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芳
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將教材知識與生活環(huán)境相結合,在學生感受生活環(huán)境中傳授知識,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權衡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讓他們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在生活中能夠更好地學習,這在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學方式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將死板的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學以致用。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嚴重缺失
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已經形成了教學時單純地講解,以教師自身為主導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實行生活化教學是十分稀少的,長期給學生灌輸知識,忽略學生的自主性,久而久之,會放大學生的問題,進而導致學生興趣喪失,使教學進度落后。在現(xiàn)實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成為一句口號,即使有的教師意識到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但在真正的教學中也沒有落實。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生活無法真正融合
越來越多的教師通過實踐證明,生活化教學在當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舉足輕重,教師也想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但現(xiàn)實生活往往不盡如人意,由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每個學生的自身環(huán)境也大不相同,因此教師沒有辦法落實到每個學生,就導致了成績好的學生越來越好,成績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的現(xiàn)象。所以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還是無法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將生活化教學落到實處,不能夠體現(xiàn)完全意義上的生活化教學,也就無法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
(三)初中教師缺乏相應的經驗
教師教書育人、引導學生,是需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的。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大多數教師沒有進行相應的訓練,也就沒有足夠的教學經驗來完美地將生活情景與教材知識融合起來。特別是在知識的傳授、理解與應用方面,盡管在傳授知識方面盡善盡美,但在應用層面嚴重缺乏經驗,因此也無法順利推進課堂的進行。所以,沒有豐富的生活化教學經驗,教師就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也無法達到教學的主要目的,甚至會出現(xiàn)更差的現(xiàn)象,這也是如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中的事情引入新課
所有事情都講究循序漸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也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地去實行。比如,用生活化教學先進行新課導入。眾所周知,新課導入是課堂的關鍵步驟,也是第一個步驟。新課導入可以讓學生對課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從而學習起來沒有那么費勁,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欲望,也是新課導入的作用。
(二)通過身邊的人物事跡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
學生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的陪伴,在校期間相處最多的人就是同學了,在學校里的學習、娛樂都離不開同學的幫助,同學也是與之最親密的人,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生活空間、學習空間,經歷著共同的事情,有著共同的生活經驗,所以溝通起來也更加容易。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相處方式,借助同學的資源,用共同的經歷讓學生學習如何建立人際關系,如何在一個團隊中發(fā)光發(fā)熱,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等。
(三)學生自身行為的教育
學生的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教導,但在人生漫漫長路中教師只能是一個引導者,人生路怎樣走更精彩,最關鍵的還是取決于學生自身的行為。初中生正處于個性最鮮明的時期,叛逆是最突出的,所以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啟發(fā)學生正確地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生的行為教導也需要格外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樂于傾聽、取長補短等一些能力。
(四)聯(lián)系道德與法治教學和時事熱點
除了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事物外,教師要將一些學生不怎么感興趣的時事熱點與知識結合起來,因為時事熱點是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不僅能夠開闊學生視野,還能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初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它沒有理科的條條框框,沒有一個硬性標準,但對于初中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才能使這門課程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