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平
每一個學生探究世界的過程都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變、不斷成長的過程,他們學習和生活的過程就是一個緩慢綻放的過程,需要教育者耐心地等待。
一、恪守教育初心
1.“平和”是教育應(yīng)有的態(tài)度
當前教育要堅持“四管”原則,即管成長方向、管人格發(fā)展、管生活習慣、管日常行為,把教育全面貫徹到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近年來,新聞媒體上不斷爆出“家長因輔導(dǎo)作業(yè)而氣到跳樓”“教師動用武力教育學生”等負面新聞,這些消極情緒和消極行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也很容易出現(xiàn)代際傳遞。因此,學生需要細心的呵護,更需要耐心的傾聽。
2.“耐心”是教育該有的力度
耐心不僅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優(yōu)良品質(zhì),更是涵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條件。只有將耐心立為教育之本,教育之常,將耐心融入整個教育過程,才能彰顯出教育的根。我們要摒棄急于求成的教育觀念,從小事抓起,日積月累,循環(huán)往復(fù),才能扎下教育之根。
3.“陪伴”是教育本有的溫度
真情陪伴切忌虛擬化、空洞化、教條化,這樣才有溫度。谷愛凌是北京冬季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金牌獲得者,她的媽媽會在女兒跑步時騎行陪伴著她,媽媽的陪伴一時間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谷媽媽犧牲自己的時間,付出精力和體力,騎行陪伴女兒,這讓我們看到了她的用心和細心,正因為如此,才培養(yǎng)出了一位世界名將。同樣,教師的精心陪伴,也是教育學生的最有力武器,是見證學生成長奇跡最近的那條路。
二、學會等待學生
教育者要在教育活動中學會等待,要轉(zhuǎn)化思想,等待學生自我覺醒;要細化日常,等待學生自我改進;要強化行為,等待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要深化習慣,等待學生的自我成長。
1.等待學生自我覺醒
晨讀課,班主任在訓斥一名學生,起因是該生雙休日時在馬路上騎車,和逆向駛來的車子相撞,車主鬧到了學校。班主任在前頭訓著話,我在這個學生的身旁站著,看他把頭埋得低低的,應(yīng)該是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趕緊勸導(dǎo):“老師是在教育你而不是在批評你,但你有錯在先,‘未滿十二歲不得騎車上路這一交通規(guī)則你肯定懂?!?/p>
后來,我刻意讓他幫我拿夠不著的東西,收發(fā)作業(yè)本,并且在課堂上多關(guān)注他,表揚他做事專注,聽課認真。我想,與其批評學生的錯誤之處,不如抓住他的優(yōu)點,找到他的閃光點,轉(zhuǎn)變教育思想,為學生埋下一顆自我覺醒的種子。
2.等待學生自我改進
因工作崗位的變動,我已經(jīng)很久沒在教室里給學生們上課了。昨天在新入職的學校里,我一口氣給四年級的學生上了三節(jié)語文課,感覺和學生們在一起是最愉悅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在教學生們學習《墨梅》一詩時,有個坐在最后一排的學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故意說待會兒請兩位同學來讀詩。然后,我點了他的名,他站起來一個字也沒有讀出來,旁邊的學生起哄說:“老師,他就那樣?!倍覅s看到了他羞愧的眼神,于是決定好好利用這一教學契機。接著,我委婉地邀請其他學生集體朗讀,實際上是在一句一句地教他,他也一句一句地跟著讀,我邊摟著他的肩膀,邊陪著他一起讀,最終他完整地讀出了這首詩。
在這最簡單不過的教學日常中,我細致地抓住了某一個體的心理需求,尋求共性發(fā)展,既滿足了個體的需求,也促進了共性的發(fā)展。
3.等待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
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優(yōu)良行為,不斷研究拓寬,提升學生已有習慣與未知習慣的同步發(fā)展。
又到了交家庭作業(yè)的時間,也到了教師們心煩氣躁的時間。瞧,課代表交作業(yè)來了,小紙條也傳過來了,上面赫然寫著作業(yè)沒有完成的學生的名字。班主任走過來,厲聲和課代表說:“紙條給我,我手機拍照,馬上發(fā)班級群里!”我馬上示意:“不用,我來處理!”隨即交代課代表把那幾個學生叫過來。學生來了之后我詢問原因,并逐一進行了談話,沒有完成的回去補做,不會寫的就積極去問……我和他們約定好了完成時間,最終這件事解決了,這幾個缺作業(yè)的學生也按時補交了作業(yè)。我認為,在班級群里應(yīng)當盡量傳遞正能量,表揚那些作業(yè)寫得好的學生,利用榜樣的力量,來強化其他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意識。
4.等待學生自我成長
教師要深化學生的好習慣,全面推廣成果,達到微觀與宏觀的同步協(xié)調(diào)。
這是一節(jié)閱讀課,我?guī)W生們在圖書館讀書??低瑢W拿著《貓和老鼠》,看得津津有味,看到精彩片段時還捧腹大笑??低瑢W好像有個自己的獨立世界,他平時不做作業(yè),課代表也干脆不收他的作業(yè)。沒錯,他就是那個被大家一致認為“就那樣”的學生,但是,最近的他真是令我刮目相看了。課堂上,我要求大家和同桌合作學習,他舉手抗議說他沒同桌,我只得勉為其難地和他合作講故事,充當了一回他的好同桌。后來收日記,我說沒寫的同學下次就不能去圖書館了。大概是為了能去圖書館,又或許是因為他想要進步,所以那次的日記他寫了,他說:“老師,我寫日記了,只是課代表沒收我的?!蔽夷玫剿娜沼浐?,逐字逐句地認真批改,生怕驚擾到那顆努力向上、渴望進步的心。
我想,教師的每一次等待,都為將來學生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成為自己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總之,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在立德樹人的教學大環(huán)境中,教師要舍得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每個生命都在成長,每一個成長的腳步都值得被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