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伯
在科學育人觀的推動下,教師著意提升物理教學的先進性、便捷性與高效性,因而積極為物理教學引入新資源與新手段。教師在廣泛應用教學課件中慢慢發(fā)現(xiàn),短小精悍、便捷高效的微課資源在物理教學中表現(xiàn)出非常高的實用性與有效性,因而開始深度探究微課在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應用。教師是物理教學的設計者與實施者,因而教師群體的普遍關注與深度探究必然促進微課的實質(zhì)化發(fā)展。
一、微課的特點
第一,微課具有體積較小、定位準確、使用方便的特點,能夠精準地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深度探究、科學闡述。因此,微課能夠在物理課堂上幫助高中生解決小范圍內(nèi)的知識疑問,實現(xiàn)高中生的深度學習與高效認知。
第二,微課具有內(nèi)容單一、指向具體、目標精確的特點,在毫無干擾信息的情況下為高中生輸送高精度、高品質(zhì)、高收益的認知信息。因此,教師可以將微課作為教學資源引入物理教學,幫助高中生高質(zhì)量地解決一些知識理解問題。
第三,微課還具有科學先進、虛擬直觀、實用有效的特點,能夠有效弱化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與深奧性。因此,微課能夠為高中生提供一個直觀認知、形象思維、簡易認知的好機會,提升高中生的認知質(zhì)量與認知效果。
二、微課應用于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微課應用于物理教學,能夠為高中生提供一個體量小、精度高、目標準、效果好的高品質(zhì)教學資源,能夠為高中生提供直觀認知、形象思維、快樂學習的良好契機。因此,微課應用于物理教學能夠為高中生創(chuàng)造科學先進、便捷高效的認知環(huán)境,自然有助于高中生的視野拓寬、知識積累與能力發(fā)展。
其次,微課應用于物理教學,能夠為教師提升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吸引力以及實效性提供良好的資源輔助與物質(zhì)支持,非常有助于物理教學的提質(zhì)增效與科學發(fā)展。因此,微課應用于物理教學非常有助于教學資源、教學質(zhì)量以及教學效果的實質(zhì)化提升,切實推動物理教學走向科技化、直觀化以及實效化。
最后,微課應用于物理教學,能夠幫助教師積極踐行新課程改革理念,主動借助先進的科技力量與多媒體設備大幅度優(yōu)化科學育人環(huán)境,為物理教學提供科學、先進的手段支持與資源支持。因此,微課應用于物理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素質(zhì)教育理念,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與生命塑造的任務。
三、微課在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應用
微課資源具有非常高的先進性、實用性與有效性,因而與物理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具有非常高的兼容性、整合性與實效性,開啟物理教學嶄新的一頁。
(一)微課在教學氛圍中的應用
在物理教學中,教學氛圍具有非常高的人文價值與引導價值,能夠對高中生的情緒、心理、思想、狀態(tài)等主體因素產(chǎn)生非常直接、有效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將微課資源應用于教學氛圍之中,借助微課與教學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與指向性幫助高中生做好高效認知的主體準備工作。因此,教師可以選擇趣味性、娛樂性、拓展性、新奇性較強的微課資源應用于教學氛圍之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以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四節(jié)“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課堂教學為例,為了幫助高中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加速度”,教師可以為其提供一個“小車快跑”的微課資源。在大屏幕上,高中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輛紅色的小跑車停在筆直的公路上,隨后,一聲哨響,小跑車開始加速,然后以“1秒”為研究區(qū)間,為高中生展示每秒的“即時速度”與“加速度”。如,第1秒后的“即時速度”是2米/秒,“加速度”是2米/秒,第2秒后的“即時速度”是5米/秒,“加速度”是3米/秒,第3秒后的“即時速度”是9米/秒,“加速度”是4米/秒,第4秒后的“即時速度”是14米/秒,“加速度”是5米/秒,等等,借助數(shù)據(jù)變化幫助高中生理解“加速度”。這樣,游戲化教學必然能夠營造出開放自由、輕松快樂的愉悅氛圍,激活高中生的認知活力與生命能動。
(二)微課在教學資源中的應用
在物理教學中,教學資源是高中生在探究與掌握教學內(nèi)容過程中不可多得的高價值輔助資源,能夠在高中生與教學內(nèi)容之間搭建起良好的過渡跳板與趣味元素,有效提升高中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關注度、探究體驗與認知質(zhì)量。教學資源是微課的“大本營”,是微課的本位角色,也是構建高效物理教學的得力抓手。因此,教師應科學拓展微課資源庫,為高中生提供豐富多彩、科學高效的資源輔助。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2節(jié)“彈力”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高中生引入微課——“彈力知識點”。在“彈力知識點”中,高中生能夠感知到本章節(jié)的重點知識,如“彈力的定義”“彈力的發(fā)生條件”“彈力的方向判定”“彈力的大小”“胡克定律”“彈性形變”等。而且,在每一個小知識點下面還配有豐富多彩、詼諧幽默的卡通圖示,利用配圖幫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從而展示出微課資源的信息傳輸功效。這樣,高中生就會在微課資源中全面感知教學內(nèi)容,因而能夠達到較好的認知效果,加之趣味配圖的生動詮釋,能夠幫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彈力知識”,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因此,微課是一種高品質(zhì)、高收益的教學資源,能夠在物理教學中幫助高中生更好地進行知識學習。
(三)微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在物理教學中,教學活動是教師為高中生精心設計、進行問題探究的主體認知空間,自然需要一些必要的指導性、輔助性、趣味性的信息扶持,助力教學活動的科學開展。在教學活動中,微課的地位雖然較低,卻也能提供高質(zhì)量的信息輸送,夯實教學活動的信息基礎,成為教學活動的必要元素。因此,教師可以將微課應用于教學活動之中,為高中生提供高品質(zhì)的信息支持與方向導引。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的課堂教學為例,由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研究內(nèi)容是理論狀態(tài)下的物體運動規(guī)律,因而只適合以微課為代表的教學課件進行動畫展示,傳統(tǒng)手段無法實現(xiàn)。在微課中,高中生清楚地在大屏幕上看到汽車飛奔時的受力情況,如動力、風的阻力、地面摩擦力、重力、地面支持力等,而且,對汽車運動狀態(tài)有直接影響的動力、風的阻力、地面摩擦力全部用紅色標示,引起高中生的注意與思考。然后,所有“力”全部消失,畫面就像被“凝固”了一樣,汽車的速度就會保持“不變”狀態(tài)。這樣,高中生在探究活動中就獲得了強大的微課支持,較好地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論闡述,也能夠透徹地把握“力的合成”的相關知識。
(四)微課在教學方法中的應用
在物理教學中,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直接決定著物理教學的實施過程、內(nèi)容設定、價值指向等,也決定著物理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效果。而微課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能夠廣泛應用于多種教學方法之中,既可以在高中生的自主學習中扮演“電子教師”的角色,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扮演“探究內(nèi)容角色”。因此,教師可以在設定教學方法時積極考量微課的融入途徑。
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節(jié)“行星的運動”的課堂教學為例,本節(jié)內(nèi)容主要講述“開普勒三大定律”的相關知識,因而教師可以實施電化教學,并按照“開普勒三大定律”的具體內(nèi)容提供三個微課資源,以此形成電化教學的主體框架。而且,在微課內(nèi)容中高中生還能夠接收“開普勒三大定律”的文本解釋與動畫展示,尤其是“行星運動的焦點是太陽的位置、近日點速率大于遠日點速率、周期定律中的k值問題”等內(nèi)容。這樣,高中生就在電化教學中看到了動畫版的行星運動模擬畫面,因而能夠較為直觀地理解“開普勒三大定律”的相關知識,也能夠實現(xiàn)高中生的深度學習與高效探究。因此,立足微課的電化教學能夠為高中生提供層次化、模塊化以及體系化的科學認知過程。
(五)微課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在物理教學中,教學過程是物理課堂的物質(zhì)平臺與開展空間,在物理教學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核心角色,直接決定著高中生進行知識學習的認知軌跡。而微課能夠在“召之即來”中為高中生提供源源不斷的信息輔助與方向導引,自然能夠造就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良好教學態(tài)勢。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微課作為信息載體,提升教學過程的先進性。
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三節(jié)“功率”的課堂教學為例,高中生在初中階段就已經(jīng)初步感知了“功率”,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復習初中階段的“功率”知識引入教學內(nèi)容。而且,教師還可以借助一系列微課資源依次展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如“功率的定義”“功率的意義”“功率的公式及單位”“機械效率與功率的區(qū)別”等。這樣,四個微課資源依次為高中生創(chuàng)建四個知識探究空間,切實推動教學過程的實訓化發(fā)展,科學引導高中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功率”及其相關知識。因此,微課資源在“聚沙成塔”中科學構建教學過程。
綜上所述,微課出自教學課件家族,而教學課件現(xiàn)已成為物理教學過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學資源之一,具有突出的先進性、科技性、便捷性以及實效性,因而能夠成為物理教學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因此,教師可以將微課應用于教學氛圍、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過程之中,充分展示微課在諸多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的實用性與有效性,全面闡釋微課的“多面手”角色,切實推動物理教學的提質(zhì)增效,創(chuàng)設科學高效的育人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