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今絕句》成書于南宋初期,是一部由吳說所撰的專選杜甫與王安石絕句的詩歌選本,該書在宋代據(jù)陳振孫記載有二卷本存在,后再無有關(guān)二卷本的記載。現(xiàn)僅存的一部即留存于世的《古今絕句》,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共有三卷,半頁十行,行十四字,書中有多枚名家藏印,為宋寧宗時刊本,卷中配有清抄本。文章主要對《古今絕句》歷代版本源流進行分析研究。
關(guān)鍵詞:吳說;《古今絕句》;王安石;杜甫;南宋選本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5-0-03
《古今絕句》為南宋吳說所編的一部專選唐宋絕句的詩歌選本,《宋史·藝文志》著錄,全書分五言、七言與集句詩,收錄唐代杜甫絕句132首,宋代王安石絕句613首。該書因歷代記載相當有限,且傳刻版本不多,故向來不為學者所重視,亦未見有對該書版本的研究,鑒于此,本文對該書歷代的版本記錄流傳情況進行考述,以就教于方家。
1 吳說生平及《古今絕句》成書考述
吳說,生卒年無考,字傅朋,錢塘人,其父為徽宗初開封府推官吳師禮,其母為北宋詩人王令與王安石妻妹之女?!端卧娂o事》記載,“說字傅朋,錢塘人,廣陵王逢原之外孫。官至郎中。樓大昉云:錢塘吳傅朋游絲字,前無古人”[1]?!峨吩煺憬ㄖ尽芬嘤嘘P(guān)于吳說的記載,稱其書法成就卓越,杭州靈隱寺門前路上九里松之景的牌匾即為吳說所書,宋高宗曾想更換這一牌匾,但嘗試數(shù)次后,認為仍然不如吳說所書?!皡钦f[杭州府志],字傅朋,錢塘人,師禮子,善楷書。虞伯生稱其深穩(wěn)端潤,非近世怒張筋脈之態(tài),九里松字其書也。思陵嘗欲易之,御書十數(shù),卒莫能及,乃命以金飾之?!保?]這一軼事亦收錄于《咸淳臨安志》卷八六所載的“袁公松門”一條以及明代陶宗儀所撰的《書史會要》中?!稌窌贰皡钦f”條載:“吳說,字傅朋,錢塘人。高宗謂紹興以來雜書游絲書惟錢塘吳說。說知信州,日朝辭,上謂曰,朕有一事毎以自謙,卿書九里松牌甚佳,向自書易之,終不迨卿所書,當令仍舊。是日降旨,俾根尋舊牌張掛。說之見重于高宗如此?!保?]在此,陶宗儀提到了吳說曾“知信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有吳說曾于南宋初年擔任兩浙路市舶司提舉兼金部員外郎的記錄,“朝請郎兩浙路提舉市船吳說為尚書金部員外郎兼提舉市舶。說,錢塘人也”[4]。由此可知,吳說因書法為高宗所重,曾擔任信州知州、兩浙路市舶司提舉兼金部員外郎等官職。《宋史》雖無吳說傳,然《宋史》卷三百四十七記載了吳說父吳師禮與大伯吳師仁的生平,對吳說之父吳師禮記載如下[5]:
吳師禮字安仲,杭州錢塘人。太學上舍賜第,調(diào)涇縣主簿,知天長縣。召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預餞鄒浩,免?;兆诔酰瑸殚_封府推官。蔡王似宮吏有不順語,下之府,師禮主治。獄成,不使一詞及王;吏雖有死者,亦不被以指斥罪。摧右司諫,改右司員外郎。
師禮工翰墨,帝嘗訪以字學,對曰:「陛下御極之初,當志其大者,臣不敢以末伎對。」聞者獎其得體。以直秘閣知宿州,卒。
從《宋史》對吳師禮的記載可知,吳說的卓越書法與編撰文集的文學素養(yǎng)與其本人出身于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密不可分。
《古今絕句》書尾有吳說自撰跋文,全文如下[6]:
說少日嘗觀山谷老人,為同郡胡尚書(諱直孺)以砑綾箋寫杜陵、臨川絕句,錯綜間見,參以行草,亦概聞其緒言,謂:古今絕句造微入妙,無出二家之右。說近歲嘗以所聞,質(zhì)諸當代詩匠,咸謂斯言,可信不疑。今二集行于世者,凡一百(原文為伯字)二十卷,每欲檢尋絕句,如披沙揀金,徒勞翻閱,暇日掇拾自為一編,得杜陵五言七言,凡一百(原文為伯字)三十有二首,臨川五言六言七言,凡六百(原文為伯字)十有三首,目(原文為日字)曰古今絕句,手寫一本,鋟木流傳,以與天下后世有志于斯文者共之。不敢輒為序引,謹以所聞,附之篇末,紹興二十三年,歲在癸酉,三月二十九日,錢塘吳說題。
據(jù)吳說自序,《古今絕句》之名來自黃庭堅對杜王絕句的評價,而本書為吳說因覺檢尋杜王絕句時“徒勞翻閱”,故擇二集精華,以與志同道合者共討所編之書。該書成于紹興二十三年,即公元1153年,時為南宋初期。據(jù)考,吳說主要活動時間即為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故該書應當為吳說中年后所作之書。
2 《古今絕句》版本源流考
對《古今絕句》最初的記錄出自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7]:
古今絕句二卷[一]
吳說傳朋[二]所書杜子美、王介甫詩。師禮之子,王令逢原之外孫也。
[一]盧校本作三卷。
[二]盧校本“傳朋”作“傅朋”。
此版《直齋書錄解題》“古今絕句”條下附有注釋,稱盧文弨校本的《直齋書錄解題》將“古今絕句二卷”作“三卷”。在查閱國家圖書館所藏武英殿聚珍版《直齋書錄解題》后,發(fā)現(xiàn)武英殿聚珍版的《直齋書錄解題》“古今絕句”條“二卷”旁亦有墨筆手寫“三”[8],可知后世多人在為此書做校注時都認為陳振孫所見到的應當為一三卷本《古今絕句》,而該書此處的“二卷”為陳振孫誤載。后人認為,陳振孫所見實為三卷本《古今絕句》的論據(jù)主要為同時期其他藏書家關(guān)于《古今絕句》卷數(shù)的記錄以及該書今存情況,但都無法證實陳振孫所經(jīng)眼的《古今絕句》確為一三卷本。故陳振孫所藏《古今絕句》究竟為二卷本還是三卷本如今尚難下定論,在此暫認為宋代時確曾有二卷本《古今絕句》存在,這也是對二卷本《古今絕句》這一版本系統(tǒng)的唯一記錄。
而對三卷本《古今絕句》早期的記錄可見于元代馬端臨所編的《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及同時代所編的《宋史·藝文志》,馬端臨記載,“古今絕句三卷,陳氏曰,吳說傅朋所書杜子美王介甫詩,師禮之子,王令逢原之外孫也”[9]。《宋史·藝文志》亦有記載,“吳說編古今絕句三卷”[10]。因此,不管現(xiàn)存《古今絕句》是否為當時人所見之版本,三卷本當為《古今絕句》較為原始的一個版本。
明代未見對《古今絕句》的記載,直至清初,曹寅《楝亭書目四卷》中重新出現(xiàn)了對《古今絕句》的記錄[11]:
宋本古今絕句
杜工部一卷 王荊公一卷 一函三冊。
曹寅述其所見的《古今絕句》僅有二卷,一函三冊,然據(jù)曹寅藏書印可知,其所見的《古今絕句》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侗本﹫D書館善本書目》對該本亦有記載,“古今絕句三卷,宋吳說輯,宋刻本[卷中配清抄本],六冊,瞿捐,六六六一”[12]。館中所藏的《古今絕句》為瞿鏞所捐,多出的一卷三冊為卷中所配清抄本,但清抄本究竟為何人何時所抄,未見記錄。該本后又列入“中華再造善本”,計劃于2003年重新出版,書前記載原書板框高17.4厘米,寬12.9厘米,半頁十行,行十四字,左右雙邊雙魚尾,白口,共三卷六冊。
查閱后發(fā)現(xiàn),該版本《古今絕句》中印有“乾學”“楝亭曹氏藏書”“鐵琴銅劍樓”“瞿氏秘笈”“汪士鐘字春霆號朖園書畫印”“汪士鐘曾讀”等藏書印,可知此本先后經(jīng)過了曹寅、徐乾學、汪士鐘、瞿鏞等藏書家之手,這也可以在這些藏書家的記錄中尋到蹤跡。
其中,汪士鐘在《藝蕓書舍宋元本書目》中對《古今絕句》的記錄加以考證,“吳說編杜王絕句四卷”,這一記錄常會使觀者誤以為還有四卷《古今絕句》的存在[13]?,F(xiàn)存三卷本《古今絕句》中的“汪士鐘字春霆號朖園書畫印”“汪士鐘曾讀”等藏書印皆可證明汪士鐘所藏即為三卷宋刊本《古今絕句》,且汪氏藏書在散佚后多為瞿鏞鐵琴銅劍樓所得[14],也可以佐證汪士鐘與瞿鏞所見的應為同一版本的《古今絕句》。《藝蕓書舍宋元本書目》中所記載的四卷本《古今絕句》當為汪士鐘的記錄有誤,該書并不存在四卷本這一系統(tǒng)。
瞿鏞在得到《古今絕句》后,于《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二十三中對該本進行了詳細記述[15]:
古今絕句三卷,宋刊本,宋吳說編。是書標目題《古今絕句》,所采止唐宋二人,曰有唐絕句,題前左拾遺工部員外郎少陵杜子美。曰本朝絕句,題大丞相荊國文公臨川先生,板心注杜上荊句、上荊句、中荊句、下等字,似分四卷而以卷首目錄卷中卷下核之,實三卷也。后有跋云:說少日嘗觀山谷老人,為同郡胡尚書(諱直孺)以砑綾箋寫杜陵、臨川絕句,錯綜間見,參以行草,亦概聞其緒言,謂古今絕句。造微入妙,無出二家之右。說近歲嘗以所聞,質(zhì)諸當代詩匠,咸謂斯言,可信不疑。今二集行于世者,凡一百二十卷,每欲檢尋絕句,如披沙揀金,徒勞翻閱,暇日掇拾自為一編,得杜陵五言七言,凡一百三十有二首,臨川五言六言七言,凡六百十有三首,目曰古今絕句,手寫一本,鋟木流傳,以與天下后世有志于斯文者共之。不敢輒為序引,謹以所聞,附之篇末,紹興二十三年,歲在癸酉,三月二十九日,錢塘吳說題。
每半葉十行,行十四字,其杜陵絕句末首《江南逢李龜年》后采江季共辨正一條,有此非杜詩,岐王范開元十四年薨,崔九滌亦卒于開元,子美方十五歲,天寶后未嘗至江南云云。其臨川絕句,以全集本核之,五言中無《泊雁》二首,蓋集本誤以五律編入者。六言中多宮詞一首,李雁湖詩注本亦有,注云王建詩誤入七言中多四首,李注本亦無《偶作》,云:一燈相伴十余年,舊事陳言知幾編。到老不如無累后,困來顛倒枕長眠?!洞痍惐烫摗吩疲撼槐憧筛跋善?,何苦茅山下泊為。紫府未應無鶴料,西城問取我宗支。又《奉和》(下闕)云:故國波濤煙雨間,幽亭時見片云還。危峰疊嶂秀如畫,卻是江南何處山。其二云:潮落江風怒不收,升州一日到真州。彩衣認得經(jīng)行處,事事傷心欲白頭。又五言集句中多一首《花下》,云:花下一壺酒,定將誰舉杯。雪英飛舞近,疑是故人來。
案:吳說,字傅朋,師禮之子,王逢原之外孫。而逢原妻為荊公夫人女弟,吳氏編此是有意推崇荊公,而以杜陵配之也。書中驚、殷、讓、溝、廓字有闕筆,當為寧宗時刻本。(卷首有乾學楝亭曹氏藏書二朱記)
瞿鏞在對《古今絕句》進行詳細考證后,發(fā)覺該書雖名為《古今絕句》,但實并無古今其他詩人的絕句入選,僅收錄了杜甫五、七言絕句與王安石的五、六、七言絕句以及五、七言集句絕句。據(jù)吳說自序,《古今絕句》全書共收錄杜詩132首,王詩613首,杜甫絕句占總篇目1/7左右。查閱后知,僅卷一上半部分為杜詩,其余部分皆為王詩,杜甫絕句于2004年“中華再造善本”出版的六冊書目中僅占一冊,故吳說本人尊王的傾向相當明確。瞿鏞認為,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吳說和王安石有親戚關(guān)系。吳說外公王令的妻子是王安石妻子的妹妹,王令與王安石本就情誼深厚,結(jié)為親戚后更是往來親密,《臨川文集》中就收錄了部分王安石與王令的往來書信及王安石為王令所撰墓志[16],可見二人感情之深,因此吳說受家庭的影響推崇王安石也水到渠成。
同時,瞿鏞將《古今絕句》中所收王安石絕句與王安石全集本核對后,發(fā)現(xiàn)其中收錄有王安石全集未收錄之詩,尚需后人進一步辨認真?zhèn)?。同時,《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根據(jù)避諱闕筆判斷該《古今絕句》為“寧宗時刻本”,然據(jù)《古今絕句》尾跋可知,吳說編撰完此書付梓時為紹興二十三年,即公元1153年,此時據(jù)寧宗即位還有41年,故現(xiàn)存《古今絕句》并非吳說后跋中所述的初次刊行本,但時間相差不大,足稱善本。
3 結(jié)語
《古今絕句》從記載來看,有二卷本、三卷本兩種版本體系。其中,對二卷本的記載見宋代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后續(xù)未見有記載。自元代起,時人對本書皆記載為《古今絕句》三卷。明代對該書未見記載,直至清代重見對該書三卷本的記載?,F(xiàn)國家圖書館所存《古今絕句》為宋寧宗時刊本,曾為曹寅、徐乾學、汪士鐘、瞿鏞等人所藏,卷中配有清抄本,共三卷,后已重新列入“中華再造善本”再出版。汪士鐘《藝蕓書舍宋元本書目》所載四卷《古今絕句》,誤也。
參考文獻:
[1] 厲鶚.宋詩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222.
[2] 李衛(wèi).敕造浙江通志:卷一九六[M].清乾隆元年刻本:3.
[3] 陶宗儀.書史會要[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4:281.
[4] 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6:422.
[5] 脫脫.宋史:第三十一冊:卷三四七[M].北京:中華書局,2013:10999.
[6] 吳說.古今絕句[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36.
[7]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49.
[8]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M]//武英殿聚珍版:卷十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7.
[9] 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M]//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447.
[10] 脫脫.宋史·藝文志:第十六冊:卷二百九[M].北京:中華書局,2013:5400.
[11] 曹寅.楝亭書目:四卷[M]//叢書集成續(xù)編六十八.上海:上海書店,1994:822.
[12] 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2756.
[13] 汪士鐘.藝蕓書舍宋元本書目[M]//叢書集成初編十六.北京:中華書局,2013:5400.
[14] 黃偉.汪士鐘“藝蕓書舍”存世善本考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8):106-112.
[15] 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二十三[M].續(xù)修四庫全書本:23.
[16] 王安石.臨川文集:卷九十七[M].吉林:吉林出版集團,2005:2.
作者簡介:楊夏怡(1999—),女,陜西渭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詩歌選本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