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偉節(jié)
當一個社會道德高度發(fā)展,即每一個社會公民都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時,全社會必然更為崇尚利他道德品質。利他道德品質行為歷來是中華民族提倡并傳承的一種優(yōu)秀道德行為,它是道德發(fā)展高級階段的產物,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要求的一種高品質的道德行為。班主任作為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培育者、建設者和引領者,關注學生利他道德品質的發(fā)展是落實班級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自覺踐行《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的關鍵內涵?;跒樗烁玫匕l(fā)展助力的心態(tài),從自我向無我層級升華,對于提升高品質班級育人的至善利他境界具有顯性的現實意義。
班主任崇尚利他之品中“利他”的原意在于:給予他人方便和利益而不求回報,為了使別人獲得方便與利益,尊重他人利益的行為,是出于自覺自愿的、一種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會的道德品質行為。利他品質主要是指班主任在滿足自己的育人價值需求的基礎上,盡心盡力地幫助受教育者,甚至可以不惜放棄自己的某些切身利益去助力實現他人的美好愿望;以完全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終極目標,表現出發(fā)自內心的、自我奉獻的、不圖回報的、親近他人的、為他人著想的道德關懷、價值引導、責任擔當、移情交心的親社會行為品質。
亞當·斯密曾在《道德情操論》中強調,個人應該以一個“公正的旁觀者”視角審視自己,以便抑制自利的傾向,從而做出利他的選擇。崇尚利他之品既是班主任高尚道德品質的體現,又是以高品質育人為旨歸的理性選擇。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個人通過讓渡自己的資源、凸顯自己的德性、奉獻自己的智慧,在滿足他人需要的基礎上才能使自己獲取必要的職業(yè)、社會地位、尊重和榮譽等利益。追求一種高層次的道德品質,利他有利于引領人們實現更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班主任作為道德生活的特殊主體,唯有將道德理想、道德觀念轉化為道德行為,方能使自己及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和踐行利他道德生活的價值意義。
然而,長期以來,有些班主任由于對“職業(yè)品質”內涵缺乏全面的認識,所選擇和增進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往往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表現出技術傾向帶來的負面影響。常常以過弱的文化陶冶、過窄的專業(yè)修煉、過重的功利導向、過強的共性約束等呈現過度職業(yè)化訓練的弊端。更有甚者,很少站在他人立場上看問題,僅憑自己一時的情感好惡做事,自我中心的價值取向嚴重削弱了班級高品質的育人功能,最終導致諸如利他的崇高職業(yè)道德品質自我培育的意愿和行為逐步丟棄。因此,班主任崇尚利他之品的育人情懷需要著眼于以下三點:
1.弘揚利他的倫理精神。班主任崇尚利他之品, 需要高度認同利他的育人服務品質和倫理精神追求,決定著師者專業(yè)知識和技術的真正價值。提高班主任班級育人的服務意識、助人能力、奉獻精神,更需強化以利他品質為核心的倫理精神和德性教化。堅持以利他倫理精神為班級育人活動注入崇高的靈魂,有利于強化班主任在各類教書育人活動中的利他服務意識,引導受教育者在觀念、心智、道德、人格等方面更好地健康成長。
2.培塑利他的育人榜樣。班主任崇尚利他之品, 需要在班級育人中為學生樹立起利他的榜樣。作為學生錘煉品格和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班主任的文化修養(yǎng)、道德品質、處事方式、利他情懷等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品德發(fā)展,而且在學生利他品質生成過程中發(fā)揮著示范主導作用。通過榜樣的具體表現及其育人經歷,把抽象的道德規(guī)范人格化、形象化、生動化,力求在班級生活中“以利他定規(guī),以利他導言,以利他立行”,真正實現高品質的育人
實效。
3.感受利他的集體歸屬。班主任崇尚利他之品, 需要自身感悟并引導學生明晰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現實意義。實踐表明:當一個班主任在班集體交往中擁有了利他之心與利他行為的修煉,就會廣結善友、多方認同、感同身受,體悟到自身周圍都是溫順的、和煦的、善良的、光明的正向集體歸屬磁場,強有力地影響學生利他品質的發(fā)展。通過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善于在集體活動中“傾聽、共處、自省”的內在品質,進而獲得豐富利他情懷的集體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