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一、小學班級管理的影響因素
(一)學校方面的因素
對于小學班級管理而言,班主任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一些學校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培訓工作做得不到位,導致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只能在摸索中不斷前進,沒有相應的科學理論支撐,使得班級管理工作得不到質的改變。還有些學校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約束較多,導致很多班主任難以做到對班級的有效管理,限制了班主任對班級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久而久之,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也會降低。
(二)社會方面的影響因素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有時社會輿論會給小學班主任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壓力,影響了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觀念甚至管理方法。目前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傳遞越來越迅速,一些社會輿論會被迅速地擴大傳播,而社會中的不同輿論導向往往會產生不同影響,久而久之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大為不利。
(三)家庭方面的影響因素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間接上影響了孩子在班級里的表現,進而影響了整個班級的管理。班級管理工作不僅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忽略。
二、小學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學校加強班級管理方面的培訓
學校應該加強班級管理方面的培訓,對班級管理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切實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開闊班主任的視野,使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更加妥善。對于學生而言,班主任是學生學校生活中最直接的管理者,也是對學生最了解的人,因此學校應最大限度地給予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權利,讓班主任放手去制定班級各項管理制度,管理學生在學校的各種行為。
(二)減少社會輿論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影響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盡量減少社會輿論的影響。當然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該嚴格按照教師的相關行為準則去對待學生,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各方面的優(yōu)點,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讓學生茁壯成長。
(三)增加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交流
對于小學班級管理而言,教師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而家長應該主動與班主任進行交流溝通,將學生的性格特點對班主任交代清楚,這一情況下班主任可以通過對學生性格的了解,而在班級管理上更加游刃有余。家長應該支持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在與教師的不斷溝通交流中,共同將班級管理好。
(四)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小學班主任必須提高自身的管理素養(yǎng),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減少學生因逆反心理引起的班級管理問題。班主任要認真學習相關的教育文件,對一些教育案例進行剖析,熟悉班主任的權利、責任等,教師要對學生認真負責,用實事求是的理念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不能僅停留在學習知識的層面,還要對學生的做人方面進行正確指導。班主任要學會換位思考,多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對所發(fā)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必須建立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打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增加班級同學的凝聚力。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還要制定班級管理制度,讓學生在自由平等的條件下愛護班級,團結同學,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該關注班級的管理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還要進行分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激發(fā)學生們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在班級生活中體現自我的價值。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有效利用班干部的作用,高年級班干部參與班級管理是一種比較好的管理方法。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應該注重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了解到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家庭環(huán)境,從而在管理班級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當今時代,隨著網絡的不斷發(fā)展,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已不局限于家訪這種形式,可以通過班級管理群等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提高班級管理的效力。
對于小學班級管理工作而言,學校、社會、家長都應該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而在這其中,班主任無疑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小學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管理班級的能力,有效地促進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