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小學階段,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閱讀的數(shù)量,而應更加重視閱讀方法的教學,以此助力學生追求閱讀的質(zhì)量以及閱讀的深刻性。同時,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尚不完善的情況,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力求以更為適宜的品讀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對文本閱讀由淺入深的理解,使其在領略文本魅力的同時,獲得思想、情感和觀念上的升華。
一、品讀標點 引導思考
在書面語言體系中,標點符號可能是分量較輕的組成部分,但實際卻對語言解讀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通過這些標點符號,讀者可以快速理解作者表達的意思,甚至是作者難以直接言說的曲折心意。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如果遇到特殊的標點符號,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品讀,激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體會符號背后的精妙。
例如,《窮人》一課第8—9自然段中,作者一連用了2個感嘆號,5個省略號,4個問號。我們首先可以引導學生讀一讀這段文字,想一想:作者這樣運用標點符號,他想突出什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深入思考,從標點符號的作用入手,同時聯(lián)系上下文,認為:通過這些標點符號,表示人物心理活動的斷斷續(xù)續(xù),同時也展現(xiàn)了非常復雜的情緒,有悔恨、有焦慮、有痛苦、有譴責,有憂傷、有同情、還有驚恐。但是,感嘆號的運用,展現(xiàn)出桑娜愿意承擔一切后果的決心。此外,如此復雜的標點符號,恰恰也凸顯出人物身上強烈的感情,使讀者輕而易舉感受到桑娜的善良、質(zhì)樸、樂于助人的特質(zhì)。通過對標點符號的品讀,猶如給學生打開了另一扇窗,使學生對文本的幽深之處體會得更加深刻。
二、品讀詞語 領悟內(nèi)涵
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詞語同樣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部分。因為每一個詞匯都帶有特定的含義,尤其對于名家之作而言,更是如此。葉圣陶曾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痹谄纷x文本時,每一個字都要認真揣摩、仔細分析、潛心鉆研,不宜忽略。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著眼于文本中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例如,《軍神》一課中,作者非常生動、詳細地描寫了沃克醫(yī)生給劉伯承做手術的過程,其詞匯的運用讓人拍案叫絕,非常值得深入品鑒。比如,針對沃克醫(yī)生,有如下詞語值得注意:雙手顫抖、擦著汗、嚇了一跳、不禁失聲、喊道、俯下身子、注視……通過作者對其神態(tài)的生動描繪,即便學生未能親眼看到這臺手術的過程,但也能對其艱難程度感同身受,更對劉伯承驚人的意志力而贊嘆。再比如,針對劉伯承,值得關注的詞語有:一聲不吭、緊緊抓住、抓破、汗如雨下、臉色蒼白等等。通過對劉伯承神態(tài)以及動作的生動描寫,學生想象到劉伯承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承受了怎樣的痛苦。就是這樣一個人,依然頑強地挺過了這一切,而且沒有絲毫抱怨、沒有喊痛。通過對詞語的品讀、分析,學生這才明白為什么將劉伯承稱之為“軍神”!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從詞語的表層含義入手,讓學生建立初步印象。接下來,教師要求學生立足原文的語境品讀以及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領悟這篇文本的深刻內(nèi)涵。
三、品讀句子 激發(fā)共鳴
文章是由一個又一個句子組成的,這些句子單獨摘出來也許平常,但若是組合在一起,便會傳遞極其豐富的思想以及含義。想要引導學生潛心品讀文本,對句子的賞析必不可少。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品讀句子可謂核心所在,這不僅是學生和文本對話的基礎,更是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關鍵。
例如,《父愛之舟》一課,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展示了5個場景,表現(xiàn)了父親對“我”的關懷之情,體現(xiàn)了父愛的深刻和偉大。在原文中,有很多句子感人肺腑,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父親心疼極了……父親掙錢的艱難?!钡谒淖匀欢沃小俺酝牯兆?,父親覺得我太委屈了……他就是不吃?!薄案赣H很理解我那戀戀不舍的心思……珍貴的玩具?!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品讀,讓學生嘗試著換位思考,體會作者這樣描寫的用意。比如,對于第一個句子,教師在引導學生反復閱讀以后,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從文本的細節(jié)入手,嘗試著分析作者的用意。通過閱讀原文,學生意識到父親平時生活極其節(jié)省,一分冤枉錢都不舍得花,但是考慮到孩子晚上睡不踏實,被臭蟲咬了很多疙瘩,所以即便掙錢艱難,也愿意給孩子加錢換一間房,可見父愛的深沉。句子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潛心品讀的關鍵所在。在學習新課文時,教師應當從句子著眼,讓學生反復閱讀句子,同時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作者描寫的用意,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四、抓住細節(jié) 品味精妙
為了使學生潛心品讀文本,感受到文本的魅力,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指導,應當是方方面面的,因此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從文本的細節(jié)入手。所謂細節(jié),主要指的是看似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事物,但卻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并不具備深厚的文學底蘊,這意味著他們在閱讀時更容易被重要情節(jié)所吸引,很少留意一些平淡的細節(jié),而這恰恰需要教師重點引導,因為“魔鬼藏在細節(jié)里”“細節(jié)決定成敗”。只有從細節(jié)著眼,才能讓學生體會文章的精妙。
例如,在教學《景陽岡》一文時,教師組織了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試著讀一讀《水滸傳》,了解武松這個人物身上還發(fā)生了哪些故事,嘗試著探究作者是如何通過細節(jié)塑造武松這個人物的。通過閱讀《水滸傳》,學生發(fā)現(xiàn)武松還有其他非常有名的故事,如“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等。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這些故事,同時將其和《景陽岡》進行對比,看看在細節(jié)上存在哪些不同之處。學生發(fā)現(xiàn),在《景陽岡》中,武松只是作為一個打虎形象出現(xiàn),本身并未涉及多少其他層面的描寫,作者更多是著眼于打虎的過程,旨在突出武松的勇猛。但是在《醉打蔣門神》中,就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武松嫉惡如仇、有勇有謀的一面。如,原文中提到:武松在尋找蔣門神時,他整個人處于喝酒的狀態(tài),而且明明只有五分酒,武松卻刻意展現(xiàn)出了十成醉。通過這樣一處細節(jié)可以看出,武松并不是一個莽漢,他非常聰明,懂得給敵人“下套”。通過閱讀這些課外素材,學生梳理了大量的細節(jié),而這為學生理解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細節(jié)的品讀和把握非常重要。因為細節(jié)往往隱藏在字里行間,容易被學生忽略,但這些細節(jié)卻又極為關鍵,既關系著人物形象的解讀,也關系著文章內(nèi)涵的把握,因此教師務必留意。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潛心品讀是學生領悟文章內(nèi)涵、感悟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徑。本文從相關角度分析了潛心品讀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旨在讓學生讀出語文真諦。
(汪夢嬌 南京市夫子廟小學)7013B65A-1102-43EF-B2D3-BA93F169C0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