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個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回眸我的成長歷程,遇到了很多好老師,我也一直堅定地行走在“做好老師”的路上??梢赃@么說,做一個“好老師”的信念,讓我的人生充滿了幸運與幸福。
“潤物細無聲”的滋養(yǎng)萌發(fā)了我做好老師的信念。我兒時寄居在外婆家,那是長江之濱的一座小鎮(zhèn),被浪花捧起的一片熱土。舅舅是一位鄉(xiāng)村教師,我自然成了他的“小跟班”,每天和舅舅同去同回。路上,他總會給我講好玩有趣的故事,還會給我講解古詩詞。黃昏時,他告訴我“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春來時,他誦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如今回憶起來,那段經歷是最珍貴的童年時光,影響了我一生的成長。
記得有天放學后,我去找舅舅,看到他在忙,我就在他旁邊寫作業(yè)。等到我們離開學校時,外面已是一片漆黑,只有長江遠處的漁燈發(fā)出微弱的光。我從小就怕黑,才走了幾步,心就“怦怦”直跳,趕緊拽住舅舅的手臂。
“月黑見漁燈……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甭牭骄司嗣摽谝鞒鲞@首詩,我眼前倏然一亮,內心也慢慢平靜下來。念著“散作滿河星”,再看江景時感覺只剩下朦朧感、浪漫美了?!斑@次第,怎一個美字了得?”從此以后,我便喜歡上詩詞,對舅舅佩服得五體投地,幼小的心靈中萌發(fā)了也要做一名好老師的信念。
興趣是成長的動力和源泉。慢慢地,我已經不滿足于舅舅給我講故事、背詩詞了,開始自己找書讀。閱讀是一種輸入,讀多了,自然就想寫,而寫作就是一種輸出。不過那時沒有人指導我應該怎樣寫,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完全屬于“放養(yǎng)”式練寫。沒想到,舅舅竟然時常把我的“豆腐塊”讀給他的學生聽,甚至在我的本子上畫了很多大大的紅五星。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當年我在鄉(xiāng)村小學讀書,城里孩子的寫作水平簡直要甩我?guī)讞l街。但當時的我委實“神氣”了好長時間,不知天高地厚,只管恣意閱讀,信筆由韁,就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讀寫的甘霖。
中考那年,我在志愿一欄中毫不猶豫地填上了“師范”。幸運的是,進校第一次參加征文比賽,我竟然獲得了一等獎,被推薦加入學校的“楊柳文學社”,就在那時,我第一次對文學有了神往,立志做一個會寫作的老師。
做好老師的信念讓我堅定“教育皆詩境”的匠心。歲月如歌,回望來路,我已在小學教育崗位堅守了30年。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區(qū),無論是在行政崗位,還是教學一線,我從未停止過對書籍的熱愛,對寫作的鐘情。在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我不由自主地對教育本質進行追問: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為了什么?教育是否只是把“知識”裝進學生“這只籃子里”……直到2005年,發(fā)生了一件事。
當時,我所教班級中有一名“問題”學生,讓老師們頭疼不已。我后來了解到,他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發(fā)生了重大變故。我把當時的想法寫進了教育日記:我相信他其實是個好孩子,我一定要幫助他。
我首先成立讀書小組,每天進行小組讀書交流,并每周舉行一次讀書故事交流會。我借故事書給他看,讓他將書中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自習課時,我坐到他身邊,和他一起寫日記。漸漸地,他打開了心扉,竟喜歡上了閱讀和寫作,人也變得乖巧起來,和同學融洽相處,對老師彬彬有禮,與以前完全判若兩人。
他的轉變也同樣震撼了我: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把學生的心燈點亮”。這名學生的轉變讓我頓悟:讀寫可以喚醒學生成長。
于是,我在鳳凰語文網(wǎng)站上開辟了專題貼,展示全班學生的習作并推薦發(fā)表,以此喚醒所有學生對讀寫的熱情。蘇格拉底曾說:“一萬次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p>
2007年8月,我正式開啟喚醒教育研究,通過記錄兒童故事,探索兒童心靈世界的歷程。
我深深地知道:教育如同綢緞,而綢緞最初是一片片桑葉,把桑葉變成美麗的綢緞,需要立德樹人的智慧和因材施教的耐心,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培育和堅信花開的守候。
一個人有了目標就會有行動的動力,有堅持下去的勇氣。多年執(zhí)著探索,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當教師以研究的目光去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時,每一個新問題,都能喚醒教育智慧,讓人感受教育的真正魅力。我用“日報制”喚醒學生的前進動力,用“讀書交流會”喚醒學生的讀寫熱情,用“師生互寫書信”喚醒學生的心靈成長…
如同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在以“喚醒”為主題的讀寫引領下,我班級中的學生酷愛閱讀與習作,他們的習作多次獲獎并在各級報刊發(fā)表。每逢節(jié)假日,許多學生主動要求和我一起到農村學校,和留守兒童開展“愛讀愛寫”公益活動。
寒來暑往,萬籟俱寂時的燈下漫筆,十多年如一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如今,我記錄了400多個兒童成長故事,積累了200多萬字教育教學札記,我沉浸在做好老師的充實教育人生中。
如果說喚醒學生讀寫成長是做好老師信念的靈魂,那么,喚醒自身專業(yè)成長則是做好老師信念的精髓。
新課改以來,小語界各種“特色”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涌現(xiàn),教學“新招”“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然而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并沒有獲得根本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采用“復制文本語言”的教學模式,長期將閱讀目標確定為從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獲得審美體驗等。事實上,將閱讀的作用定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才是學生的真正所需。
2015年起,我專注于寫作方法的研究探索,建構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將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變成既閱讀又表達的過程。我通過“品讀文本詞句—品味詞句情意”“領悟文本體裁—感悟言語意蘊”“創(chuàng)意習作遷移—創(chuàng)新語言表達”“尋查隱性讀寫—探究獨特寫作價值”等方式建構學生的寫作框架,力圖開辟一條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新路徑。
“語文皆詩境,隨時有物華。”為了讓學生立在語文課堂中央,我們一起在讀寫中聆聽成長拔節(jié)的美妙聲音,見證語文學習的快樂與幸福。我先后參加了“國培研修”“鳳凰研修營”教研活動,努力提升專業(yè)技能,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泰州市“卓越教師培養(yǎng)工程”研修。
第一次研修活動就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魏本亞、時金芳、尹遜才三位導師點評我們的成長規(guī)劃時,他們手頭沒有講稿,也沒有學員的材料,完全是現(xiàn)場指導,卻字字珠璣,擲地有聲;他們將教育理念、成長案例信手拈來,如探囊取物;指導的內容更是切中規(guī)劃關鍵部分。魏教授的論文指導講座更是讓我耳目一新:“我知道老師們平時工作很忙。這種論文寫作方法可能不會,那我再教一種。這,你總會寫了吧。對不對?”這哪里是專家講學?分明就是和善可親的長輩對晚輩的關懷備至,又宛若親切隨和的鄰家兄長嘮家常。那種感覺讓我仿佛回到幸福的學生時代,倍感溫馨與愜意。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為了不辜負“卓培”導師們的期望,無論工作有多忙,我都堅持參加研修活動,認真學習,從未懈怠過。
2017年5月,在深圳研修時,我們聽了一節(jié)高中語文課——蘇軾的《定風波》。后來活動交流時,魏教授竟然讓我點評,我可是小學語文教師啊,怎么來評論一節(jié)高中語文課呢?臺下那么多領導、同仁看著我。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我在腦海中迅速梳理了一下,然后走上了講臺。對高中語文教學自然不敢妄加評論,好在數(shù)十年來酷愛閱讀,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一定的了解,平時也建構了自己的閱讀觀,有一些淺見。于是,我從蘇東坡的成長歷程講起,聯(lián)系古人“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價值觀,由此洞察他的心靈世界。
豐富的研修活動充實了我的專業(yè)成長生活,我的教育探索之路也前所未有地清晰明朗起來。我不斷追尋教育之夢,撐一支長篙,在專業(yè)成長的長河中且行且思,且行且遠,向著青草更青處漫溯!
2013年6月,我迎來了專業(yè)成長中最重要的時刻—— 舉行個人專業(yè)成長專家鑒定會。來自省市的專家、學校的領導、同仁濟濟一堂,給我指明方向,指點迷津。這在泰州市尚屬首次。讓我最為感動的是,袁浩教授也到現(xiàn)場給予了我莫大的鼓勵與鞭策。那次,我還得到了著名教育專家魏書生的高度肯定。
各級領導、專家的肯定與贊揚,讓我深感榮幸,極大地喚醒了我專業(yè)成長再上新臺階的信念。我先后出版了四本專著《且思且行》《芬芳曼妙語文路》《喚醒我們的心靈》《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書》,舉行了較為隆重的新書首發(fā)式,引起了良好的反響。
做好老師的信念讓我堅守“枝枝葉葉總關情”的初心。我在教育中收獲幸福的同時,開始在省內外分享“喚醒教育”的理念與方法,讓更多的同仁享受到做好老師的幸福與快樂。每每講座結束,總聽到有教師說:“歡迎有故事的老師再來講故事?!边@種來自同仁的認可,給我?guī)硪环N幸福感和成就感。
2017年,靖江市首個義務教育階段個人名師工作室——“戎敏老師工作室”掛牌成立了。作為領銜人,我適時開發(fā)“借力童書,助飛創(chuàng)意寫作”讀寫課程,帶領工作室成員成長共進,喜樂共享。經過多年持續(xù)努力,工作室碩果累累,多次承辦專題研討會,40多篇論文獲獎或發(fā)表,5名成員獲評泰州市骨干教師。最年輕的韓老師成為泰州市“311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并獲得“泰州市教學能手”稱號。她深情地說:“進了工作室,雖然辛苦,但我的專業(yè)成長好似進入了快車道。”2021年,我申報了泰州市田野習作研究所,成立了“泰州市戎敏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
記得“卓培”結業(yè)時,我深情地朗誦了自己寫的小詩《感謝卓培,相信未來》:“我希望這個研修永不結業(yè)……”事實上,研修班結束3年多了,但導師魏本亞教授對我的研修指導一直在持續(xù)。教海如春風,師恩似海深。
著名詩人葉芝說:“很多人,路過我的生活,只有你,走進我的生命。”于我而言,“做好老師”的信念,真正走進了我的精神生命。因為有了書香的滋養(yǎng),每一個學生像花兒一樣正香氣馥郁、氣質文雅地燦爛綻放。我和他們一樣,亦如梅花,淡雅、幽香。我愿意和學生們一起成長為最好的自己?!?/p>
(戎敏,江蘇省第16批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泰州市靖江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