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力強
金秋桂花飄香,稻熟蟹肥。螃蟹作為餐桌上的美食,歷史悠久。清代文學家李漁很喜歡吃螃蟹,他在《閑情偶寄》一書中說:“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達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
我國螃蟹資源豐富,現(xiàn)在常見有大閘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等,其中以長江下游的固城湖、太湖、高郵湖、陽澄湖、洪澤湖出產(chǎn)的大閘蟹為上品。
吃蟹有講究
品蟹時節(jié)有講究 八月桂花香,九月蟹腳黃。秋風漸起,吃蟹便有了獨特的時令味道。明代陳嘉謨在其著作《本草蒙筌》里有“深秋稻熟之時,盡出于田內(nèi)。漁人捕取,霜后益佳”的記載。民間也有“九雌十雄”的說法,意思是農(nóng)歷九月母蟹的蟹黃長得最豐滿,到了十月公蟹的蟹膏(蟹油)長得最厚實。所以,農(nóng)歷九月里吃母蟹,十月里可吃公蟹。
蟹的吃法多樣 早在北宋就有關于食蟹美食的叢書,如《蟹譜》《蟹經(jīng)》?!侗静菥V目》曰:“鮮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黃持螯,略賞風味?!爆F(xiàn)代人對螃蟹的做法也較前人豐富得多,有清蒸、爆炒、香燜、煲湯等。最簡單的方法是把新鮮螃蟹入清水鍋中煮至剛熟,趁熱用手掰開吃,這樣最能保持螃蟹原汁原味的特點。吃時佐以姜醋汁,別具風味。
生姜、紫蘇不可缺 由于螃蟹性偏寒,所以在蒸螃蟹的時候可在螃蟹上撒一些生姜片或紫蘇葉。若是用水煮螃蟹,則可把生姜片或紫蘇葉加入水中。生姜、紫蘇都可解魚蟹毒,另外生姜和紫蘇的溫熱之性也能化解螃蟹的寒性。
吃蟹有禁忌
不止一位醫(yī)家認為螃蟹有活血散結之效。清代馮兆張在《馮氏錦囊秘錄》中說螃蟹有“散血解結”的功效。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為螃蟹可“活血”,蟹爪可“催產(chǎn)墮胎”,云:“孕婦及中氣虛寒、時感未清、痰嗽、便瀉者均忌?!庇纱丝芍?,孕婦最好少吃螃蟹,外感咳嗽未清者也最好別吃。
螃蟹性寒,《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云:“蟹,味咸,性寒?!标柼擉w質(zhì)、脾胃虛寒、腹痛腹瀉者不宜食用。膽管疾病患者及肝炎患者最好不吃,以免誘發(fā)疾病或延遲痊愈。濕疹、癬癥、皮炎等患者應慎食螃蟹,以免皮膚瘙癢癥狀加重。
此外,螃蟹和柿子也不能同時食用。因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與蛋白質(zhì)結合成鞣酸蛋白質(zhì),很難溶于水,沉積在胃內(nèi),再與柿子里的果膠及植物纖維等凝結成塊后,可形成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