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苒 翁麗麗 毛婷婷 吳望望
摘 要:本文通過對某小學突發(fā)事件的案例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部分家庭與學校依法保護兒童性安全的觀念淡薄、對性教育認識有局限性。本文通過對該案例進行分析、咨詢法律專家、進行問卷調查,提出提高家庭與學校的法律意識、增加教師的性教育方式方法、依據(jù)“全面性教育”的指標全方位開展性教育的可操作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性教育
近年來,兒童性教育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相關法規(guī)也對有計劃地加強中小學生性教育進行了規(guī)定。目前我國已經(jīng)有80余個政府文件明確指出性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2020年5月18日的“女童保護”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fā)布了《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tǒng)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2019年度媒體公開報道的301起案例中,受害者年齡最小的為4歲,7—12歲小學學齡段的受害者比例最高,為125起,占比41.53%。種種跡象表明,部分家庭與學校通過法律手段依法保護兒童性安全的觀念淡薄,甚至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性教育的認識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存在誤會與偏見。本文通過對性教育案例進行分析研究、拓展跟進,以期提高家長、教師以及學校對小學生性教育內(nèi)容的認識,對小學生性教育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案例描述
某小學六年級男生課后尾隨女生到廁所偷窺,女生發(fā)現(xiàn)后尖叫著沖出廁所。事發(fā)后,學校組成了專項小組:班主任安撫女生;安全辦、德育處對男生進行教育,讓他明白“隱私”與“偷窺”的定義;心理老師隨后把該女生帶到心理室進行心靈安撫。學校高度重視,召集了相關人員商討接下來的教育活動,把小學高年段青春期性教育作為本學期的重點工作之一,列進學校工作計劃當中,隨即制訂了系列教育教學活動方案并實施。
某小學“為青春護航”青春期性教育方案
[主題]“為青春護航”
[組織架構]
領導小組:校長、德育分管副校長、德育處主任、安全辦主任、少先隊輔導員
組織人員:班主任、心理老師
[活動時間]5—7月
[活動對象]各年級學生
[活動內(nèi)容]性心理、性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具體安排]
學生系列講座:邀請專家分別對各年段學生進行性教育、青春期教育講座,主題講座分別為一二年級學生“我從哪里來”、三四年級學生“多彩的生命”、五六年級學生“擁抱青春”
親子閱讀會:低年級組織“歪歪兔兒童性關懷系列圖畫書”親子閱讀會,高年級舉辦讀書分享會
“生命之光”心理劇大賽:每個年級編排一個生命教育題材心理劇在全校展演
方案制訂后,部分教師認為性教育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在學校開展如此大型的活動會引起部分家長的不滿和誤會;部分班主任更因缺乏專業(yè)的性教育教學技巧產(chǎn)生了畏難心理。教育活動最終流于形式,沒達到預期效果。
二、案例討論與分析
本案例中的學校處理方式有其可取之處:學校德育部門及心理室及時處理,學校及時糾正教師錯把心理健康問題當作品德問題處理的錯誤觀念,校長高度重視。但是本案例不足之處更為明顯。
第一,學校與家庭對性教育認識存在誤會與偏見。學校不清楚受教育群體的認知度,沒有對學生和家長進行關于青春期學生性教育內(nèi)容、程度與方向的掌握度和了解度的全面調查;高估了教師對青春期學生性教育的認識,不能以開放和合理的方式進行有效的青春期性教育。
第二,學校所制訂的教育內(nèi)容不夠全面。學校所制訂的教育內(nèi)容只針對學生的性心理、性生理以及青春期教育三個方面,缺乏性別教育、愛與生命教育、情感與責任教育、道德與法制教育。
三、可行性操作策略與建議
(一)對案例提出修改的前期準備
1.前期法律咨詢,為案例提供了理論支撐
筆者通過咨詢廣東寶城律師事務所專業(yè)律師,了解到目前國家從立法層面和司法層面均加強和完善了對未成年人受性侵害和性騷擾的保護?!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特別從立法層面延長了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保護時間,從而增強了保護力度。而2020年國家對1992年1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重新進行修訂,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了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保護力度和措施,進一步規(guī)定了學校、幼兒園保護未成年人性安全的法定義務[1]。除了保護未成年人免受性侵害,還將免受性騷擾正式納入未成年人保護范圍之中。
律師提出建議:學校要增加普法力度,增強學生的法律法規(guī)意識,還要加強家長和教師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以適當方式保護受教育者。
2.前期問卷調查,為案例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撐
為了修改案例中的小學生青春期性教育方案,2021年4月,筆者在深圳市寶安區(qū)紅樹林外國語小學、萬豐小學、靈芝小學三所學校面向家長、教師、學生進行網(wǎng)絡問卷調查。其中,調查采樣小學五六年級學生236人,其中女生106人,男生130人;調查采樣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家長262人,小學教師65人。經(jīng)過分析后發(fā)現(xiàn)以下問題。
學生對性知識掌握不夠。在問卷調查中,99%的學生知道被背心、短褲覆蓋的地方是身體隱私部位,不能夠被他人隨意觸碰,但對隱私部位的認知和保護可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對于“如果碰你或看你隱私部位的人對你說:‘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你是否會保守這樣的秘密呢?”的問題,有27.54%的學生選擇了為對方保守秘密。對于“如果有人沒有經(jīng)過你和家人的同意,觸碰你背心、短褲覆蓋的地方,你知道該如何自救或求救嗎?”的問題,有10.16%的學生表示不知道該如何自救或求救。對于“如果有熟人(如鄰居、老師、親戚)摸你,讓你不舒服或者感到奇怪、害怕,你會怎么做?”的問題,只有41.9%的學生選擇“對他說‘不要碰我”;6.7%的學生選擇“當時忍忍,事后告訴家長”;2.1%的學生選擇“沒啥事,忍忍就過去了”。更多的學生存在一種矛盾的心理,49.3%的學生知道要拒絕對方,但可能會因害怕而不敢拒絕,選擇了忍耐,事后才告訴家長[2]。
家庭對性教育認識不夠。據(jù)紅楓婦女心理咨詢中心針對107名6—14歲兒童和1100余名家長的一項調查顯示,有38.04%的兒童表示“從未有人告訴過他們要保護自己的身體”,41.9%的家長表示“從未引導孩子認識過自己和異性的身體”,僅有37.9%的家長教孩子“認識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其他人不能碰”,僅有8.3%的家長表示明確知道“學校在做性安全知識教育”,而43.5%的家長表示“學校沒開展過此類教育”。
在三所學校的網(wǎng)絡抽樣問卷調查中,調查采樣262位五六年級學生的家長發(fā)現(xiàn),家長感受到網(wǎng)絡信息時代對性教育方面的壓力,家庭性教育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轉變:95%以上的家長都認為小學階段開展性教育是有必要的,認為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使孩子接觸到更多電子產(chǎn)品和網(wǎng)絡信息導致其認知早熟,希望孩子正確掌握性知識,學會自我保護。而對學校開展性教育的成效感到滿意的家長只有27.87%。
學校對小學生性教育內(nèi)容認識不全面。2020年“女童保護”統(tǒng)計,在301起媒體報道的未成年人受性侵害的案例中,發(fā)生在校園、培訓機構的有80起,占比34.78%;在小區(qū)、村莊、校園附近等戶外場所的有31起,占比13.48%。學校、培訓中心等兒童進行學習活動的場所,是性侵案高發(fā)地。報告的結果顯示,“對學校青春期性教育的效果很不滿意”占14%,“流于形式、形同虛設”占 12%,“有待提高”占 25%,“還可以”占 35%。報告指出,雖然開展有效的學校性教育是一項明確而迫切的需求,但大部分地區(qū)尚未做到這一點,原因包括對性教育的性質、目的和效果的誤解,產(chǎn)生“感到的”或“預期的”阻力[3]。
本次采樣調查證實了這一點:接受調查采樣的小學教師65人,只有25%的教師認為目前學校的性教育是適當?shù)模?0%的老師認為遠遠不夠,還有15%的教師表示不了解。另外,47.69%的教師表示自己從未在課堂上講過有關性教育的內(nèi)容。
(二)修改策略與建議
在經(jīng)過抽樣問卷調查、對區(qū)域內(nèi)教師和家長進行分析、小組討論總體剖析后,筆者提出以下修改策略與建議。
1.法律護航:提高學校與家庭的法律意識
種種跡象表明,部分學校與家庭通過法律手段依法保護兒童性安全的觀念淡薄,甚至是不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為此,學校應該在方案中加上以下幾點。
一是建立預防性侵害和性騷擾的工作制度,學校對未成年人應設有保護措施。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保護和監(jiān)督管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水準。
二是加強學生的法律學習力度,借助德育分管副校長、學校法律顧問的力量,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校應增強學生的法律法規(guī)意識,讓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活動,有助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有力地保護自己[4]。
三是增加家長和教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知識的學習,以適當?shù)姆绞奖Wo受教育者,并為其監(jiān)護人了解受教育者的有關情況提供便利。
2.觀念更新:全方位開展“全面性教育”
根據(jù) 2018 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是一個基礎課程,是一個探討性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層面意義的教學過程。兒童和青少年在接受全面性教育后,能夠具備一定的確保健康、福祉和尊嚴的與性有關的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價值觀。根據(jù)該理論,學校的“為青春護航”青春期性教育方案應該增加以下內(nèi)容。
(1)更新學校對性教育內(nèi)容的認識,開展全面性教育
首先,正確認識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問題,切勿把心理問題當成品德問題處理。特別是學生在青春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異于常人的行為,不能當作是行為規(guī)范不端或是品德欠缺。
其次,學校要把青春期性教育納入學校課程中。保證心理課時,分別針對每個階段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學期均舉辦主題式的性教育系列活動,彌補班主任因非心理專業(yè)而無法在班會課上傳授心理健康知識的不足。
最后,學校要開展全面性教育活動。根據(jù)《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 的全面性教育理論,在制訂教育內(nèi)容時,要包含性別教育、愛與生命教育、情感與責任教育、道德與法制教育等內(nèi)容,使學生能得到全方位的正確的引導[5]。
(2)改變家庭教育不重視學生性教育的觀念
學校要加強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與學生的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結合起來,正確引導家長認識性教育的重要性,傳授青春期教育經(jīng)驗,解決相關問題。
(3)增加教師的性教育方式方法
一是使教師樹立持續(xù)而系統(tǒng)進行青春期性教育的觀念,積極學習全面性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性教育納入班主任的常規(guī)工作當中。在小學教育當中,教師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最容易洞察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人之一,對于學生的性教育起到關鍵作用,是青少年學生性教育的指引者和輔導者。在方案中增加對全體教師進行性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訓,對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使教師達到更高的教育格局與教育境界。首先,每一位教師都要有“把呵護學生心靈放在第一位”的意識。教師要一視同仁,不另眼相待,有耐心,有愛心,對癥下藥,正確引導,成為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幫助他們克服不良心態(tài),順利渡過心理危機。其次,每一位教師都要有“對學生終身發(fā)展高度負責任”的格局。教師除了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和超然的教育境界,還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學技能與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清醒的反思能力和總結能力,才能更好地處理教育教學問題。最后,每一位教師都要有“成為心理健康學習者”的觀念。面對復雜的學生心理問題,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專業(yè)知識,學習先進的人際溝通技巧,才能更好地面對復雜的教育局面,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遠大目標。
結語
本案例是在個案發(fā)生之后進行的分析和調查研究,所選取的樣本學校分別為城區(qū)公辦學校、新成立學校、下屬街道學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性教育應以預防為主,本案例由于性教育的特殊性、各學校的現(xiàn)實差異性、家庭系統(tǒng)的復雜性、區(qū)域社會的多元性,在推廣及可操作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有學校嘗試執(zhí)行此類方案,可以從選取樣本的覆蓋度、結論的推廣性和普適性等方面做出調整。
[參考文獻]
[1]陳彥竹,馬仲穎,李卓行,等.小學性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界,2021(8):40-41.
[2]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女童保護”2020年性侵兒童案例統(tǒng)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EB/OL].中國發(fā)展簡報,(2021-03-02)[2022-03-04].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5299.html
[3]王富秋,王敏.我國中小學性教育課發(fā)展及對策分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2):175-177.
[4]Women U N,UNICEF.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an evidence-informed approach[M].UNESCO Publishing,2018.
[5]秦佳辰.《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解讀與啟示[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11):80-84.
作者簡介:林? 苒(1974—),女,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靈芝小學。
翁麗麗(1984—),女,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海裕小學。
毛婷婷(1993—),女,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紅樹林外國語小學。
吳望望(1982—),女,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天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