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嗩吶在我國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其演奏特點是表現力強、音色嘹亮,能夠向聽眾傳遞豐富的情感。合理控制并應用氣息是嗩吶演奏過程的重中之重,其直接關系到歌曲演奏的整體效果,以及能否準確表達出原作品蘊含的豐富思想感情。因此,演奏人員在日常實踐訓練中要加強對氣息的控制,應用各種演奏技巧與方法調整氣息,以此不斷提升嗩吶演奏的音樂藝術表現力?;诖耍恼聦庀⒃趩顓妊葑嘀械倪\用展開分析與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氣息;嗩吶演奏;實踐運用
中圖分類號:J63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8-0-03
0 引言
嗩吶于公元3世紀從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我國境內,它在我國傳統(tǒng)音樂發(fā)展史上占據一定的地位,是民間戲曲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演奏樂器。嗩吶演奏最大的特色在于演奏人員能夠通過嘴巴控制嗩吶哨子,促使其產生音色、音高以及音量的變化,最終形成美妙的音樂演奏效果。演奏人員熟練掌握和運用好各種吹奏技巧,是充分發(fā)揮嗩吶樂器演奏特性的根本所在。在嗩吶演奏表演過程中,演奏人員要正確認識到氣息始終貫穿于整首樂曲演奏當中,氣息控制運用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乎整首曲子的演奏效果,合理控制氣息能夠有效感染到每一個聽眾。
1 氣息控制運用與嗩吶演奏的關系
1.1 氣息控制運用與演奏速度的關系
在嗩吶演奏過程中,演奏人員要根據不同基調的嗩吶樂曲,采取不同的氣息控制方式,以此來達到調整演奏速度的目的,從而向聽眾準確展現樂曲或舒緩或輕快等不同的情緒。嗩吶演奏人員要通過合理控制運用好氣息,確保氣息控制變化能夠與嗩吶演奏樂曲的基調始終保持一致,同時還要與自身想要表達的內心情感相契合,這樣才能夠打動聽眾。如果演奏者在嗩吶表演中沒有控制好自身的情緒,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換氣技巧的有效應用[1]。例如,當演奏者在演奏基調為輕快明朗的樂曲作品時,如果此時演奏者表現出來的情緒是悲傷沉悶的,那么無論他的演奏技巧多么精湛、氣息控制水平多么高超,都會影響最終的嗩吶演奏效果,給聽眾一種突兀之感,無法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因此,演奏人員在日常訓練中,要注意結合樂曲的基調與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控制好自身的情緒,更好地實現氣息的調整運用。比如,當演奏者利用嗩吶演奏《霍拉舞曲》這首作品時,首先要深入剖析該樂曲作品的基調內容與創(chuàng)作背景。該首樂曲的整體基調輕松愉悅、自由明朗,演奏者在演奏該首樂曲時就要注意保持飽滿且均勻的氣息,最大限度提升換氣的頻率,并確保換氣自然順暢,不會留下任何刻意的跡象。
1.2 氣息控制運用與演奏情感的關系
演奏人員要認識到不同嗩吶樂曲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與作者親身經歷息息相關,他們將個人生活情感寄托于音樂藝術創(chuàng)作中,以此表達內心不同的真實情感,有的是鼓舞人心、充滿正能量的,有的是憂傷婉轉、如泣如訴的,而無論是何種情感基調的傳遞,演奏人員都需要熟練運用不同演奏技法,合理控制氣息,促使嗩吶樂曲演奏的順利完成,充分展示原曲的情感基調,引發(fā)現場聽眾的情感共鳴[2]。
例如,當演奏人員利用嗩吶演奏激情慷慨的樂曲作品時,需要積極調動自身的情緒,適當加大呼吸力度,控制口腔與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呼吸頻率,這樣才能夠吹奏出鏗鏘有力、飽滿雄厚的音色,讓聽眾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到該樂曲的真實情感。如果演奏人員在演奏過程中不重視通過氣息控制調節(jié)樂曲演奏的音色與音調,只單憑自身的演奏經驗與演奏技巧完成樂曲演奏,那么就會造成嗩吶樂曲演奏空有形式而缺乏深層次的內涵,這樣將無法在精神與情感層面打動聽眾內心,給他們帶來啟迪與震撼。
1.3 氣息控制運用與樂曲樂句的關系
在嗩吶樂曲演奏中,氣息的優(yōu)化調節(jié)與合理變化,能夠科學有效地體現出不同樂句之間的關系,全面增強嗩吶樂曲的演奏美感。在嗩吶樂曲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者會賦予不同樂句不同長度,各個樂句之間的銜接形式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因此,當演奏人員在演奏不同長短的樂句時,要注意利用氣息控制技巧進行合理的換氣,同時確保換氣的速度、頻率能夠與各個樂句的音域、停頓保持和諧統(tǒng)一。倘若嗩吶演奏人員在上一樂句演奏中氣息控制不到位,導致換氣位置或者換氣時間不合理,那么在演奏下一樂句時就容易產生氣息不足的問題,進而導致嗩吶演奏的音響效果斷斷續(xù)續(xù),降低了整場嗩吶演奏的水平,給聽眾帶來不佳的聆聽體驗[3]。
對此,在日常嗩吶演奏訓練中,演奏人員要高度重視氣息控制運用與嗩吶樂曲樂句之間的緊密關系,深入剖析不同樂曲的節(jié)奏特點與曲式結構,結合樂句的實際長短合理運用氣息控制技巧,準確把握好演奏樂曲的換氣速度與頻率,以此全面提升自身的嗩吶演奏能力,讓聽眾獲得更好的聆聽體驗。例如,當嗩吶演奏人員演奏《百鳥朝鳳》這首經典嗩吶樂曲時,要了解該樂曲內含有大量模擬、描繪各類鳥叫聲的樂句,其有著短促和頻繁的變化,針對這一演奏內容,演奏人員需要加強對氣息的控制,保證氣息始終保持良好的均勻連續(xù)性,這樣才能確保還原出樂曲描繪的自然界百鳥鳴叫的美妙場景,讓聽眾身臨其境。
2 氣息在嗩吶演奏中的運用實踐
2.1 嗩吶不同演奏技巧中的氣息運用
嗩吶不同演奏技巧的氣息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 彈音
在嗩吶演奏中,彈音又被稱為“三弦音”,演奏人員使用該演奏技巧能夠讓嗩吶發(fā)出三弦彈奏的音響效果,其最為明顯的特征是音色富有彈性、發(fā)音結實明快、充足余音。在彈音演奏技巧訓練學習中,演奏人員需要掌握的演奏方法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吐音,二是簫音。在演奏吐音時,演奏人員需要適當加大給氣的力度,多加訓練,規(guī)范使用自身腰部和腹部肌肉的彈性力,促使發(fā)出來的是飽滿結實的聲音,就像是棒槌敲打鼓一樣有著足夠的力度感。接著,在吐音口型結束后要順勢轉換為簫音控制口型進行嗩吶吹奏,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發(fā)揮出彈音演奏技巧的作用。在使用吐音演奏技巧的過程中,演奏人員最難掌握的是五連彈,其要求是建立在單彈音的基礎上,表現出“吐庫吐嚕吐”的演奏效果。嗩吶演奏人員在演奏五連彈的第一個“吐”音、第三個“嚕音”、第五個“吐”音時,要注意氣息控制,將下唇合理收縮,并配合運用好腰部和腹部的力量,促使嗩吶發(fā)出富有彈性的充足余音。而在演奏第二個“庫”音的時候,則需要合理控制咽喉發(fā)力,使咽喉處于一種緊縮狀態(tài),憋住氣息,接著瞬間松開,促使憋住的氣能夠瞬間吹出,順利加大“庫”音的演奏力度,充分保障“吐”音演奏的清晰度和力度,呈現出最佳的彈音演奏效果。
2.1.2 舌沖音
在嗩吶演奏中,舌沖音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演奏技巧,屬于氣沖音的一種[4]。當演奏人員練習該嗩吶演奏技巧時,要保持自己在正常吹奏的狀態(tài)下,強化訓練使用舌的收縮和前推,促使口腔內的氣能夠快速、有力地進入嗩吶哨片之中,產生的壓力要大于正常吹奏本音的力度,而后音和前音需要產生度數上的明顯差別?;谠撘?guī)范演奏流程,演奏人員還需要配合舌沖音演奏技巧,采用對應的氣息控制運用方法。演奏人員要正常運用自身的“丹田氣”,維持好正常的嗩吶樂曲吹奏狀態(tài),接著再合理運用口腔中的氣,發(fā)揮出舌頭的推氣作用。演奏人員在使用舌沖音演奏技巧時,還需要注意不能用腹部肌肉收縮力量協(xié)助舌頭向前推動,杜絕做出任何依靠腹部力量的吹奏動作,否則將會影響最終的吹奏音響效果,讓發(fā)音顯得極為笨重。例如,當演奏人員利用嗩吶吹奏傳統(tǒng)樂曲《百鳥朝鳳》中的燕子叫時,要想讓嗩吶發(fā)出與自然界中的燕子一模一樣的聲音,就必須合理應用舌沖音演奏技巧,促使嗩吶演奏出來輕靈的聲音。舌沖音的前音與后音的度數通常是小三度和純四度,演奏人員利用嗩吶演奏純四度時,要確保其演奏力度比小三度的演奏力度大一點、音域寬一點。
2.1.3 簫音
在嗩吶演奏中,簫音演奏技巧則是利用嗩吶發(fā)出與簫聲相似的聲音,其聲音特點是清脆柔和、清新甜美,具有獨特的音樂韻味。在簫音演奏過程中,演奏人員要讓上唇靠近氣盤,下唇往里收,在嗩吶哨片的三分之一處進行控制,保證下面的哨面不要產生任何振動,最終形成一種單簧振動的演奏效果。簫音演奏技巧的運用需要配合氣息的控制,在吸氣位置上保持不變,吸氣之后需要運用自身腰部和腹部的肌肉力量合理控制氣流,要適當減小氣流,盡量增大氣壓。嗩吶簫音演奏技巧的掌握運用對演奏人員的氣息控制有著較高的要求。比如,在簫音吹奏的音量控制上,演奏人員需要強化訓練運用腰腹部肌肉彈性力量控制氣息流動,使氣流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還需要注重適當加大體內氣壓,通過緊繃腰腹部的肌肉,緩慢地將氣吹出。由于簫音獨特的演奏指法,容易造成嗩吶演奏音準偏低的情況,為了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發(fā)生,演奏人員要注意在演奏時增大氣息力度,確保音準不會偏低。而對于吹奏簫音過程中容易產生的“憋氣”現象,演奏人員則需要科學運用“偷氣法”,在短促的空隙之間進行大量氣息的吸入,以此來替代普通的換氣。
2.2 嗩吶不同樂曲風格中的氣息運用
我國一個疆域遼闊、地大物博,不同地區(qū)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會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文化習慣以及風俗習慣,對于嗩吶的演奏也會形成不同的風格,產生不同的演奏技巧。我國傳承下來的嗩吶演奏風格流派主要分為山東風格、河南風格、河北風格、陜西風格以及東北風格等,不同流派傳承下來的嗩吶演奏都要求演奏人員必須靈活運用氣息控制技巧。
以河北嗩吶演奏風格流派為例,其演奏風格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質樸醇厚、熱情奔放以及高亢嘹亮,演奏人員要想讓聽眾切實感受到鮮明的嗩吶演奏風格,體悟到樂曲中所蘊含的豐富思想感情,就必須熟練掌握關于氣息控制的吹奏方法[5]。河北嗩吶演奏風格流派的傳統(tǒng)曲目演奏,要求演奏人員采取“平吹”的方式,不能過于拿捏吹奏過程中氣息的控制,要盡量放開氣息,使用正確的用氣方法和呼氣方法。由于河北嗩吶演奏流派的傳統(tǒng)曲目演奏講究聲音高亢嘹亮、熱情奔放,因此,在氣息方面要讓氣流量盡量大一些,讓流速相對快一些。而與之相反的河南流派在氣息控制運用上,則講究氣息的舒緩性,要讓氣流量變小,在演奏過程中也更注重情、意、音色。
3 嗩吶演奏中氣息控制運用的訓練方式
3.1 科學把握演奏音準
在嗩吶演奏中,一些初學者經常容易出現演奏音準較差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對氣息的控制不夠科學,難以掌握正確的換氣位置與時間頻率,致使演奏中換氣與樂曲的各個樂句脫節(jié),從而影響了最終的嗩吶演奏效果。對此,演奏人員在日常訓練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科學訓練自己的氣息控制:準備好一支蠟燭,將其點燃擺放在面前,然后站在合適的位置深吸一口氣,并按照嗩吶演奏口型和用氣方式朝著蠟燭呼氣,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維持燭火的微微晃動狀態(tài),掌握氣息控制力度,促使燭火能夠長時間處于快要滅了和還在燃燒的中間狀態(tài),讓吐出來的氣息保持良好的連貫性和持續(xù)性。除此之外,演奏人員在日常訓練實踐中還要善于總結發(fā)現自己的氣息控制問題,通過不斷的強化反復練習,讓氣息控制變得更加自然流暢。
3.2 解決吸氣抬肩問題
在嗩吶演奏過程中,吸氣抬肩是初學者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該氣息控制問題不僅會影響演奏人員的正確演奏姿態(tài),還會導致嗩吶演奏時出現氣息變化不夠流暢的情況。如果演奏人員在演奏時存在吸氣抬肩的問題,那么表明其沒有做到氣息下沉,腹部沒有儲備足夠的氣息,更多的是處于胸腔位置,這樣就會導致吹奏出來的音律斷斷續(xù)續(xù)。因此,嗩吶演奏者在日常訓練中,要注意糾正自身的演奏姿態(tài)問題,可以站在鏡子面前進行吹奏表演,觀察自己吸氣時的姿態(tài),或者錄制視頻用以回放觀看,以此來改正自己的吸氣抬肩問題。
4 結語
嗩吶演奏極其強調對氣息的科學控制,演奏人員要想全面提升自身的嗩吶演奏水平,打動聽眾的內心,就必須加強氣息控制運用訓練,結合不同樂曲的演奏風格和蘊含的思想感情,靈活運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氣息控制方式。
參考文獻:
[1] 康康.河南派嗩吶演奏中氣息運用技巧探討[J].戲劇之家,2016(19):68-69.
[2] 馬志敏.淺談氣息在嗩吶演奏中的運用[J].神州民俗,2011(4):33-34.
[3] 程平.不同氣息在嗩吶演奏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7(17):15-16.
[4] 田萬里.嗩吶演奏的氣息運用與音色標準[J].藝術大觀,2019(3):45-47.
[5] 王俊雅.氣息在嗩吶演奏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22(2):85-86.
作者簡介:劉思坦(1996—),男,山東淄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表演(嗩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