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璐,鐘淑梅,廖鵬程,范蔭蔭,胡昌強,覃冬玖
(九州天潤中藥產業(yè)有限公司,武漢 430050 )
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塊莖,主產于貴州、云南、四川、陜西等地,是我國名貴中藥材之一,具平肝熄風、祛風定驚的功效,用于小兒驚風、癲癇、頭痛、風濕[1]等?,F代藥理研究表明,天麻在緩解平滑肌痙攣、降低血壓、增加智力和提高記憶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6]。天麻素和對羥基苯甲醇為天麻的主要成分,近年來,大量文獻報道巴利森苷A、B、C、E是天麻素和檸檬酸縮合而成的特殊化合物,具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作用,為天麻的活性成分[7-8]。目前天麻的質量控制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進行含量測定,該方法雖然準確,但樣品前處理復雜,耗時耗力,時效性差,操作過程復雜,需各種有機試劑,污染環(huán)境,檢測成本高,不適用于中藥工業(yè)中多批次中藥材及飲片的快速檢測。近紅外光譜技術(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具有分析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綠色環(huán)保等優(yōu)點,目前已經在中藥真?zhèn)舞b別、產地溯源、優(yōu)劣、廠家鑒別、中藥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等方面應用[9-14]。筆者在本研究采用NIR和化學計量學建立天麻中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B、C、E 6種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報道如下。
1.1儀器 Corona Extreme型近紅外光譜儀器(德國Carl Zeiss Spectroscopy 公司),玻璃樣品杯池,Inprocess光譜掃描軟件(版本2.11.1.10485),TQ Analyst 8.0分析軟件(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1260 系列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
1.2試藥 對照品天麻素(批號:110807-201809,含量:96.7%)、對羥基苯甲醇(批號:111970-201702,含量:99.4%)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巴利森苷A(批號:A010586,含量≥98.0%)、巴利森苷B(批號:A010587,含量≥98.0%)、巴利森苷C(批號:A010694,含量≥98.0%)、巴利森苷E(批號:A010652,含量≥98.0%)均購自珠海安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5%乙醇(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批號:20190704),乙腈(美國Aavator公司,色譜純,批號:00002309),磷酸(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色譜純,批號:20160629)。
實驗所用樣品包括安徽金寨和陜西漢中的不同等級的天麻樣品66批次,經九州天潤中藥研究院吳衛(wèi)剛副研究員鑒定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1.的干燥塊莖,樣品來源具體信息見表1。
表1 66份天麻樣品來源信息
2.1HPLC分析
2.1.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天麻粉末(過三號篩)約2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 mL,稱定質量,超聲處理(120 W,40 kHz)30 min,放冷,再稱定質量,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0 mL,濃縮至近干無醇味,殘渣加乙腈-水(3:97)混合溶液溶解,轉移至25 mL量瓶中,用乙腈-水(3:97)混合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1.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天麻素對照品、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乙腈-水(3:97)混合溶液分別制成天麻素儲備液(0.050 7 mg·mL-1)、對羥基苯甲醇儲備液(0.026 4 mg·mL-1)、巴利森苷A、B、C、E儲備液(濃度分別為0.232 8,0.342 4,0.090 0,0.295 6 mg·mL-1) 。
2.1.3色譜條件 使用Diamonsil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3:97)為流動相梯度洗脫:0~10 min,3%→10% A ;>10~15 min,10%→12% A ;>15~25 min,12%→18% A ;>25~40 min,18%→82% A ;檢測波長為220 nm,柱溫為30 ℃,流速為0.8 mL·min-1,進樣量10 μL。
2.2近紅外光譜采集 取上述66 份天麻樣品適量,粉碎,過孔徑0.180 mm(80 目)篩。采用光柵式漫反射模式采集光譜,分辨率8 cm-1,掃描次數為64 次,掃描波長范圍為950~1650 nm,溫度為15~28 ℃,相對濕度為38% 。將收集到的樣品粉末取約12 g,放入玻璃樣品杯中,混合均勻,以空氣為參比,扣除背景采集圖譜,按上述實驗條件進行掃描,每個樣品重復掃描4次,求平均光譜。
2.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化學計量學軟件TQ Analyst 8.0版分析軟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歸法(PLSR)建立天麻6種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模型。
2.4結果
2.4.1HPLC分析 按“2.1.3 ”項下色譜條件測定,HPLC色譜圖見圖1 。
將不同產地不同等級的天麻以“2.1.3 ”項下色譜條件進行含量測定,計算出不同產地不同等級天麻中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B、C、E 6種指標成分的含量,均符合202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項下含量要求,其平均值依次為(0.59±0.22)%,(0.08±0.04)%,(1.40±0.44)%,(0.63±0.15)%,(0.12±0.04)%,(1.92±0.60)%。
2.4.2近紅外光譜采集 在“2.2”項下近紅外光譜測定條件下,采集66批次不同產地不同等級的近紅外光譜,重復測定4次,平均光譜見圖2。
2.4.3校正集和驗證集劃分 應用TQ Analyst 8.0版軟件,由計算機從66份樣品中隨機挑選出60份不同批次的天麻樣品建立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B、C、E的近紅外定量校正模型,見表2。驗證集樣品中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B、C、E 含量均在校正集含量范圍內,此校正集與驗證集可用于建模。
1.天麻素;2.對羥基苯甲醇;3.巴利森苷E;4.巴利森苷B;5.巴利森苷C;6.巴利森苷A。
2.4.4波段選擇 采用TQ Analyst軟件自帶的優(yōu)化設置,篩選出最佳建模波段為950.00~1650.00 nm。
2.4.5NIR光譜預處理 在NIR分析中,常用多元校正方法包括:多元線性回歸(MLR)、主成分回歸法(PCR)、偏最小二乘回歸法(PLSR)等線性校正方法。本實驗采用PLS作為校正方法,以相關系數(R),校正均方差(RMSEC),預測均方差(RMSEP)為模型性能評價指標,考察標準正態(tài)變換(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去噪法(Narris derivative filt和Savitzky-Golay卷積平滑法),一階導數法(1stderivative,1stD),二階導數法(2ndderivative,2ndD)等預處理方法。其中R越接近1,RMSEC和RMSEP越接近0,模型的性能越穩(wěn)定。本實驗比較SNV和MSC等預處理方法對天麻6種指標性成分定量模型的影響,見表3。綜合考慮天麻素采用SNV+1stD組合方案進行預處理,對羥基苯甲醇采用MSC方案進行預處理,巴利森苷A和B采用BSC+1stD組合方案進行預處理,巴利森苷C和E采用MSC+2ndD+N-D平滑組合方案進行預處理。
圖2 66份天麻樣品的近紅外原始光譜疊加
2.4.6主成分數的選擇 主成分數的選擇影響NIR定量分析模型的穩(wěn)定性和預測性。定量分析模型以校正集樣本的內部交叉驗證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為評價指標,當RMSECV最小時,所選主成分數最佳。本研究中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B、C、E定量模型最佳主因子數分別為8,7,8,8,9,5,RMSECV依次為0.190 6%,0.030 9%,0.198 0%,0.127 9%,0.026 8%,0.238 7%。
2.4.7定量模型的建立與評價 運用TQ數據分析軟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算法,建模波長為950~1650.00 nm,天麻素和對羥基苯甲醇分別采用SNV+1stD和MSC光譜前處理方法,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B采用MSC+1stD組合方案進行預處理,巴利森苷C和E采用MSC+2ndD+N-D平滑組合方案進行預處理。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E定量模型最佳主因子數分別為8,7,8,8,9,5;模型質量評價參數R依次為0.984 1,0.906 3,0.985 8,0.985 7,0.985 2,0.950 6;RMSEC依次為0.042 7%,0.017 0%,0.074 9%,0.026 9%,0.008 0%,0.136 0%;RMSEP依次為0.083 7%,0.011 6%,0.138 0%,0.069 9%,0.014 5%,0.178 0%;上述天麻6種有效成分定量模型相關系數R值均接近于1,RMSEC值和RMSEP 值均接近于0,即說明天麻6種有效成分定量模型預測性能穩(wěn)健且準確性高。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E的NIR預測值與真實值相關性見圖3。
表2 校正集與驗證集樣品測定值
表3 不同預處理對6種成分定量模型的影響
A.天麻素;B.對羥基苯甲醇;C.巴利森苷A;D.巴利森苷B;E.巴利森苷C;F.巴利森苷C。
2.4.8定量模型驗證 定量模型建立后,選擇6個未參加建模的樣品進行外部驗證,驗證結果見表4。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指標預測值和HPLC測定的真實值分別見表6。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說明模型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較好,可以用于天麻飲片6種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預測。經配對t檢驗,6個驗證集樣本的HPLC法測定的真實值與NIR光譜預測值的配對t檢驗值都小于t(0.05,6)=4.032,即兩者分析方法的分析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該這6種成分預測模型可用于天麻樣品6種成分的含量測定。
表4 天麻6種成分模型預測值與HPLC測定真實值
筆者在本實驗為了體現中藥的整體性和化學成分的多樣性,以安徽金寨和陜西漢中多個縣市的天麻為研究對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等算法,建立不同產地不同等級天麻的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E 6種指標性成分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對未參與建模的6批次樣品進行預測,對結果進行配對t檢驗,顯示預測值與真實值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本文所采用的NIR法與HPLC法之間沒有明顯的系統(tǒng)誤差。
目前天麻的質量控制主要采用HPLC法進行檢測,該方法雖然檢測準確,但樣品前處理繁瑣,耗時較長,本研究建立天麻6種指標成分的定量校正模型,模型穩(wěn)定可靠,可用于對未知樣品的預測。與HPLC法比較,能快速簡便準確地預測不同產地不同等級的天麻中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 6種指標性成分含量,大大縮短檢測時間,并節(jié)省檢測成本,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可實現天麻工業(yè)大生產中的快速檢測和在線質量監(jiān)控,為后期建立天麻質量品質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