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琴
教育技術一直是教育發(fā)展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線上教學”成為“剛需”,倒逼學校迅速全面普及信息化教學,以變應變?;诖?,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開啟在線項目式學習校本實踐,讓技術賦能教育,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全員在線,用文化重建教育信息化新生態(tài)
“全員”指向?qū)W校教育蘊含的四種核心力量,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強調(diào)把這四種力量在線連接到一起,一定能產(chǎn)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叭珕T在線” 是有文化有靈魂的,只有基于學校文化靈魂的在線連接,才能夠促進四種力量自覺轉(zhuǎn)化為學校教育的演繹者、生存者和創(chuàng)造者。多年來,“大家培小”已成為學校的核心價值觀?!芭嘈 奔仁菍W校的簡稱,又蘊含了“培育幼小心靈”的意思。“大家培小”,既是大家共同關注的校園,更是集聚全社會專家、學者、家長、社區(qū)力量一起來“培小”,讓校園這個大家庭與全校學生背后的家庭,以學生為中心,形成一個教育的“同心圓”,共同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兒童生活世界,在“大家培小”的旗幟下,共育共贏。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秉承“大家培小”理念,以全員在線的方式,借助平臺和技術,提升教育軟實力。在和網(wǎng)絡共處的時代,四種核心力量再次集結(jié),主動建構(gòu),全員在線。社會和政府主動為寬帶擴容,確保網(wǎng)絡暢通。由于在線教學的特殊性,教師的教學受到極大挑戰(zhàn),但也因此實現(xiàn)了一次信息化教學大練兵。家長在家積極配合,督促孩子學會自主管理。在“大家培小”旗幟引領下,全員在線,建構(gòu)教育信息化新生態(tài)。
二、在線連接,讓PBL 攜手教育信息化
疫情給全社會上了一堂“生命大課”,讓我們不得不為人類的命運擔憂,重新審視教育的價值。小學階段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階段,疫情不僅是危機,更是改進教育的契機。
1. 抓住契機,技術領航,籌備“新冠PBL”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以真實情境為背景,基于現(xiàn)實主題,運用學科知識習得必要技能,解決真實問題。一直以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將線上教學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與方法。疫情把教師和學生分隔在不同的空間,借助線上平臺工具,開展線上項目式學習有獨特優(yōu)勢。從學習過程與方式來看,PBL通過在線實現(xiàn)廣泛聯(lián)系,引領學生借助網(wǎng)絡,獲取海量資源。教師則利用釘釘平臺、微信群等工具,觀察并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給予他們即時的反饋互動,幫助學生明確任務目標,提醒學生掌握學習進程,促進學生優(yōu)化學習行為,激勵學生克服困難。
學校先后成立低中高學段由各學科教師組成的項目式學習指導小組,教師們紛紛化身為學習行為設計師,收集、整理、篩選各級教育部門發(fā)布的各類在線學習資源,廣泛聽取同事、學生、家長的想法,邀請PBL課程專家加盟,結(jié)合家庭生活、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以核心問題為驅(qū)動,以項目主題單元為路徑,分年段確定為期一周的主題單元,有序推進項目式學習。
2. 問題驅(qū)動,在線連接,實施PBL
一是設定驅(qū)動問題,打造開放互通信息空間。學校課程研發(fā)團隊以核心問題驅(qū)動,開展疫情下的項目式學習課程建構(gòu)。以釘釘、微信為技術平臺,為項目式學習提供數(shù)據(jù)和信息的記錄、存儲、傳輸?shù)忍摂M環(huán)境,有效促進數(shù)據(jù)、信息和資源的共享,打造開放互通的信息空間。低年級段的問題是:“為什么要宅家隔離?”中年級段的問題是:“新型冠狀病毒是什么?復學防控如何規(guī)劃?”高年級段的問題是:“在重大疫情面前,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可以怎么做?”
二是制訂探究任務單,促進移動智能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我們由主題學習單元生發(fā)出更具體的問題群,形成探究任務單,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增強互動體驗,為學生提供每天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以及學習成果怎么呈現(xiàn)等具體建議,驅(qū)動學生在深度學習和實踐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用合一。
三、在線項目式學習,凸顯育人實效
在線項目式學習攜手教育信息化,讓學生在系列探索任務的引領下,改變學習的動因、場域、流程和關系,構(gòu)建學習新樣態(tài),為教育賦能。
1. 更加珍愛生命和敬畏生命
特殊時期在線項目式學習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契機。長期居家學習生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場域,也引發(fā)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家庭親情、同伴友情等原有觀念產(chǎn)生沖擊、對疫情產(chǎn)生恐懼等?;诖?,教師精心設計,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引導學生深入?yún)⑴c探究活動,在理解特定情境、描述現(xiàn)象、揭示聯(lián)系中進一步學會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以低年級段主題單元“疫情下的小培娃”為例,教師布置前置任務:“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請用一幅畫如表情包或漫畫形式,表達以下內(nèi)容:你和家人之間發(fā)生的有趣事情,你們的相處方式有什么變化,還可以表現(xiàn)你的心情和感受?!睂W生們進行思考并在線上展開熱烈討論,用表情包、繪本式漫畫等好玩的方式記錄和反思自己與家人的相處。從一些學生的畫作中,我們看到變“宅”后,學生和父母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可以細心呵護家里的盆栽、寵物,感受每一種生物的生命氣息。從一些配合漫畫展示的語音分享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生命的理解竟然如此豐富而深刻,有的漫畫用上醒目的標題“敬畏自然”“保護環(huán)境”,有的談到自己明白了每個人的生命都可能出現(xiàn)一些波折,但災難過后我們?nèi)匀豢梢曰謴驼I睿词共缓玫氖虑榘l(fā)生了,我們也有能力好好生活。
教師以“前置學習—課中任務—課后任務”為線上學習流程,引導學生努力做到“以專家的方式進行日常學習、思考和活動”,更深刻地理解和展開重要議題的討論。以中年級段主題單元“探秘新冠病毒”為例,教師要求學生圍繞探究任務“繪制疫情發(fā)展數(shù)據(jù)圖”,學生通過收集與描繪疫情來臨、爆發(fā)、持續(xù)的信息與圖表,認識到生命的寶貴,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需要從自己做起,做好生命防護,培養(yǎng)健康生活習慣。在高年級段主題單元“野生動物辯護人”的探究活動中,一位學生寫道:“樹立平等意識,自然中的每個物種都擁有和我們一樣的生存權利,人類應該與它們共生共長,形成和諧的生態(tài),沒有權利剝奪它們的生存、侵占它們的空間?!辈浑y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線上的互動思辨,對生命現(xiàn)象的理解漸趨深入。
2. 更加懂得表達家國情懷
真實問題和社會價值是項目式學習的前提與載體,服務于學生的生命教育是學習的動因和目標。疫情下的項目式學習尤其注重教與學目標的第三維—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塑造。以高年級段主題單元“發(fā)現(xiàn)并宣傳戰(zhàn)‘役中最閃亮的星”為例,基于事先預備的素材,一位學生在線上深情分享:“致敬奮戰(zhàn)英雄,鐘南山院士,十多年前刀光劍影率領科研團隊抗擊‘非典病毒,84歲高齡的他,再次挺身而出,率眾多精兵強將揮師武漢。那么多的醫(yī)生護士寫下請戰(zhàn)書:‘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風華正茂、年輕活潑的姑娘脫下漂亮新衣,為工作方便毅然剪去自己美麗的長發(fā)……他們不是英雄,勝似英雄……”深受觸動的其他同學急切地用力所能及的生動手段宣傳、分享。他們通過線上互動,主動向美術教師請教,學習設計海報;主動向語文教師請教,學習人物故事寫作及創(chuàng)作劇本,嘗試用深刻的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主動向家人請教,學習人物采訪及視頻拍攝與制作的知識;甚至主動做規(guī)劃師,撰寫給校長的一封信,暢談復課后校園的防控措施。做最美逆行者,為他人服務,為社會貢獻正能量成為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他們的自主能力、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被激發(fā)。
3. 更加優(yōu)化生命教育體系
“大家培小”文化引領下的在線項目式學習,以生命為紐帶,形成集學生、教師、家長、專家、社會大眾于一體的開放合作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家長、專家形成聯(lián)合導師團。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問題成為共同的課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親子之間通過溝通、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圍繞探究任務“新冠病毒對你有什么影響”,學生們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不僅對科學預防等知識展開有關聯(lián)的學習,還將所學運用于探索和解決各類問題,學會正確面對謠言,更在相互的啟發(fā)中,領悟到在疫情面前,學會面對自己、改善自己,呈現(xiàn)一個更好的自己,以更開闊的心態(tài)嘗試新的思考與行動。再如,基于疫情是一場全球性的災難,教師組織學生總結(jié)自己城市的科學防疫經(jīng)驗,運用掌握的信息與知識,擔任某一國的“總統(tǒng)”,為守護生命、抗擊疫情出謀劃策;基于開學在即,教師組織學生給校長寫一封信,就如何做好有效防護、阻止病毒在學校傳播提出意見和建議。學生的自我評價,帶給我們很多驚喜:有的表示課程形式豐富多樣,有魚骨圖、數(shù)據(jù)圖、采訪表、辯護詞等,能和同齡的伙伴互相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有的認為小培新冠PBL線上直播課程,課程形式獨特,學習形式豐富,小組學習效率高,遇到難題可以一起線上討論,當看到自己的方法對他人有幫助時,感覺自己在不斷長大……因為在線項目式學習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生命寬度和廣度在這段不平凡的歲月里被不斷拓寬加深。
全員在線,技術賦能。疫情下的在線項目式學習不僅贏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認可,也促使教師“被迫”還學于生,將學習時間和學習過程還給學生,更有效助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應對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技術撬動教學變革,學校課程改革大有可為。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