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沛
葉圣陶、夏丏尊兩位先生說:“讀書貴在新得,作文貴在新味。”的確,能否“出新”確實是衡量文章是否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所以,懂行的語文教師總是對學生提出“立意要新,選材要新,構思要新,表達要新”的寫作要求。作為記敘文,因為常常帶有文藝性的筆調,那就不僅要“新”,而且要“新而有味”,因此,不少學生就感到有一定難度而手足無措了。其實,讓文章“新而有味”的方法很多,展開充分的想象就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有效方法。不過,要想寫好“想象”,也并不容易,非得在“新奇、合理、融情”三大特征上下功夫不可。
所謂新奇,是說“想象”的內容一定要新穎奇特,既要不落俗套,又要有奇思妙想。但是必須注意,新奇并不等于離奇,就是說要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去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平常的現(xiàn)象中見別人所未見,思別人所未思,甚至在別人的正常思維之外,目接千里,心游萬仞,任思緒海闊天空地翻飛,獲得別有情趣的想象內容。
所謂合理,是說“想象”的內容既要合乎事理,也要合乎情理。這就是說,“想象”不管多么別致,多么奇特,但必須與現(xiàn)實生活有相似之處,是現(xiàn)實生活飛躍性的變化延伸,始終有著現(xiàn)實生活的影子。換言之,它雖會讓人感到出乎意料,卻總在事理之內、情理之中。
所謂融情,是說“想象”的內容一定要融入作者的感情。劉勰有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文章只有帶著感情,才能感動人,啟迪人,教育人。作為“想象”文字,不管多么神思飛揚,遐想聯(lián)翩,作者只有將感情融入其中,才能讓讀者因感動而產生共鳴,產生真切感受,發(fā)揮理想的表達效果。
當然,要把記敘文的“想象”盡可能寫得完美些,還需要探討它的豐富性、形象性、生動性等要求,但首先必須本著“新而有味”的精神,做好“新奇、合理、融情”的功課。
我想成為一棵樹
伊 敏
不知為什么,突然冒出了這個念頭:我想成為一棵樹。而這個念頭一出現(xiàn),便縈于心,藏于懷,揮之不去……
我的童年是在林區(qū)度過的。也許是生于斯、長于斯、愛于斯的緣故吧,小時候便對樹有一種深深的感情。故鄉(xiāng)在長白山的腳下,無論你站在何處,極目四望,都是樹的海洋。那高大、挺拔、直聳云霄的樹,便在我的兒時留下了深刻印象。
長大后,我見過北方牡丹江的地下森林,也見過南國西雙版納的熱帶原始樹海,它們或歷經千年而屹立不倒,或萬藤纏繞而爭高直指。樹,就是樹,它不像花朵一樣那么鮮艷奪目,卻堅實可靠,擁護著那片土壤,照看著那片陰涼……
我想成為一棵樹,一半在土里安然自若,一半在風里沙沙作響;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我非常沉默,非常驕傲,但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我想成為一棵樹,走累了,你可以靠著我休息;天熱了,你可以依著我乘涼;下雨了,我就是為你擋雨的一把傘啊,而一旦雨過天晴,你又有了精神,就可繼續(xù)你的路程,不必在乎我的感覺。因為我只是一棵樹,我不會失望,不會抱怨,更沒有嫉妒。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付出,無悔地奉獻……
我想成為一棵樹,就那么靜靜地生長著,默默地扎根于一個地方,時間的年輪一圈又一圈,或許深刻,或許永恒,追逐陽光的高度,感受雨露的富足……
我想成為一棵樹,沒有胡思亂想,沒有憂慮煩惱,沒有欲望仇恨,有的只是富于愛心的一棵樹。
我多想成為一棵樹,站在你一生必經的路旁!
《我想成為一棵樹》是一篇中學生的想象作文。
全文8個自然段,第1段,作者申明本文的寫作中心:我想成為一棵樹,多年來,這個念頭讓作者縈于心,藏于懷,揮之不去。如此開頭,開門見山地預告了本文將要展開想象的翅膀,抒發(fā)自己想要成為一棵樹的情懷。第2至3段,作者述說了自己想要成為一棵樹的原因,一是生長在林區(qū),天生愛樹;一是接觸樹多,欣賞樹的品格。這里交代原因十分重要,對下文寫成為怎樣的樹起著鋪墊作用。第4至7段,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以排比段的形式,暢敘自己要成為一棵自信的樹、奉獻的樹、追求陽光的樹、具有愛心的樹的真摯情懷。第8段呼應開頭“我想成為一棵樹”的訴求,僅僅增加了一個“多”字,就加強了“想成為一棵樹”的強烈程度。接著,用“站在你一生必經的路旁”一句作結,表明了自己具有堅守作為“一棵樹”的愿望而毫無怨言的態(tài)度和決心。
從“想象”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來考察,本文頗有獨到之處?!跋氤蔀橐豢脴洹?,是作者的殷切企盼和愿望,明確地體現(xiàn)了“想象”手法的“新奇”特征。這種特征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那就是作者自小生長在林區(qū),對樹的高尚品質懷抱著景仰的心情。這種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又說明了作者的“想象”具有“合理”性的特征,是他的現(xiàn)實生活的合乎常理的延伸。而從作者總是飽蘸著深情,反復申述自己想成為一棵樹的愿望的敘寫,則又說明了本文的想象手法具有“融情”的特征。
總之,在本文中,從立意到結構,從開頭到結尾,想象的手法貫穿始終,想象的三大特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可見這是一篇可圈可點的想象作文,頗值得中學生朋友借鑒。
1.本文的“想象”是按照對樹的四種情懷展開的,表現(xiàn)了“想象”新奇、合理、融情的特征。其實寫關于樹的“想象”還可以有很多種視角,試舉出幾種來。
2.本文讀來十分上口,富于節(jié)奏感,是與作者大量運用排比和對偶的修辭手法分不開的。試各舉數(shù)例。
1.如,按照樹的功能和奉獻進行分類,按照樹和人類的關系敘述故事,按照樹的眼光觀察世界來描繪情景等等。
2.排比句:①生于斯、長于斯、愛于斯;②沒有胡思亂想,沒有憂慮煩惱,沒有欲望仇恨。
排比段:以“我想成為一棵樹”開頭的四個段落。
對偶句:①或……而……,或……而……;②走累了,……;天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