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霏
姥姥家在一個小村子里。一處坐北朝南的小院兒,矮墻、老屋、水泥地,載著我滿滿的回憶。
小院的西側栽著一棵桂樹,灰褐色的樹干筆直而挺拔,粗壯的枝椏伸展開來,亭亭如蓋。在我的記憶里,它一直都是一副高大蒼翠的模樣,絲毫不似城市街邊綠化帶里細瘦的桂樹,也不知是什么時候栽下的。
桂樹橫伸出來的樹枝上被舅舅拴了兩根麻繩,底下吊了個自己做的木頭板子,就成了一個簡易的秋千。小時候每次放假回姥姥家,我最喜歡坐在秋千上蕩啊蕩。天高氣爽,萬里無云,金燦燦的陽光從樹葉的縫隙里鉆出來落在身上,曬得人懶洋洋的。
若是中秋回去,姥姥還會用桂花做月餅給我們吃。咬上一口,桂花的甜香和陳皮的清香混在一起,在唇齒間縈繞,久難散去。這是外面賣的任何一款月餅都沒有的味道,這是家的味道。
臨走前,姥姥將一個疊得四四方方的紙包遞給我:“這桂花香著哩,你拿回去夾到書里頭?!蔽倚⌒囊硪淼亟舆^柔軟的紙包,回去的路上,桂花的香味一直相隨。
姥姥家的廚房在院子的東南角。磚壘的灶,側邊開一個添柴生火的口,臺面上貼了碎瓷磚,架著一口笨重的大鐵鍋。我記憶中一直停留著這幅場景:姥姥搬個木墩坐在灶邊,枯瘦干癟的手拾起墻角堆著的玉米棒子添進灶里,再用棍子推進去?;鹦敲髅鳒鐪纾窕饐魡魟儎?,白煙溢出煙囪,彌漫了整個廚房,滿室都是煙火氣息。
玉米是自家種的。秋收后,舅舅舅媽將玉米從層層的葉子里剝出,在屋頂攤開晾曬,直到把玉米粒曬干。一部分玉米交給收糧食的,另一部分將玉米粒剝下來,送到村口打成玉米糝。玉米棒子留下,和玉米葉子桿子、干柴一起堆在廚房,隨取隨用。
每次我們回姥姥家,姥姥總要做一鍋熱氣騰騰的方城燴面給我們吃。她掐準了點,等我們到家時剛剛做好端出來。這樣的一大鍋,足夠七八個人共食。面片光滑勁道,羊肉湯濃郁香醇,菠菜鮮嫩爽口。一碗下肚,吃得滿頭大汗,渾身都熱乎了起來,一掃長途跋涉的疲憊。
現在,姥姥已經不在這里住了,舅舅外出打工,表哥結婚生子,院子越來越冷清。不知院里那棵桂花樹,如今可還好?
【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點評
敘事性的散文貴在情真。該同學正是借助于童年時在姥姥院子里的桂樹下蕩秋千、吃桂花月餅和吃姥姥做的燴面等諸件小事串起對姥姥深深淺淺的回憶。描寫的場景細膩真實,安排的故事有詳有略,而姥姥則是故事的中心。那份溫暖的記憶、那份深厚的情感穿過歲月,深深地印在小作者的心間。
(指導老師:黃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