣不僅使課堂氛圍與紅色文化理念相適應,而且在一個輕松自在的氛圍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助力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
(四)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
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活動中,教師對紅色文化的融入常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這就導致學生對其所選材料提不起興趣,造成教學效果較差的局面。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教師要能夠從高職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fā),使學生自覺產生高度文化認同感。例如,《覺醒年代》這一電視劇自播放以來深受廣大青年學子的喜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播放《覺醒年代》中的片段,充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使其明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用諸如此類的紅色文化引導學生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不僅使思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還使其能夠正確認識到生活在新時代的青年人要主動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五)加強對紅色文化的研究
現(xiàn)階段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過程中,思政教師一定要加強對紅色文化內涵的挖掘。只有教師加強對紅色文化的研究工作,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學中。如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這一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在長期的奮斗中構建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思政教師必須自己先對這些偉大精神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同時引導學生交流這一精神帶給自己的感受,進而助力紅色文化學習氛圍的營造,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并將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有利于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能夠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使其與教材內容融合的程度得以不斷加深,加深學生對其的理解,進而使學生能夠將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從而助力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也使其勇?lián)鷷r代重任。
參考文獻:
[1]蔣小燕.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路徑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2):64-66.
[2]周杰.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融入學生思政教育路徑研究[A].福建省商貿協(xié)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四)[C],2021:818-824.
[3]商小詠.優(yōu)秀地方民俗文化融入高職思政教育的價值及路徑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9, 38(6):26-31.
[4]郭培榮,徐永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75-76.
編輯 魯翠紅9BB832DF-C31A-4EB1-8F07-BA02DF22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