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金合
不同的海洋動物,年輪位置各不相同。硨磲等貝類動物的年輪就在貝殼上;享有“海底之花”美譽的珊瑚的年輪是表壁上粗細不同的環(huán)形條紋,每個條紋代表一歲,條紋越多年齡越大;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鯨的年輪竟然在耳垢上。由于鯨的外耳呈“S”形,耳垢不能從外耳道掉出來,而是積存在耳道中,鯨又無法像人類一樣清理耳垢,于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耳垢一層層地堆積,形成了一條條細微的紋路,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這些紋路推測出鯨的年齡。
魚類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這個家族成員的年輪更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產(chǎn)于我國東北的大馬哈魚,雖然它的體側有紫紅色的斑紋,但那可不是大馬哈魚的年輪喲,它的年輪在鰓蓋骨上;鰻鱺的體表無任何花紋,它的年輪在牙齒上;鯊魚的年輪在背鰭棘上;比目魚的年輪則長在耳朵上;黃花魚的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耳石,它的年輪就體現(xiàn)在耳石上……
雖然各種魚類的年輪記錄在身體的不同位置,但大多數(shù)魚類的年輪,主要是記錄在鱗片上。季節(jié)變化決定了魚類生長的快慢,因此,鱗片上便會留下生理變化的痕跡。春夏時節(jié),食物豐富,水溫較高,正是魚類的生長旺季,鱗片生長得很快,鱗片表面形成的同心圓便會較亮較寬,這是“夏輪”;進入秋冬后,水中的食物減少,氣溫逐漸下降,魚類有時會停止進食,降低新陳代謝,因此,鱗片生長很慢,鱗片表面形成的同心圓便會較暗較窄,這就是“冬輪”。就這樣,年復一年,魚類的鱗片上留下了寬窄明顯的分界線,這些分界線記錄著魚類度過的歲月。
大多魚類的年輪都遵循著疏密相間的排列規(guī)律,但也有例外,比如黃鯛一年能形成兩個年輪;黃鱸到一定年齡后,年輪的紋線會胡亂交錯,如同一團亂麻,模糊不清,讓人難以分辨。
龜類屬于爬行動物,它的年輪就是背甲上不計其數(shù)的環(huán)紋,與樹木的年輪十分相似,反映著自身的年齡。龜類屬于變溫動物,夏天身體代謝機能旺盛,進食量大,成長很快,年輪紋線就很寬;冬天會進入休眠狀態(tài),不吃不喝,生長基本停止,年輪紋線顯得就很窄。這一寬一窄的環(huán)紋,代表一個生長周期,也就是一歲。此外,有的龜類一出生,就有固有的年輪數(shù)。因此,在計算這種龜類的年齡時,要減去固有的年輪數(shù)。
貝類動物,天生沒有眼耳鼻舌,無法靈敏地感知外在世界;它也沒有腿、腳和翅膀,逃生能力弱,全身僅僅是堅硬的外殼包著一團軟肉。但貝類動物相較于其他海洋動物,年輪卻一目了然。貝類動物的外殼是由“外套膜”分泌出碳酸鈣和殼質(zhì)素形成的,外殼會隨著貝類動物的生長而變大,每經(jīng)歷一個生長周期,外殼上就會增加一層殼紋,而這個殼紋就是貝類動物的年輪。
2006年,英國研究員在北大西洋的冰島附近捕撈到一只蛤蜊,它的外殼上布滿了密集的年輪,研究員簡單地判斷了一下,這只蛤蜊已經(jīng)超過400歲了!但它的外殼經(jīng)受了多年海水侵蝕,年輪模糊不清,只能數(shù)個大概。為了弄清這只蛤蜊的準確年齡,必須查看殼體內(nèi)壁。于是,研究員將這只蛤蜊撬開,根據(jù)殼壁內(nèi)的年輪判定,其確切年齡是507歲!同學們,下次去吃蛤蜊的時候,你們也可以數(shù)一下年輪,看看那是只多少歲的蛤蜊喲。
其實,海洋動物的年輪不僅記錄了年齡,還刻上了海洋動物一生的經(jīng)歷。海洋動物的生長發(fā)育,難免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在它們的成長過程中,營養(yǎng)和發(fā)育情況都會記錄在年輪上,影響年輪的尺寸、形狀和色澤。根據(jù)這些年輪,科學家可以研究海洋動物的生命歷程甚至整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演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