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倩
小米剛剛過完29歲的生日,但卻沒有那么愉快。雖然大學畢業(yè)之后父母就開始旁敲側擊她應該開始考慮個人問題,過了25歲更是開啟直白的催婚模式。但由于身邊沒有合適的對象,相親認識的人也總是差了點緣分,小米始終是一個“單身貴族”。而29歲似乎是一個很微妙的年紀,眼看要邁入30大關,父母開始對她唉聲嘆氣,時不時就因為婚戀問題跟父母產(chǎn)生爭執(zhí),小米感覺自己真的快要崩潰了。
小米的被催婚經(jīng)歷并不特殊。
《中國婚姻家庭報告2022版》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我國結婚登記人數(shù)下降到763.6萬對,已是連續(xù)第8年的下降,且為20年來的最低值。報告數(shù)據(jù)還顯示,全國多地初婚平均年齡普遍推遲,多地區(qū)初婚年齡突破了30歲。如湖北襄陽,初婚年齡5年內(nèi)推遲了5歲,2021年襄陽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5.23歲,女性33.96歲。同時有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2021年我國單身人數(shù)已超2.4億,超9200萬人獨居,可見大齡單身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
但與此同時,大齡單身男女都面臨著被催婚的壓力,有一些人能夠淡然應對,但多數(shù)人在催婚的強大攻勢下,總是感到壓力山大。
被催婚是當代大齡單身青年面臨的常態(tài),催婚行為緣何會給被催婚的個體帶來那么大的情緒壓力,被催婚的壓力又是來源于何處?
在大多數(shù)父母的心中,二十幾歲正是適婚年齡,到了這個年紀還沒有結婚,父母就會焦慮緊張,過了30歲還不結婚的,會被父母懷疑“不正?!?。作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情緒對我們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尤其是很多父母使用“打壓式”催婚,每一次催婚都是一次“心靈暴擊”。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中國的傳統(tǒng)婚姻觀念,所以當你過了一定年紀還是單身,“年紀這么大還不結婚(戀愛),肯定是心理有問題”“條件這么好還單身,要么是眼光太高,要么就是性情古怪”之類的否定評判就會充斥耳旁,這給大齡單身男女帶來了不小的輿論壓力。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年輕人離開校園的年紀越來越晚,
如果在學校一心學業(yè),很容易剛畢業(yè)工作沒兩年就成了“剩男”“剩女”。最佳生育年齡等概念的普及,也讓不少并非堅定的不婚不育者的普通女性,面臨著拼事業(yè)還是結婚生子的人生規(guī)劃矛盾,而這種矛盾往往使得其在擇偶時更加慎重,相親更加難以成功。
大齡單身青年們頂著被催婚壓力,卻一直堅持著不妥協(xié),這又是為什么?
有很多人一邊向往著愛情的甜蜜,一邊又畏懼著親密關系,這些人戲謔地稱自己患有“戀愛恐懼癥”。
無論是對找不到真心相愛另一半的恐懼,還是對戀愛婚姻中爭吵到關系破裂的恐懼,其實本質(zhì)都源于對自我的懷疑與不自信。這部分人有些是因為幼年時期缺乏撫養(yǎng)者的關心愛護;有些是因為父母關系的異常;有些是因為曾經(jīng)失敗的戀情,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戀類型(高度憂慮被拋棄或者高度回避親密,也有的兩者兼有)。他們很難進入一段親密關系,所以雖然有的人看似不乏追求者,但由于內(nèi)心的抗拒與恐懼,哪怕被催婚催得焦慮抑郁,也不愿進入一段親密關系。
杭州殺妻案、泰國旅游殺妻、拉姆被焚案,各類兩性關系里的惡性案件讓不少人對婚姻心生恐懼,以致網(wǎng)上流傳起“不結婚你可能在家里、酒吧里、KTV里,結了婚你可能在冰箱里、墻里、化糞池里、下水道里、河里、海里、山里”這樣的段子。
戀愛婚姻本應是甜蜜幸福的,但大城市遙不可及的房價、高昂的育兒成本、婚姻帶來的責任與經(jīng)濟壓力,再加上負面新聞帶來的巨大沖擊,讓不少人對戀愛婚姻的認知偏向負面,也讓很多年輕人對婚姻心生退意。
結婚生子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有時候卻會與個人事業(yè)發(fā)展產(chǎn)生矛盾。已婚人士需要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因此總要在工作機會與家庭之間做出兩難的選擇。而女性生育還會帶來職場生涯的被迫中斷,導致職場歧視,婚育對女性事業(yè)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過多。因此,對個人事業(yè)發(fā)展有著明晰規(guī)劃與追求的人,在婚戀與事業(yè)發(fā)生矛盾時,往往會選擇追求事業(yè)。
對大齡單身男女而言,單身是現(xiàn)實,被催婚也是避不開的現(xiàn)實,如何妥善應對,我有以下三點建議。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往往與真實的自己有著一定的偏差,有人過高有人過低,這都會導致我們無法進入一段親密關系。因此我們要學會接納真實的自己,通過體驗內(nèi)在的掙扎更加深刻地覺察自我,摒棄完全負面或完全正面的自我反思,學會從正反兩個方面反思,學會給自己一點耐心,慢慢摸索著練習,從不斷內(nèi)耗的自我懷疑中走出來,逐漸與自己和解。只有懂得真實的自己,只有真正愛自己,才可能去愛別人。
我們對婚姻的認知總是會受到各方面信息的影響與干擾,但發(fā)生在婚姻中的惡性案件到底是少數(shù),婚姻是否甜蜜幸福,在于夫妻雙方的共同經(jīng)營與努力。婚姻背后的責任所帶來的也不僅僅是壓力,也有奮斗的動力。改變認知,消除對婚姻的無謂恐懼,才有可能擁有美滿幸福的婚姻。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獨立的人格。經(jīng)濟獨立、情感獨立、思想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必需,隨著我們的成長,經(jīng)濟獨立往往是最容易做到的,后兩者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做到。作為被催婚的大齡青年,我們要努力擁有獨立的人格,學會脫離心理依賴,不過分在意外界的評判,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堅持自己的選擇不后悔。畢竟,結婚還是單身其實不過是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而已,幸福與否還是要憑借個體感受。
祝愿所有被催婚的大齡男女都能夠頂住壓力,不妥協(xié)不將就,擁有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