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亮
【模擬金題】
有一首小詩寫道:“只要春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只要生命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身陷茫茫沙漠,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只要明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冬雪終會悄悄融化,春雷定將滾滾而來?!?/p>
請以“只要______還在”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達真情實感,不得抄襲,不要套作。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名師題解】
詩歌中寫的是“只要春天還在,只要生命還在,只要明天還在”,首先我們要注意“還”這個字,“還”在這里可以表示一種狀態(tài)的延續(xù),“只要______還在”,說明我們填入的具體內(nèi)容是以前曾擁有過的。 “只要”是關(guān)聯(lián)詞的一部分,“只要……就……”,所以這個題目也還隱藏著一個邏輯要求,大家在立意時不能只是想著在橫線上填入一個具體的詞語,還要想后面的一句話,“只要……還在,我就……”。
材料里的信息也是如此,“我就不會悲哀”。那么為什么就不會悲哀呢?大家把握住每一節(jié)后半句的幾個意象,“黑夜”“沙漠”“冬雪”是一類,“太陽”“綠洲”“春雷”是另一類。這兩類意象是互相對立的,“黑夜”“沙漠”“冬雪”在材料里的情感色彩都是陰沉的、負面的,可以理解為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困境,或是其他一些負面的狀態(tài)。而后面的三個意象“太陽”“綠洲”“春雷”的情感色彩是陽光的、美好的、正向的,表現(xiàn)為一種美好的期待,或者是正向的結(jié)果。
另外,要再強調(diào)一點,我們在橫線上要填入什么內(nèi)容?首先大家要注意,材料里直接給出的“春天”“生命”“明天”這類詞太籠統(tǒng)了,就在于它們的象征意蘊過于濃厚,不夠具體,這樣的一類詞都不太適合我們在考場上用來寫作。我們最好填得具體一點,生活化一點,建議大家在這里填入一個名詞或者名詞性的詞組,因為名詞本身會更方便拓展它的深層內(nèi)涵,借此表達主題,這也是在寫作之前要考慮到的。
大體來講,這里主要可以填入三種不同類型的名詞,第一類是“虛化精神類名詞”,第二類是“具體事物類名詞”,第三類是“文化意象類名詞”。
第一類,虛化精神類名詞。比如寫“只要初心還在”“只要夢想還在”“只要信念還在”“只要目標還在”……這個立意方向比較偏向于成長類主題作文,比如寫“初心”,就可以展現(xiàn)自己在遇到一些成長挫折、想要放棄的時候,通過某種方式回憶起自己的初心,從初心中獲得成長力量,然后堅定向前,迎難而上,最終得到成長。大致的立意點就是“只要初心還在,我就不會放棄,并相信最終會取得成功”。
第二類,具體事物類名詞。這也是比較推薦的寫作方向,核心的寫作邏輯就是我們一直強調(diào)的“以小見大”“物微情濃”,用一個具體而細致的事物,來承載自己的情感表達。比如“只要糖油粑粑還在”“只要老屋還在”“只要歌聲還在”,這個思路就是要寫出“外在”和“內(nèi)在”兩個層次,寫作的時候由外到內(nèi),由淺入深。比如“老屋”表面上就是我們家鄉(xiāng)下的老房子,但是我們可以賦予它更深層次的情感意義,比如對自己童年快樂生活的懷念,對留在老屋的奶奶的牽掛,或者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的美滿幸?!,F(xiàn)在我們離開了老家,分居在城市各地,但是只要老屋還在我們的心里,我們的那份情感就永遠不會被消磨,它會永駐心間。
第三類,文化意象類名詞。這個寫作方向比較特殊,思路上和第二類的以小見大很像,差別就在于第二類的線索物是具體事物,而第三類貫穿全文的線索物是我們提煉出的文化意象。
比如從《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可提煉出“月光”的元素,實際上象征的是自己的理想、愿望。那么我們也可以寫“只要月光還在”,立意方向就可以是“只要月光還在,我們就要堅持自己的理想,縱使追尋理想的道路上布滿荊棘,也相信自己能在月光的指引下,最終抵達夢想的終點”。
同理,“只要曇花還在”“只要紅楓還在”“只要蟬鳴還在”都可以參考這種思路,與第一類的虛化精神類名詞相比,這一類會更寫意一些。
【推薦素材】
素材一:每到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一張照片所定格下的歷史瞬間就會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國遭受空襲,位于倫敦的荷蘭圖書館也難以幸免,幾乎被炸成了廢墟,但有三名男子竟不顧敵機剛剛離去,在尚未倒塌的書架前撿拾書籍。戰(zhàn)火的殘酷和讀書人展示的不屈意志,給人以持久的感動。
素材點撥:許多人被生活的艱難折磨得心靈枯萎,但有書香潤澤的生命不會。閱讀絕非是讓人暫時忘記戰(zhàn)亂的“鎮(zhèn)定劑”,而是令人勇敢面對現(xiàn)實、讓精神再次振奮的方法和途徑。
素材二:人的故鄉(xiāng),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種精神一經(jīng)喚起,就是你已經(jīng)回到了故鄉(xiāng)。
——史鐵生
素材點撥: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每個人心中的故鄉(xiāng),并不僅僅是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里度過的生活,只要親人還在,一些凝聚了無數(shù)真摯情感的物件還在,我們的心就會充盈著溫暖,腳下也會生出力量來。
佳作示例
只要童年的小樓還在
湖南長沙北雅中學 宋宛霖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要用最真的心懷念。
——題記
米黃色琉璃尖頂將陽光彌散開來,紅色墻磚如天然古老的畫框,青綠的爬藤蜿蜒繡在畫框上,襯得一切都像一幅天作的油畫。外邊圍著的黑木籬笆上,百合迎風搖曳,蕩漾出令人無限遐想的花浪。
那是一幢小樓,被歲月漸漸塵封。
這是兒時的我曾居住的地方,那棵樟樹,我在透明的風里看見了它嫩綠的樹梢,清香淡淡回旋。老家很質(zhì)樸,柴米油鹽和著老奶奶們的家常,沿著不平的路面,被風扯得稀薄冗長,我用手指掠過斑駁的墻面,觸到一種久遠的親切感。
兒時的我很頑皮,愛爬上那挺拔高大的樟樹,讓干凈的衣服染上些泥土的顏色,被還在跳躍的時光劃出一個大大的口子。
長大一些,上小學了,還沒有搬進城中,那幢小樓還和我作伴。
鄉(xiāng)村之夜,明月如皎,靜謐安寧。我望著暗藍色還散發(fā)著瑩色的光的天空發(fā)呆。媽媽端著一杯琥珀色的蜜水,輕輕坐在我的身邊,遞給我一個微笑。窗外的小雛菊還在綻放,小小的白色花瓣包裹著黃色的花蕊,芬芳氤氳。
纖長的微光傾斜在母親的臉上,臉兩旁的碎發(fā)微微上翹,母親有些惋惜地說:“我們要搬家了,這幢小樓要離開我們了?!?/p>
月光被樟樹碧綠的葉子切得細細碎碎,灑落下來,變成了光斑。
幼時的我心中有些難過,好似對小樓有了依賴感,嗔怪道:“不嘛,不嘛。我喜歡這兒?!蹦赣H摸摸我的頭,只好點點頭:“好,那我們不搬了,再住一段時間。”“不是,我要永遠都住在這兒!”我昂起頭,斬釘截鐵地對母親說。
兒時的話語被施了魔法,禁錮在時光里。
長大些,母親再一次找我商量?!拔艺娴牟幌氚嶙??!蔽覔u晃著腦袋說道。母親這一次也不再松口。
冬天最冷的時光像慢慢燒熱的水,一點兒一點兒地消耗著我的青蔥年華,就這樣搖搖晃晃地過了大半年,我要和這幢小樓告別,告別純真的童年時光。
離去的路上,校服襯著夕陽余暉,長長的身影交疊錯綜,就如同一部老電影,默片,黑白,凝滿了叫做回憶的材質(zhì)……
我的生活遠離了那幢小樓,時不時我還是會去鄉(xiāng)下看看它。我想,只要童年的小樓還在,那段童真的歲月與美好的情懷就會一直在。
【評點】
文章在主題的呈現(xiàn)上運用了以小見大、物微情濃的思路,作者以童年的小樓為情感載體,不僅具體描寫了記憶中小樓的美好景象,還回憶了和媽媽在小樓里的溫馨生活,借此抒發(fā)對童真歲月、溫暖記憶的深情感懷。由于文字貼近生活,融入個人真情,也讓讀者感受到了小樓背后承載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