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蕊 許家萍 劉春雨 李容琴 周俊燕
【摘要】? 目的? 探討中醫(yī)綜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治療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12月- 2021年6月醫(yī)院收治的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組間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中醫(yī)綜合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結果 實施中醫(yī)綜合護理后,觀察組疾病知識及治療知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實施中醫(yī)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改善心理狀態(tài)。
【關鍵詞】? 中醫(yī)護理干預;盆腔炎治療;護理方案
中圖分類號? R248.3?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19--03
盆腔炎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常見的女性內生殖器以及周圍結締組織炎癥,這一疾病在臨床上可被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不同的類型,而目前臨床慢性盆腔炎的患病率較高[1-2]。目前,臨床上還并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案,只能通過藥物治療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復發(fā)率較高的特點,而采用中醫(yī)療法進行治療效果良好,并且治療后的復發(fā)率較低[3]。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其病因在于外感濕毒、熱毒入侵,致使患者氣血循環(huán)不暢,濕熱下注則帶多,氣血凝滯則引發(fā)膿腫,久病則傷患者正氣。在對患者護理時,采用中藥熏蒸,能夠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配合中藥的藥力,可以有效打開毛孔,使藥物滲透于患者肌理內,起到清熱解毒、改善水腫的功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療效。臨床實踐證明,熏蒸護理使用方便,對患者造成的不適感較小,能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去除患者增生的盆腔組織,使粘連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研究探討將中醫(yī)綜合護理應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2020年12月- 2021年6月醫(yī)院收治的50名慢性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基本資料完整,可進行后續(xù)隨訪調查;②患者認知功能正常,并經臨床診斷確認存在慢性盆腔炎癥狀;③患者在入院時均存在白帶異常、陰道或外陰瘙癢以及陰部存在異味的癥狀。排除標準:①患者認知功能異常;②患者在近3個月內接受過相關治療或參加過相關試驗;③患者合并存在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根據(jù)組間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觀察組中,年齡在32~58歲,平均39.5±6.8歲;對照組中,年齡在30~58歲,平均38.9±4.8歲。兩組患者上述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通過,患者對研究知情且按要求簽署同意書。
1.2? 中醫(yī)綜合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中醫(yī)綜合護理方案。
(1)中藥熏蒸:藥方為黃柏、黃連、虎杖各15g,丹參、紅藤、敗醬草、蒲公英各20g,莪術、紅花各12g。若患者存在明顯腹痛,加乳香和沒藥各10g;若白帶較多,去黃連,加雞內金和金鈴子各15g。每日治療1次。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進行熏蒸后,進行簡單的肢體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藥物能夠快速達到患者的全身,改善患者的機體功能。
(2)飲食護理:①飲食原則:首先了解患者的個人信息,年齡、性別、生活習慣、飲食愛好、體重、有無其他慢性疾病、骨密度值等數(shù)據(jù),隨后綜合評估進行飲食計劃的制定,保證患者每天攝入的蛋白質、鈣和維生素充足,控制每天攝入800mg左右的鈣物質,同時補充磷元素和維生素D,多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等食物,做到清淡、少鹽、少油。督促患者改掉不良習慣,例如吸煙、飲酒等。②護理:按照患者疾病進行辨證分型,進行中醫(yī)飲食調理。針對肝腎陰虛的患者,治療以補肝益腎、滋補清熱為主,指導多食用銀耳、芝麻、栗子、骨頭湯、牛奶、雞蛋、甲魚等食物;針對氣血虧虛的患者,指導多食用紅棗、山藥、阿膠、桂圓、海參、竹筍、菠菜、牛肉、豬肉、雞肉等食物;針對脾腎陽虛型患者,治療主要以溫補脾腎、強筋壯骨為原則,指導多食用鰻魚、羊肉、韭菜、栗子、核桃仁、海參、海蝦、淡菜等,另枸杞、刀豆、鱔魚也可以食用;針對腎氣不固型患者,治療應固腎氣,指導多食用大棗、黑米、香菇、山藥、黑芝麻、鵪鶉、兔肉、雞肉等食物。
(3)疼痛護理:護理人員在開展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時,需要針對患者的病情和個體狀況開展對應的疼痛護理。及時做好方案的調整,并與醫(yī)師協(xié)助解決患者治療中出現(xiàn)的各種風險性事故。若患者的疼痛評分較低,可針對患者的個體狀況采用非藥物的方式來進行鎮(zhèn)痛,比如冥想或者觀看視頻、圖書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但如果患者的評分過高,患者疼痛無法忍受,則需要給予少量的止痛藥物來緩解患者的不適感。
(4)生活護理:生活護理的主要目的是從生活上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關愛,給予患者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尤其是在患者臥床休養(yǎng)期間,由于無法正?;顒?,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往往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解決臥床后的生活起居事宜,例如緩解患者的便秘狀況,預防腹脹,教會患者進行自我保健的方法。在患者入院當天,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有效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小腹的按摩方式,并指導患者應當如何進行腹肌用力和飲水,幫助患者練習抬腿運動,學會使用便器,必要時還可以指導患者應用開塞露或者其他的通便方式。并由專業(yè)護理人員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盡量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解決生活中的各種生理需求,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1)疾病知識及治療知曉評分:采用自制評分表進行問卷評估,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對疾病知識及治療的知曉程度越高。
(2)抑郁及焦慮程度: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0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評分比較
實施中醫(yī)綜合護理后,觀察組疾病知識及治療知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抑郁及焦慮程度比較
實施中醫(yī)綜合護理后,觀察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慢性盆腔炎在臨床上受到醫(y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這種疾病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病因在于外感濕毒,熱毒入侵,致使患者氣血循環(huán)不暢,濕熱下注則帶多,氣血凝滯則引發(fā)膿腫,久病則傷患者正氣[4]。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sequela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舊稱慢性盆腔炎,是一種由于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時、恰當?shù)闹委煻z留的病變,其主要病變表現(xiàn)為盆腔組織的破壞、粘連、增生以及瘢痕形成,病程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患者存在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不適,甚至導致不孕癥及異位妊娠的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殖功能,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經濟負擔。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包括不孕癥、異位妊娠、慢性盆腔疼痛、腰骶疼痛和輸卵管卵巢膿腫破裂等,其中以慢性盆腔疼痛最為頻發(fā)。根據(jù)美國全國健康及營養(yǎng)狀況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8-2019年有近30萬名 18~44 歲女性被診斷為SPID,且近年來該病流行率增加約4.4%。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性傳播疾病泛濫導致全世界每年新增三億三千多萬性病患者,其中有10%~20%發(fā)展成為慢性盆腔炎,其結果是帶來長期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或宮外孕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一些專家和學者稱慢性盆腔炎是本世紀對婦女健康的新挑戰(zhàn)。我國古代醫(yī)籍中無慢性盆腔炎病名,歷代醫(yī)家對本病的論述散在于“少腹痛”“帶下病”“不孕”等疾病中。本病的病理因素為“熱”“毒”“濕”“瘀”“寒”,病理性質屬本虛標實。本虛以腎虛,奇經八脈虧損為主。中醫(yī)治療慢性盆腔炎方法較多,主要為中藥內服、針灸、灌腸。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藥對各種類型的炎癥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應,其主要機制是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干擾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白細胞趨化、移動和活化,同時抑制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以及免疫調節(jié)等。如銀花藤、紅藤、連翹、柴胡、升麻、魚腥草等經西醫(yī)藥理研究均屬較強的廣譜抗菌中藥,采用清熱除濕化瘀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能起到消炎、鎮(zhèn)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西醫(yī)認為盆腔炎的主要病原體有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氏菌、人型支原體、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以及厭氧菌等。有學者認為,急性期經用抗生素后細菌已被殺死,僅僅表現(xiàn)為慢性炎癥形成的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也就是說盆腔局部已由有菌性炎癥轉變?yōu)闊o菌性炎癥,故大部分患者用抗生素無效。長期以來,對于盆腔炎的治療,西藥主要是根據(jù)藥敏實驗選用抗生素治療為主,能夠有效殺滅患者體內的病原菌,但這一治療方案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因而對于PID所導致的遠期后遺癥療效不理想[5]。美國相關研究資料也表明,盆腔炎的治療僅能消除急性感染的癥狀,對盆腔炎相關的并發(fā)癥后遺癥作用不大。
中醫(yī)護理是一種針對于慢性盆腔炎治療非常有效的方法,通過熱奄包、中藥灌腸、灸療等方法能夠讓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時,更好地減輕患者的痛苦。在開展患者的中醫(yī)護理時,護理人員所針對的不僅僅是患者的基礎病情,給予患者中藥熏蒸護理方案,熱量壓力的作用配合中藥的藥力,能夠開發(fā)毛孔,使藥物滲透于患者肌理內,起到清熱解毒和改善水腫的功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傳統(tǒng)針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護理主要以西藥治療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為主,主要注重的是慢性盆腔炎急性期的治療,而忽視了慢性盆腔炎的高復發(fā)性。為使患者更好了解并針對自己病情配合全面護理,科學合理的中醫(yī)護理措施和家庭護理對于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愈后復發(fā)率的降低非常重要[6]。另外,慢性盆腔炎常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給患者身心帶來嚴重危害,采用家庭護理模式,開展對盆腔炎患者系統(tǒng)從入院到出院回歸社會后的家庭隨訪指導對慢性盆腔炎的徹底治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對盆腔炎患者實施中醫(yī)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改善心理狀態(tài)。
4? 參考文獻
[1] 林潔,冉啟玲.中醫(yī)綜合護理對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20,41(10):90-92.
[2] 竺悅.中醫(yī)綜合護理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療效及癥狀消失時間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3):97.
[3] 宋鳳玲.中醫(yī)綜合治療與護理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56例[J].中醫(yī)臨床研究,2020,12(3):122-123.
[4] 聶常紅.中醫(yī)綜合護理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療效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35):94.
[5] 張靜霞.中醫(yī)辨證施護及綜合治療在慢性盆腔炎臨床護理中應用價值[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21(9):148-151.
[6] 李丹.中醫(yī)綜合護理對急性盆腔炎的應用效果及有效率影響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19):244.
[2021-12-13收稿]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2021年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立項課題(編號:2021J1144)
作者單位:678000? 云南省保山市,保山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許蕊、許家萍、周俊燕);? 保山市中醫(yī)醫(yī)院(劉春雨、李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