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則明
最近,有報道說,多種語言夾雜使用可以提高成績。此文一出便引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有人認為這種方法會引起知識混亂,甚至表達不出情感;也有人說,世界上有一些地區(qū)就是采用兩種語言教學的,也沒見那里的孩子成績更好。
那么,“多種語言夾雜使用可以提高成績”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這就有必要認識一下人類的大腦。
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個部分,左腦是“現(xiàn)實派”,主要以語言、邏輯、分析、計算等活動為主;右腦則是“詩與遠方”,與靈感、節(jié)奏、音樂、圖像和幻想等有關(guān)。但兩個半腦并不是獨立的,它們之間有由3億多個神經(jīng)細胞組成的一個高度復(fù)雜的交換系統(tǒng),可以不斷地平行輸入信息,將抽象的、整體的圖像與具體的、有邏輯的信息連接起來。比如聽一首歌時,左腦負責處理歌詞,右腦則處理旋律,兩種信息幾乎在同時進行交換,所以我們才能唱出一首歌。
那么,神經(jīng)細胞之間是靠什么交換信息的呢?靠的是一種化學物質(zhì),這種化學物質(zhì)與外界刺激有關(guān)。刺激越大,這種物質(zhì)分泌得就越多,神經(jīng)細胞交換的速度也就越快。人們學習的過程就是大腦信息不斷交換的過程。大腦興奮,學習才能充滿活力。其實,運用多種語言學習,目的不是多一種語言就能多一點成績,而是通過這種邊緣化的方式來刺激左右腦。我們知道,漢語和日語是象形語言,很大程度上使用的是右腦,而西方的字母文化,一般只使用主管抽象思維的左腦。利用多種語言學習,一方面能讓左右腦參與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激活大腦打開記憶之門,聯(lián)想一些舊的知識。
人的左右腦記憶力極其懸殊,右腦的記憶力是左腦的100萬倍。隨著年齡的增長,左腦會逐漸變?yōu)椤白陨砟X”,從而取代右腦成為主宰,最終讓右腦處于休眠狀態(tài),所以年齡越大的人,就越依賴左腦,記憶力會減退。那么,要增強記憶力,怎么辦呢?用多種語言開發(fā)右腦是種辦法。
當然,這里的多種語言并非一定要在講中文時摻入英、俄、日、德等外國語言。幽默、笑話、打比方、圖形和游戲等也屬于另一類語言。另外,抑揚頓挫、娓娓動聽也是對一種語言技能的翻新。所以,我們在學習或教學時,若能運用多種語言,就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空間,而人的右腦有一種特殊功能,那就是空間記憶,通過相關(guān)空間“語言”的點綴,就能記得快速、牢固。比如,在《最強大腦》節(jié)目中,參賽選手就是通過圖形、場景等形式記憶的。
除此之外,運用這些“語言”還能建立更好的師生關(guān)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人更加幸福。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克萊貝爾研究發(fā)現(xiàn):右腦使人幸福,左腦用得多的人不易感到幸福。一個人的幸福指數(shù)高,學習起來也會更加自信。但真正善于使用右腦的人并不多,因為人人都有惰性,潛意識里會選擇比較簡單的東西,不想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傊竽X遵循的是“用進廢退”的原則,所以多運用一種語言學習,就能多開發(fā)右腦,成績自然也能很快得到提高。
(選自2022年第2期《知識窗》,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