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磨課”這個詞,相信教師都不陌生,“好課多磨”的觀點早已被廣泛接受。
但磨課這件事也飽受詬病,為能在高級別的賽課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有人一節(jié)課甚至磨了100多次。這樣的磨課已經(jīng)完全異化,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2016年2月,張祖慶在《小學語文教師》卷首發(fā)表了《“裸課”,不僅僅是勇氣》一文,引發(fā)熱議。
他在文章中說,他給自己下了個死命令——今后,任何一節(jié)公開課,不再試教,直接進入裸課模式。
隨后,這篇文章標題改為《老師,你敢上裸課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那么,究竟什么是裸課?其實并沒有明確的概念。張祖慶所說的裸課,指的是不經(jīng)試教的公開課。但據(jù)我考證,這并不是“裸課”兩個字最初的意思。大家都在探討的裸課,主要指的是兩種課:一種是不經(jīng)試教的公開課,另一種是不借助太多物質(zhì)條件的課。
在裸課之外,還有一個“素課”。2008年,《人民教育》刊發(fā)了朱華賢的《期待“素課”》一文,首次提出“素課”的概念;接著,2011年,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汪潮在《教學月刊》(小學版)刊發(fā)了《回歸本色教學打造“素色課堂”——談“素課”之理念》。
于是,素課與裸課兩個概念開始糾纏不清。有研究者表示,素課無明確定義,它提供的是一種讓課堂教學回歸簡約、樸實、有效的境界。
我想在這里捋一捋磨課、裸課和素課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該如何正確看待它們。
磨課是一種活動,是一個過程。磨課可以加快教師成長的步伐,尤其對年輕教師而言。無論是學校層面還是區(qū)域?qū)用骈_展的磨課活動,要為更多的亟須成長的教師雪中送炭。
裸課是一種追求,是一種勇氣。能上不經(jīng)試教的公開課,作為教師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實力,具有一定的量級。張祖慶公開宣稱自己不上試教的公開課時,已經(jīng)是業(yè)界的大咖。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的那位歷史教師,只花15分鐘準備,就能上出非常精彩的課,與他有30多年教齡不無關(guān)系。這就是為什么關(guān)于裸課的課題只熱了一陣子,因為上裸課有一定的前提條件。而磨課作為一種日常的教研活動,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素課是一種樣態(tài),是一種境界。教師最重要的是上好家常課,能借助多媒體助力課堂教學,也要有不用多媒體就能上課的能力。
目前,有人提出了“新裸課”的說法,指的是在“黑板+白板”的交互式一體機環(huán)境下,不預先制作多媒體課件而授課的教學方式。
“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教師通過日常課堂教學的修煉,可以上不經(jīng)試教的裸課,也可以游刃有余地借用白板來助力教學。多媒體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該用就用,該多用就多用,不該用的時候,完全不用也精彩。只要做到精心備課,就無須糾結(jié)裸課、素課、新裸課等概念,該出手時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