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肯·福特·鮑威爾/文
十四歲的戴夫,不愛運動,身體十分瘦弱。他很聰明但從不努力,所以他的成績也很糟糕,父母和老師都對他很失望;他害怕被嘲笑,所以討厭和人交往。
他覺得這樣的人生是無望的,他意識到,自己應該掌握住自己的命運。
他首先決定要全面了解一下自己,于是他列了一張包括自己討厭的、不擅長的事情的清單:
1.我不能很好地接住足球;
2.我在跑步的時候很快就會感到疲勞;
3.我很害怕被板球擊中;
……
最后他一共羅列了七十個事項,戴夫很驚訝,他以為清單會很長,可他看了一遍清單后才發(fā)現(xiàn)有很多內容并不是非常糟糕,也不是十分重要。
從那以后,再有人批評他的時候,他就會認真思考這是否在清單上,或者是否需要納入清單。如果結論是肯定的,說明他已經意識到了問題;如果結論是否定的,他就會認為這個批評不是真的,或者說并不完全準確,這樣他就可以忽略這個批評。
不管怎樣,來自他人的評價已經不再讓戴夫煩惱,他用自我反省的辦法武裝了自己。
接下來,就是關于失敗的問題了。戴夫知道,每當自己做好一件事情,就意味著自己又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自己也在不斷地前進。但失敗對于戴夫來說,意義可能更大。失敗讓戴夫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失敗也讓戴夫找到了問題所在。每一次失敗都讓他知道下一個目標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或者更加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他將這個理念運用到了各個方面。
戴夫設定了一些可以完成的簡單目標,這對于他建立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
1.用腳顛球五次而不僅僅是三次;
2.每天幫別人做點事情而不期望回報;
3.很好地完成并按時交作業(yè);
……
不知不覺,戴夫逐漸開始改變,大家開始覺得他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小伙子”。
漸漸地,戴夫覺得他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了。即使有人拿他和別人做比較,他也不在乎了,相反,他只對打敗自己感興趣!
每天晚上,戴夫都會進行總結,并問自己:“我今天取得進步了嗎?”
有時這個答案是“是的”,但有時答案是“不一定”。
這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他可以設定更加清晰的目標,并且更專注地完成這些目標。
這樣日復一日,戴夫實現(xiàn)的目標越來越多。
一年之后,戴夫各個方面都得到了改善。但戴夫覺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讓同學們喜歡上了自己。他知道,當你尊重別人的時候,你也真正尊重了自己。
成長物語
成為更好的自己,從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做起。
適用話題
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