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國
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多是小學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其知識框架結構與脈絡走向,大部分學生已經有清晰的認識。這就導致初中數學教師在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時若不重視有效性的提高,會使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學生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因此,對初中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方案的制訂,是教師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可以從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營造濃郁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重視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為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一、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現狀
從當前初中數學的教學現狀來看,許多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數學題目的過程中,大多推崇熟能生巧,認為只要學生熟練做相同類型的數學題目,那么再遇見相似的題目時,就能夠非常順利地解答出來。而這種教學思想導致大部分學生解題步驟和解題思維的固化,在考試的時候只能解決和平時練習相似的題目,只要題目稍微出現一些變化,就會無從下手。因此,在日常的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不能將所有的精力放在提高學生解題方法上,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靈活的數學學習方法,從而快速找到解題的思路。讓學生在解題時可以根據數學題目的變化迅速找到切入點,再結合自己的思考以及分析來解決數學問題。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是非常靈活的科目,涉及的內容較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時,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加強師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從而有效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彰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這句話在學習中同樣適用——“你永遠也提高不了一個不想學習的人的學習成績”。由此可以知道,若想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彰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一般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共同推動學生學好數學。第一,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每一名學生因成長環(huán)境、小學基礎知識積累、學習習慣以及先天因素等的不同,其理解能力與應用、掌握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數學教師在安排課堂教學活動時,要綜合考慮班級內所有學生的特點,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與實施方案。此外,在布置課堂練習時,教師也要重視運用分層作業(yè)法,使每一個學習層級的學生都有鍛煉學習的機會,并在練習中有效提升個人學習能力。第二,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引導與輔助,并不是將教材知識按照教學大綱一步步講解給學生知道,而是要引導學生意識到自身學習主體的地位,從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幫助,使其主動吸收并消化應用教材知識。此外,在課堂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強,知識理解程度更深,教師要給予表揚與支持;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一般,但基礎知識扎實,教師要重視給予鼓勵與引導;一部分學生理解與學習能力都較差,但上課態(tài)度良好,教師要重視給予激勵并推動。這樣每一層級的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中有所收獲,從而繼續(xù)積極學習,成績就會有明顯提高。
(二)注重數學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
數學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可以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基礎。濃郁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推動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中,將目光放在教師講解的知識點上,有效培養(yǎng)思維發(fā)散能力。因此,要想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獲得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教學氛圍的營造必須引起數學教師的重視。數學是一門集抽象、邏輯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其中涉及的知識點眾多。雖然有一部分知識點學生已經接觸并了解過,但對學生深入學習并理解知識點的引導,需要教師營造一定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獲得更高的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例如,“概率”知識的學習,教師首先要重視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這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出發(fā),借助情境開展教學活動,營造教學氣氛。同時使學生明確數學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這對高效課堂的構建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如,中秋節(jié)來臨,小明一家去商場購物時發(fā)現有抽獎活動,只要購買1000元以上商品就可以參與抽獎(商場內所有商家消費都可以累計疊加計算),獎項分為五種: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參與獎、紀念獎。那么,大家的中獎概率一樣嗎?為什么?教師通過情境的引導,可以使學生專注力集中在情境中的數據信息上,這時再給學生講解“概率”知識,最后由學生根據內容進行概率計算,就會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并學會應用。
(三)重視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推動學生主動學習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更重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向學生多講解知識點,反復多次強調知識點的重要性,并要求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進行鞏固。雖然在一定時間內,學生的數學成績會獲得明顯提升,但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負擔,產生抵抗情緒,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與成長。因此,重視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推動學生主動學習,是目前初中數學教師更應該重視的問題之一。當學生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就會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與深入研究,只依靠教師短時間的輔助與引導就會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類項與移項”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同類項”“移項”的意思,如2a、a、3、5b、6a、7b中哪幾個是同類項。學生會回答:“含有相同字母的項就是同類項,2a、a、6a是同類項;5b、7b是同類項。”列式表示:2a+a+6a=270,合并同類項為:9a=270,系數化為1,a=30;移項列式:2a+a=270-6a,將6a移到式子的左面為:2a+a+6a=270,最后計算a=30。通過提問、回答的互動過程,學生對“同類項”“移項”有了清晰的認識,并在練習中形成對知識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進行更多的習題練習,深入探究更為復雜的方程練習題。
(四)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數學學科知識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幫助并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培養(yǎng)。首先,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數學知識若只講不問,學生被動學習,不僅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研究、探索,最終在思維高速運轉的情況下,深挖并理解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其次,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為學生思維培養(yǎng)提供豐富經驗。將實踐與理論教學有效融合,可以在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度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其發(fā)現數學學科的學習意義與價值,進而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知識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各種幾何圖形,并利用拼接的方式深入研究各種幾何圖形的特點與聯系,拓寬知識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為數學思維的形成與鍛煉提供有效幫助。最后,創(chuàng)設討論情境,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初中生都有較強的競爭意識與表現想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教材知識點變成一個個模塊,為學生討論創(chuàng)造話題,引導學生在不斷的討論與研究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形成。此外,為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以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從而靈活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有效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與鍛煉,逐漸形成數學邏輯思維。
(五)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重視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要重視課堂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條件。只有教師知道課堂上重點講什么、學生學什么、用什么講、用什么輔助教學,才能有效利用課堂45分鐘時間,并將教學效果最大化。其次,重視課堂教學中知識的有效傳遞。教師要想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必須明確要傳遞的是方法、過程,結果需要學生自己去學習、理解并融會貫通。此外,教師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與講解,當學生跟隨教師講課思路在腦海中建立有效的數學模型后,會對模糊的知識點形成清晰認識,并主動將理論知識學習能力向應用實踐能力轉化,形成個性化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等設備,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點通過圖畫或視頻的方式形象地展現給學生,這樣可以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最后,教師要重視知識的內化、延伸。教師要及時通過有效手段獲得學生在本次課堂教學活動中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情況,全面掌握班級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而在做下一堂課課程安排時,及時并合理調整教學結構,使每一堂課的教學質量都有明顯提高,教學作用得到全面發(fā)揮。教師只有靈活掌握“教”與“學”之間的“度”,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采用多種有效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增強對初中數學學科的重視程度,從而主動在課堂學習中積極與教師互動,全面地、深度地掌握數學知識。因此,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數學教育的根本,更是促進數學教學長遠發(fā)展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