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園
[摘? 要] 用實踐豐富感知,用思考凝練體驗,是締造有效度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著力點,也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的有機踐行。為此,在“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脈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學情等實際因素,創(chuàng)設適合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要引導學生積極地投身于實踐探索之中,以助力思考的進一步深入;還要關(guān)注知識點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糸,加強必要的訓練,以此促進學習認知的建構(gòu),也讓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 情境;實踐;聯(lián)系;學習思考
實踐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具自主性的學習方式。思考則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靈魂所在,更是他們領悟知識、建構(gòu)認知的力量之源。為此,在“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中,教師應抓緊抓實踐與思考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感知,形成扎實的學習體驗,在思考中升華感知,形成學習感悟,進而助推學生深入理解知識,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發(fā)展觀察力、實踐力和思考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習思考
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是提增教學活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舉措。在“米和厘米的認識”第一階段教學中,教師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生活現(xiàn)實等因素,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觀察、學習思考,從而心生疑問,提出問題,讓學習充滿活力。
播放視頻:紅太狼準備做一件新的上衣,他拿起尺子量了量,說:“長度是1米?!倍姨切÷曕止局骸斑€是100厘米的好?!奔t太狼發(fā)飆了:“你說什么?1米怎么被你說成100厘米,你這個飯桶,你這個不愛動腦的家伙。”(畫面音)
師:紅太狼說的話對嗎?灰太狼的話呢?
生1:好像紅太狼的話是對的吧!不過,我也不知道1米是啥玩意,100厘米又是什么樣子的?
生2:米和厘米好像都是用來表示長度的,或是高度的。
生3:是的,我以前聽體育老師說過,籃球場的長度是28米。
生4:我也聽說過厘米,老師測量身高時說的就是140厘米、137厘米。
生5:原來米和厘米是這樣用的啊!不過1米有多長呢?100厘米又有多長呢?
生6:這個紅太狼太傻了,1米不就是100厘米嗎?怎么連這個也不知道呢?
生7:不會吧!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
師:看來大家都想弄明白這方面的奧秘!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米和厘米這兩個表示長度的單位。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它們?
……
有效的教學不是灌輸,而是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需求和欲望,讓他們有活力、有信心去探索,去思考,從而在活動中掌握知識的本質(zhì),建構(gòu)知識的認知。在“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起始階段,教師從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入手,讓學生在充滿情趣、充滿挑戰(zhàn)的情境中積極地去探索、去研究問題,從而實現(xiàn)學習的順利開展。
回望教學片段,就能看出教師的匠心思考,以學生喜愛的動畫片人物為原型來構(gòu)思教學情境,通過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感知米和厘米的存在。同時,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對話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對故事中出現(xiàn)的米和厘米進行思考,以及相應的觀點爭議。這樣就會讓米和厘米的生活積累以及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等得到激活,從而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誘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身于新知的探究學習之中。
二、實踐體驗,助力學習思考
實踐是學生探究數(shù)學奧秘的強大武器,也是體現(xiàn)學生自主意識的重要方式。在“米和厘米的認識”第二階段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相應的實踐探究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相應的實踐中獲得較為豐富的學習感知,形成較為厚實的學習體驗,從而實現(xiàn)“厘米和米的認識”的學習過程的推進,讓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表象建構(gòu)更加扎實,在他們的記憶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師:前面提到“1米到底有多長”這個問題,你有什么辦法來解決它呢?
生(齊):看看米尺的樣子,不就很容易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
生(齊):我們都帶來了米尺。
師:不過有的同學帶來的是一把長尺,寫著1米;還有很多同學帶來的是這種軟尺,也寫著1米。這兩種尺是一樣的嗎?
生(齊):當然是一樣的,它們都是1米長的。
師:是與不是,還需要實踐來證明,對吧?
于是,學生開始進行比一比的學習活動,一邊拉動軟尺,一邊用米尺來比較。
生8:比較后,還真是一樣長。
生9:我看出來了,1米比我稍微矮點,但是比課桌要長點。
生10:1米大概是課桌的寬的2倍。
生11:比教室地面的瓷磚稍微長一點。
生12:大約是10拃的樣子。
……
生13:教室的門寬好像是1米的。
……
師:到底是不是呢?該怎么辦?
學生積極實踐,通過測量更好地認識1米,建構(gòu)1米的概念。
……
實踐是積累感知,誘發(fā)學習思考的有利抓手。在“1米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就得抓緊這一主線,引導學生去看看、比比、找找、量量、議議,從這些具體的活動中感知1米的長度,建構(gòu)1米的表象,深化對1米的認識。
審視教學片段,不難看出教師所作出的深思熟慮。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前面導入階段的問題,讓他們對1米的學習充滿期待;其次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學生拿出米尺、認讀米尺就顯得較為自然和順暢。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還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米尺,通過合作交流,相互比較,他們悟出:米尺的外形可能會不一樣,但是長度是一定的。緊接著,尋找身邊的關(guān)于1米的事例。從大量的直觀實例中學生對1米的感知變得更加具體、真實、可視,從而在腦海中對1米留下深深的印記。
與此同時,再引導學生用米尺去測量一些實物,進一步鞏固對1米的認識,讓1米的學習變得更加扎實。
三、溝通聯(lián)系,深化學習思考
把米和厘米進行捆綁式學習是增強學習聯(lián)系的有效舉措,也是溝通知識聯(lián)系的重要策略。在“米和厘米的認識”后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孤立地去講解厘米或米,而是在學習二者之后,讓它們有一個較為完美地溝通和融合,從而使得學生對長度單位的學習認知初步建構(gòu)起來。
師:大家也認識了厘米,那1厘米的例子在生活中你們見到過嗎?
生14:這個小正方體的一條邊長有1厘米,我量過了。
生15:這個紐扣的寬大概有1厘米的樣子,稍微少一點兒。
生16:小拇指指甲的寬也是1厘米的樣子。
……
師:1厘米和1米長的物品我們都找過了,那你認為1米中有多少厘米呢?
生17:這不是很簡單的嗎?米尺上寫得清清楚楚,最大的數(shù)字是100厘米,那個地方也寫著1米,也就是說100厘米是等于1米的。
師:真不錯!那現(xiàn)在你能較為準確地量出課桌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嗎?
生17:寬是45厘米,長是60厘米,都比1米少。
生18:教室門的寬是90厘米,這個瓷磚長是80厘米。
生19:數(shù)學書長是19厘米,寬是13厘米。
生20:我的身高比1米多38厘米。
生21:黑板的寬比1米多20厘米。
生22:我明白了,視頻中的紅太狼很笨,灰太狼的回答是正確的。
……
實踐是學生獲得感知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更是給他們打上學習烙印的最有效的活動。在這些較為抽象的長度教學中,教師把實踐放在第一位去思考,努力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嘴說開來、腦活起來,從而使學習感知的積累變得更加理性,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奠定基礎。
回望教學片段,就能清晰地看出教師的教學思考,讓學生去尋找身邊的1米和1厘米,回應課始視頻中的問題,即1米與100厘米的關(guān)系,讓整個學習成為有機的整體;同時,再度引導學生利用二者的融合,進行測量與分析,讓學生對厘米、米的認識不斷深化,在具體的應用中形成扎實的知識建構(gòu)。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既要精準地研讀文本,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本質(zhì),還要更好地解讀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現(xiàn)實等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實踐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有效觀察、深度思考、積極互動,讓他們的學習活力得到激發(fā),讓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讓他們由學數(shù)學變成用數(shù)學、思數(shù)學。整個學習活動充滿著無限的活力,數(shù)學課堂教學閃耀著以人為本的光輝。數(shù)學課堂成為學生深度學習、智慧學習的神圣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