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菊
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葛洲壩實驗小學積極作為,以扎實有效的行動推動“雙減”落地見效,減負提質取得良好效果??刹糠旨议L的教育焦慮依然難消,擔心減負會讓孩子落后于人,認為課后作業(yè)的減少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為此,學校決定召開一次主題為“家長提質,學生增效”的校級家長會,幫助家長及時更新教育觀念,讓他們認識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更多的陪伴、傾聽和支持。
召開家長會之前,學校對全校家長和學生進行摸底問卷調查,主要內容指向“雙減”后親子關系的現(xiàn)狀及家長的做法、困惑。除了有詳細介紹“雙減”政策的環(huán)節(jié),強烈的沉浸式互動體驗是本次家長會的亮點。學校錄制了一部情景劇,將“雙減”后各類親子教育行為進行剖析,直擊問題本質。
學校錄制的情景劇場景是這樣的:周末早上,一個農家小院里,六年級男孩小寶懶洋洋地起床。他來到小院,一個懶腰剛伸了一半,媽媽走過來沉著臉說:“快去寫作業(yè)。”父親也嚴肅地問:“語文、數(shù)學、英語作業(yè)昨天都做完了沒有?”小寶有點不耐煩地回答:“還剩一題?!备赣H命令道:“快去寫!”可小寶目光呆呆的,毫無反應。
此時,教師向家長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大家討論后表示,視頻里的家長眼中只有作業(yè),沒有孩子本身,會讓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其次,家長用命令、質問的語氣,容易讓孩子產生“我不行”“我沒有用”的想法。
教師帶領家長繼續(xù)討論:面對此案例,若是你會怎么做?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我作為校長提供了自己的做法供家長參考。在視頻中,當看到父母和孩子的這一幕,我問孩子的媽媽:“孩子除了完成老師規(guī)定的作業(yè),平時回到家喜歡做什么?”媽媽說:“他種了一棵向日葵,結了好大一朵,放在屋里呢?!?/p>
媽媽的這一句話讓孩子的眼睛亮起來了(可見父母對孩子的肯定很重要)。我說:“小寶,你真幸福啊,每天都吃到父母種的各種綠色蔬菜,小小年紀還能無師自通,種出這么漂亮的向日葵。”果然,孩子似乎想到什么,指著地里的一堆化肥,若有所思地說:“這是我爸媽從河對面用板車拉回來的!”我說:“你爸媽可真了不起,這么辛苦,你可以給爸媽頒個獎?。 焙⒆拥难壑谐錆M著光亮,他開心地拉起父親的手,鄭重地說:“我要給您頒獎!”此時,父母的臉上也早已笑開了花。
前后不到十分鐘時間,孩子從沮喪、呆板變得神采飛揚,是什么讓他發(fā)生了改變?是肯定與贊美。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也感受到父母的偉大,從中汲取了向上的力量。
要引導家長摒棄傷害孩子的教育方式,比如指責、溺愛、沖突、說教、忽略等行為,這些行為會在不經意間傷害孩子,讓孩子找不到存在感、價值感。每個父母都要以身作則,積極創(chuàng)造民主、友愛、平等的家庭環(huán)境。
一是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各種行為時,不要急于否定和下結論,而是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即使真正遇到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也要做到溫和而堅定。
二是學會肯定、贊美孩子??浜⒆有枰莆铡?235”法則?!耙粋€中心”即以愛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指要真誠(不要虛偽地哄騙,要發(fā)自內心地認可孩子)和要有證據(jù)(不要隨便說,而是孩子真的有值得贊美的地方);“三個層次”指物質、情感和精神;“五個原則”指具體、及時、適當、頻率、方式。讓真誠的贊美和肯定源源不斷地為孩子輸送營養(yǎng)。
三是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陪伴。很多父母對陪伴的理解流于形式,總認為只要自己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涩F(xiàn)實往往是,孩子寫作業(yè),自己看電視;孩子讀書,自己玩手機;孩子問問題,自己心不在焉……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陪伴。真正的陪伴應該是“和你在一起時,我的眼里只有你”,哪怕只有十幾分鐘,也是高質量的陪伴。
“雙減”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力量同向發(fā)力,久久為功。定期召開各級家長會,幫助家長成長,加強家?;樱鲞M了解、互相理解、協(xié)同育人,才能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