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軍
摘要:廣播電視臺作為傳統(tǒng)媒體,起到關鍵的信息收集和傳遞的作用,在互聯(lián)網、科技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廣播電視臺面臨著越發(fā)嚴峻的考驗,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發(fā)展機遇,對于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記者而言,需要抓住一切機會,盡最大的可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創(chuàng)新媒體傳播的方式,使得新聞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提供新聞素材,為群眾帶來更好的新聞閱讀體驗。本文主要針對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臺記者新聞采編能力提升的路徑進行分析,簡述了在這一時代新聞工作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重點探討了采編能力提升路徑,希望通過理論的研究可以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采編能力;傳播;信息
目前受到互聯(lián)網技術的影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的多樣,同時信息獲取的速度變得更加的快速,這就給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方式帶來了較大的挑戰(zhàn),人們傾向于使用手機等獲取信息,這就使得新聞廣播行業(yè)面臨著較大的挑戰(zhàn),在融媒體的時代,結合多方特長,例如紙質媒體、視頻影像等實現了新聞傳播的多樣性?;诖耍接懭诿襟w的時代,從事廣播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如何提高自身采編能力,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下文將作具體分析。
融媒體時代
融媒體時代是一種全新的新聞傳播方式,和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方式相結合,改變了傳統(tǒng)新聞傳播的方式,通過網絡平臺傳遞全新的新聞,由于融媒體技術融合了傳統(tǒng)新聞傳播方式和現代科技的優(yōu)勢,這就使得這種新聞傳播的方式變得更加的受歡迎。當前移動設備種類、數量的增加,價格在不斷地降低,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拋棄傳統(tǒng)的獲取新聞的方式,對于從事廣播電視工作的人員而言,如何才能更好地增加閱讀量,這就需要其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研究群眾感興趣的內容,結合當下的實際要點,改變傳統(tǒng)的新聞編輯模式,將傳統(tǒng)單一的文字報道的模式轉換成為多樣化的新聞內容,吸引更多的讀者。
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機遇
在當前融媒體的時代中,給新聞工作者也帶來了全新的發(fā)展機遇,對于傳統(tǒng)的新聞工作而言,通過文字的方式來吸引讀者和觀眾,因而對于觀眾的吸引力是比較低的,在融媒體發(fā)展的時代,結合文字和視頻的方式,多種新聞要點和新聞內容,使得觀眾對于新聞的內容理解更加的深入。
同時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和大眾交流的機會變得更多,交流的成本變得更低,這就使得群眾的意見可以更加容易就會被采納,大眾不僅僅是新聞的受眾,同時也可以成為新聞意見的提供者,在網絡發(fā)展的時代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意見,進而使得新聞工作變得更加的多樣化。
除了上述兩點,在融媒體的環(huán)境下,由于互聯(lián)網信息資訊比較豐富,所以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搜集信息,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多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可以報道的內容范圍以及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挑戰(zhàn)
由于當前各種APP都推出了新聞閱讀的模式,這就使得每個軟件兼具互聯(lián)網新聞傳播的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群眾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的多樣化,只有文字的新聞形式無法適應當前人們的需求,在閱讀的時候,結合視頻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員。對于從事電視廣播的新聞記者而言,其原本的新聞傳播者的話語權受到影響,同時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能夠起到的作用變得更小,這就使得新聞記者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同時各種新媒體技術的使用,使得更多的觀點、更多的理念受到關注,吸引了更多的人員參與到表達自身想法的過程中;對于當前很多從事新媒體運營的人員來說,由于自身并沒有接受專業(yè)系統(tǒng)的培訓,因而在工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夸大其詞、胡編亂造的情況,這就給當前的新聞傳播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部分辨別能力較差的人員受到這些言論的影響,做出負面、消極的事情,給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這對于當前社會的發(fā)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素。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編能力提升路徑
在融媒體的時代,由于從事新聞工作的記者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不斷地增加,因而為了使得新聞工作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記者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編輯的能力,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
扎根基層,聽取新聞
對于新聞記者而言,需要不斷地鍛煉自身的基本功,既使當前信息獲取的方式極為多樣化,也需要深入地扎根到基層中,聽取基層人們真正的想法,進而能夠為最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最大的幫助。對于任何的新聞事件,都需要有自身的想法,始終堅持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深入到新聞發(fā)生的一線,為人們帶來最真實的新聞報道,不斷地加強和最基層群眾之間的關系。
當前我國雖然已經進入了全新的發(fā)展時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方面各種規(guī)章制度并不完善,這就需要從事電視臺工作的新聞記者可以深入基層,聽取最廣大人民真實的心聲,聽取廣大人民真實的意見,切實地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對于群眾遇到的任何問題,需要及時地向政府進行反映,幫助基層的人們及時地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新聞工作才能獲得更多基層人們的支持,在辦公室是無法完成優(yōu)良的新聞稿子,只有真正地體會到基層人們的困難,才能更好地幫助基層人民。
提高新聞的感知能力
新聞感知能力對于記者而言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在當前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背景下,對于新聞獲取的方式變得更加的便捷,同時由于當前信息大爆炸,這就使得在大量的信息下獲得自身需要的信息變得更加的困難,如何才能在大量的信息下找到具有報道價值的新聞,這對于新聞記者而言,是一項極為關鍵的事情,需要新聞記者可以不斷地提高自身對于新聞的感知能力。
在融媒體發(fā)展的時代,新聞記者首先需要找到社會熱點話題,確定信息的可靠程度,一旦確定信息的可靠性,需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采訪工作,在進行采訪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記者可以快速地掌握事件的脈絡,做好對于新聞的獲取工作,同時需要盡可能地確保被采訪者的隱私性,避免由于后續(xù)過多的新聞流量給新聞當事人帶來嚴重的生活影響。對于社會上發(fā)生的重大問題,需要定期地進行回訪,直到確定事件已經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的時候,才能取消對于事件的關注,進而使得自身關注的話題可以真正意義上取得最好的實際效果。
新聞記者需提升自己的“筆力”
在融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人”,新聞記者有時甚至沒有民眾獲取信息的速度快。例如在一些災害發(fā)生時,當地的人民能通過手機拍攝現場視頻,這就是非常好的新聞素材。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要如何彰顯自身的價值?那就必須從內容上入手,提升自己的筆力,做優(yōu)質內容,讓自己有別于這些民眾,發(fā)揮自己專業(yè)新聞人的作用。
在任何時代下,“內容為王”都是適用的。新聞記者的筆力不是只體現在將所有事實報道出來,很多時候需要用一定的寫作方法,才能讓新聞更有價值。所以一方面要提升自己對于文字的駕馭能力,另一方面要學會運用電視畫面語言和聲音的效果,給自己的新聞作品增添力量。讓整體作品的敘事性以及故事感更強,讓文字真正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這樣的新聞作品既有事實又有思想深度,是每一個新聞人都應該追求的。
對此,新聞記者需要多學習新聞寫作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的采寫技能。在采寫的過程中要能夠用文字表現出畫面感,例如如下這個案例?!度蠢锊耸袌龅墓适隆贰熬艂€月身孕的老板娘推著獨輪板車……她挑了一袋冰鮮龍利魚……”。在進行新聞寫作時,還需注意情節(jié)邏輯。新聞記者要明確,自己要講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并將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提煉出來。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重視凸顯沖突,有沖突的報道才會跌宕起伏。對于自己寫好的報道一定要細細打磨,因此新聞記者還需要具備刪減的能力。我們常說,作為一個新聞人,如果要寫2000字的稿件,至少要準備三倍的素材。刪減的時候可以注意舉例方面,比如同樣的例子,舉一兩個即可。
在寫作的時候,還有一些用詞方面的技巧,例如多用動詞,這樣才能盡可能展示人們的動作,從而讓整體新聞報道的畫面感更強。在修辭手法方面,也可以多使用,比如用一個好的比喻,可以讓新聞內容直達人心。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要尊重客觀事實。少用甚至不用形容詞,多用動詞,用簡單句、短句。
做深度報道
這種報道對于一個新聞人的鍛煉是十分全面的,其實,深度報道才應該是新聞行業(yè)不斷發(fā)展的方向。但是在融媒體時代下,民眾似乎已經習慣了快餐式文化,喜歡看各種“標題黨”或者夸張的內容。這不是一種好的現象,作為新聞人,我們有義務將大家的思想糾正過來,給民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內容,就是一個重要舉措。
深度報道主要指的是對重大新聞事件和社會問題進行系統(tǒng)反映的一種報道方式。在這種報道中,重點在于挖掘和闡明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不斷地對其進行追蹤,最終揭示這一事件的意義。很多人認為在如今這個融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和手中閱讀呈現出碎片化以及淺表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在這種背景下,深度報道已經失去了意義,或者說失去了生存空間。其實不然,做好的內容,做好的新聞,經得起時間考驗,總會成為主流。那些劣質“新聞”,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作為新聞記者,要提升自己的采編能力,可以從做深度報道入手來對自己做全方位的鍛煉。與此同時,這也是為促進新聞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做貢獻。
新聞記者可以著眼于社會熱點問題,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做成系列報道。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積極搜集信息,做相應的采訪,完成報道寫作,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有效鍛煉自己的采編能力。例如,深度報道內容一般比較多,如何吸引讀者的眼球,讓他們耐心地讀下去,這是一個問題。對此,新聞記者可以從深度報道的呈現方式上入手進行優(yōu)化。如利用“觀點+例子”的表達方式,將原本立意高或者題材重大的新聞內容,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用“觀點+例子”的方式講好故事。而且,在深度報道中,新聞記者會更容易感受到做優(yōu)質新聞的意義。
養(yǎng)成良好的采編習慣
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要提升采編能力,還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采編習慣,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從事了這個行業(yè)的工作,就一定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價值,并且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在進行新聞采編工作的時候,永遠都要搜集比自己想象中更多的資料。有充足的資料才能輔助后續(xù)新聞寫作工作的開展。當完成了所有的采編工作之后,要從標題開始多檢查確認幾遍,做到細心、耐心。對于自己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的時候,一定要將最有趣、最重要的內容放在開頭,這是一個重要原則。面對每一個新聞點所寫的報道最少三稿,不斷地去打磨自己的內容,呈現出最優(yōu)質的新聞內容。當進行新聞采訪工作的時候,就一定要先構思故事,而不是等待采訪工作已經結束之后,需要寫作的時候才開始構思。在具體新聞采編工作中,自然會搜集很多的資料,這些資料并不是每一條都要用的,而是要在其中選擇有價值,最有趣的。在采訪的過程中一定要多觀察被采訪者,這樣能讓最終呈現的新聞內容更加鮮活,而不是只用別人的話平鋪直敘。
在具體采編工作中,還有很多良好的習慣需要采編人員自己總結。培養(yǎng)良好的采編習慣以及寫作習慣,讓自己的新聞報道工作質量更高。
綜上所述,目前融媒體技術已經開始逐漸地代替?zhèn)鹘y(tǒng)的新聞傳播方式成為社會主流的新聞傳播方式,對于從事電視臺廣播的新聞工作者而言,自身編輯的能力同時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需要及時地抓住時機,使用更加多樣化的方式將新聞內容傳播給群眾,引導輿論走向更加積極的一面,在全社會內營造更好的輿論氛圍,獲得更多的群眾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王樹家,基于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編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視界觀,2020(4):1
[2]李莎,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臺新聞記者采編能力的有效方法[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1(4):3.
[3]彭淑穎,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的轉型路徑探索。記者觀察:中, 2020(8)
[4]江媛,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路徑研究聲屏世界, 2020(17):
[5]張燕龍,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意識與融合能力提升路徑[J]。西部廣播電視,2020
[6]高春山,基于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編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傳播力研究,2021.5(4):2
[7]謝景,融媒體時代提高報社記者新聞采編能力的路徑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
[8]李莉,陸廣明,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記者采編能力提升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1,
[9]王世淳,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編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數字化用戶,2020(6):3.
[10]詹元鵬,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的轉型路徑[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1.
(作者單位:黃岡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