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關鍵詞:電影治療;圖書館;閱讀治療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2)04-0091-04
閱讀是人們從文獻資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治療是人們以文獻為媒介,幫助自身或指導他人通過閱讀、討論和領悟文獻的方式,達到保持或恢復身心健康的一種治療方法。電影是以動態(tài)的影像表達一定主題的藝術形式,電影治療是閱讀治療的重要分支。
1我國電影治療研究綜述
英國的心理醫(yī)生貝爾尼·弗德爾最早將電影應用于心理咨詢與治療。1990年,隨著國外學者提出“Cinematherapy(電影治療)”的概念,國外對電影治療的研究不斷深入,已成為現代社會治療某些心理疾病的良方。1997年,我國《健康心理學》雜志發(fā)表了安東尼奧·明涅蓋蒂與許麗霞共同撰寫的《電影治療》一文,文中介紹了電影治療的方法和過程,為我國學者開展相關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1]。
1.1成為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選題
劉海夫的碩士學位論文《西方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研究》和曹海峰的博士學位論文《精神分析與電影》都運用了精神分析理論解釋電影現象[2-3]。張愛寧的博士學位論文《觀影療心———電影在心理咨詢與治療中的應用》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探討了電影治療理論體系的構建,并檢驗了應用效果[4]。聶春子的碩士學位論文《電影心理療法的理論研究》分析了電影治療的心理學理論及其優(yōu)點、缺點[5]。張玲的碩士學位論文《電影療法對大學生焦慮的影響研究》通過對樣本的調查研究和測量,得出了電影治療可有效降低大學生焦慮水平的結論[6]。曹冕侯的碩士學位論文《大學新生挫折承受能力現狀及電影治療對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影響》通過實驗證明基于國產電影的電影治療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7]。
1.2針對大學生的電影治療理論與實踐研究較多
大學生往往要面對來自學業(yè)、就業(yè)、情感等多方面的壓力,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王景文在一次閱讀療法需求與應用調查中發(fā)現,56.21%的大學生通過讀書、80.4%的大學生通過看影視節(jié)目解決心理問題[8]。王晶認為,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能夠促進大學生的智育、德育、美育構建[9]。李霞、王鑫強通過實驗發(fā)現,電影治療可深化大學生對人生、生命意義的認識[10]。馮偉、夏珊珊通過實驗證明,通過電影療法進行團體心理疏導,對于提高大學生戀愛主觀感受有即時性和長效性的效果[11]。郇紅梅、李艷琴認為高校輔導員可通過電影療法幫助大學生在別人的故事里理解生命的意義,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12]。戴玲斐介紹了高校輔導員運用電影療法開展教育工作的方法,并舉出通過電影《小鞋子》對大學生進行電影治療的實例[13-14]。陳璐、何青青、魏夢曉等將電影治療用于針對大學生的團體輔導,以發(fā)展和改善大一新生的人際關系[15]。2020年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徐榮麗、歐陽俊哲根據五行與情志的相克原理,配制了影視療法藥方,針對大學生群體開展遠程心理疏導工作[16]。宮梅玲在《讀祛心病》一書中介紹了其多年以來在大學生閱讀治療實踐中積累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列出了包含電影在內的大量閱讀治療文獻[17]。河北聯(lián)合大學圖書館為學生提供了包括書刊、影視作品在內的閱讀治療資料共310種,并開展了心理電影賞析、書方推薦等多種閱讀治療活動[18-19]。
2電影治療的優(yōu)勢和作用研究
2.1電影治療的優(yōu)勢
閱讀治療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小、保護患者的隱私、療效穩(wěn)定、放棄率低等優(yōu)點。相較于以紙質文獻為主的閱讀治療,王鑫強、秦秋兵認為電影治療有以下優(yōu)勢:一是電影治療的適用范圍更廣,二是電影治療更加直觀形象[20]。李林杰認為,與單調的文字相比,電影逼真的畫面和有趣的情節(jié)使電影治療具有更強的隱藏性,可消除患者的阻抗心理[21]。徐榮麗、歐陽俊哲認為,全媒體技術環(huán)境下的影視療法具有以下優(yōu)勢:一是僅需手機等移動終端即可在各種場合接受治療,二是影視療法更易被人接受,三是影視療法的范圍覆蓋所有治療對象,四是影視療法能夠縮短治療時間并提升治療效果[22]。
2.2電影治療的作用
電影治療有助于病人宣泄情感、排解壓力、緩解疼痛[23]。良好的觀影體驗可加速人的腦神經傳導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心理問題[24]。為某些特定類型的精神疾病患者播放精選影片,能夠使其身心安定,甚至治愈心理疾病[25]。余青云、張高波通過實驗證明,電影療法能夠顯著改善未成年犯的抑郁病情,提高他們的自我接納水平[26]。王鑫強認為,部分商業(yè)電影可能會對觀眾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如連續(xù)觀看冒險題材的電影會增加人們的攻擊性行為[27]。
3適合閱讀治療的電影
尋找適合患者的影片是進行電影治療的關鍵。我國的研究者提到了很多適合開展電影治療的電影,如:《繃帶俱樂部》《從心開始》《女人貞慧》《唐山大地震》《暖春》《現在很想見你》《心靈捕手》《美麗人生》《蘇利文的旅行》《生活多美好》《黃昏之戀》等。更具針對性的治療電影見表1。
4我國電影治療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4.1我國電影治療存在的問題
國外的電影治療理論已趨于成熟,實踐經驗豐富,而我國對電影治療的研究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很多咨詢師和治療師對電影治療方法知之甚少,在電影治療實踐中存在以下問題。
4.1.1基礎理論研究薄弱。目前,我國關于電影治療的著作僅有《電影療傷法》《電影療傷》等,數量較少,知網上的相關研究論文僅30余篇,從事電影治療相關工作的研究人員較少,缺乏臨床治療、家庭治療等治療實踐。
4.1.2適合治療心理疾病的電影較少。目前,我國適合治療心理疾病的電影較少,心理咨詢師及心理醫(yī)師主要選擇國外的電影開展心理治療。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在使用西方電影進行心理治療時,部分患者可能無法準確理解電影內容,影響了治療效果。
4.1.3推廣工作有待加強。很多國外研究者挖掘了大量優(yōu)秀的電影資源,并撰寫了幫助患者自行通過電影治療緩解心理疾病的著作,積極向心理疾病患者介紹優(yōu)秀電影。但是,我國專門推薦可用于治療心理疾病的電影的著作較少,相關推廣工作有待加強。
4.2針對存在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4.2.1研究電影治療的基礎理論。我國研究者應積極借鑒國外電影治療研究成果,統(tǒng)一電影治療的概念,規(guī)范其應用和評價標準,并不斷加強電影治療的本土化研究,如:把我國傳統(tǒng)的情志相勝說與電影治療相結合,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影療法[28]。
4.2.2編制相關電影目錄。心理學、閱讀治療學和影視學等領域的專家應通力合作,挖掘優(yōu)秀電影資源,編制適用于我國心理疾病患者的閱讀治療電影目錄,并標明每一部電影可治療的癥狀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幫助醫(yī)師、咨詢師、教師、監(jiān)護人、圖書館員和患者等群體更好地開展電影治療工作。
4.2.3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展電影治療工作。
我國研究者應積極探索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電影治療方法,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電影、電視、微電影、微視頻等全方位、多維度的觀影體驗,提高患者參與心理治療的積極性,增強治療效果。
4.2.4關注電影治療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強、叛逆心理重,易受酗酒、吸毒、搶劫、兇殺、色情、迷信、同性戀等內容情節(jié)的電影的影響而走上歧路或養(yǎng)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因此,我國的教師、圖書館員等應鼓勵青少年觀看正能量電影,預防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出現。
4.2.5加大對電影治療的宣傳力度。我國有關部門和機構可通過主流媒體開展講座、直播等活動,宣傳電影治療的功效;出版電影治療相關的指導性著作,指導相關治療人員正確開展電影治療工作,提高人們對電影治療的接受程度。
4.2.6圖書館積極開展電影治療工作。為讀者播放經典電影是圖書館的日常業(yè)務工作之一。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圖書館應廣泛開展電影治療、閱讀治療等工作,為讀者推薦優(yōu)秀的電影和讀物,以創(chuàng)新讀者工作方式,擴大自身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