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露鋒
大秦崛起,橫掃六國,其過程跌宕起伏,驚心動魄。而弱國操縱強國之手段,也令人印象深刻。當時國力最弱的燕國,竟把強大的齊國,玩弄于股掌之中,最后差點滅了齊。其中玄機何在?
燕與齊是鄰國,燕弱而齊強。公元前314年,齊宣王趁燕國內亂大舉發(fā)動進攻,燕軍幾乎覆滅。燕昭王即位后,處心積慮要報深仇大恨。他采用縱橫家蘇秦“謀齊”的策略,派蘇秦出使齊國。
這時候的齊國,由湣王執(zhí)政,同趙國保持著密切的盟友關系。故此,燕昭王授予蘇秦活動的戰(zhàn)略方針,就是“大者可以使齊毋謀燕,次可以惡齊趙之交”,使齊國不再將戰(zhàn)略矛頭指向燕國。蘇秦到齊之后,第一步棋便是破壞齊、趙之間的關系;第二步棋便是使齊國“西勞于宋,南罷于楚”,使齊國在攻打楚國的過程中逐步削弱自己,并在攻打宋國的過程中,得罪其他幾個對宋國虎視眈眈的大國,在四面樹敵的同時,使齊國陷入危難的敗局。
在蘇秦極力慫恿下,齊王攻打宋國。宋地處大國夾縫之中,牽動著各方的利益。齊與秦、楚等國關系越來越差。這時的齊王,被蘇秦的“好話”和眼前的利益牽著鼻子,在一條通往深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齊國終于同秦國全面交惡。蘇秦告訴齊王,應當乘勝拿下宋國,如果把大家都發(fā)動起來,興許就把秦國給滅掉了。齊王派蘇秦以齊使臣的身份,前往燕、趙、魏、韓,說服他們組織一個五國聯(lián)軍,共同伐秦。
蘇秦明地里似乎在為五國謀秦做準備,暗地里又為聯(lián)合趙魏反齊做著籌劃。眼看攻秦聯(lián)軍初步成形,齊王乘機加緊了對宋的進攻。宋國的滅亡,引起了諸侯的一片恐慌,秦、楚、趙、魏、韓等國聯(lián)軍反齊。結果,齊軍大敗,都城臨淄被占,齊湣王被殺。
燕國之所以能借他國之力報仇雪恨,關鍵在于以利誘之,利用齊王貪婪和稱霸的野心,唆使其不斷征戰(zhàn),削弱自身國力;同時誘惑齊王攻占眾人眼中之肥肉,引起公憤。其他強國當然不會甘心宋國被齊國獨吞。于是,齊也好,秦也罷,都掉進了燕國設置的“復仇陷阱”。引起強國之間爭斗,坐收漁翁之利,是弱小國家慣用的生存策略。
(摘自《特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