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學科育人理念,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將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本文主要探究了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如何實施文化育人,以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學科育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主要方式有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激活文化背景知識;學習理解語篇內容,形成文化意識;應用實踐文化知識,達成文化育人目標;積淀傳統(tǒng)文化底蘊,積極弘揚優(yōu)秀文化。
關鍵詞:閱讀教學活動;學科育人;文化育人
作者簡介:黃碧玉,福建省福州高級中學,一級教師,教育碩士。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梅德明、王薔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一書中指出,文化意識體現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育人價值導向,應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成尚榮認為,教材中蘊含的育人理念要開發(fā)出來,并逐漸內化為學生的素養(yǎng)。黃國文認為,話語、語篇、課文都隱含著思政的內容,都反映了價值觀。
基于學科育人理念,教師要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四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中,增強文化意識能幫助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成長為有文明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育人意識,發(fā)揮文化意識的育人導向作用,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應通過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實施文化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實施文化育人的教學實例
高中生經過數年的英語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有一定了解。但在英語學習中就中國文化主題分享想法時,卻難以用地道的英語進行表達,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另外,筆者所在學校近年來與國外學校開展相互交流的留學、訪學和學生交線上筆友等活動,部分學生走出國門,作為文化傳播者,向外國友人講述中國故事, 傳播中國優(yōu)秀文化。因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還須不斷增強其文化素養(yǎng)。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寓德于教,努力實踐文化育人。下面以筆者所上的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為例進行闡述。
本節(jié)課的語篇選自新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性必修第二冊Unit2“Bridging Cultures”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本節(jié)課閱讀語篇講的是交換生Xie Lei的留學經歷。Xie Lei身處異國他鄉(xiāng),必然會面對一定的文化沖擊,在學習和生活各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但她采取措施積極應對,逐步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及文化環(huán)境。具體教學實踐如下:
(一)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激活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身處真實的文化環(huán)境,使之更主動去獲取文化知識。依托一份英文報紙的新聞報道,借助國外研學學生的學習生活體驗照片,以及解讀單元主題和文本標題詞義,幫助學生激活文化背景知識。
閱讀文本是一篇校報文章,屬于新聞報道類。因此,首先,筆者依托一份澳大利亞當地報紙對本校學生前往澳大利亞研學的英語新聞報道,設計了課堂導入部分,讓學生直觀感受news這一文章體裁,同時引出語篇話題。這則新聞報道,圖文并茂且簡潔明了地介紹了本校師生前往澳大利亞研學交流的活動經過。出國研學活動給了學生體驗不同文化和開展文化交流的機會。其次,筆者分享了本校師生在澳大利亞研學時的校園生活體驗、和與當地市長會面等圖片,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可直觀形象地了解并比較國內外學習生活的文化異同。借助圖片的直觀呈現,分享訪學學生的經歷,能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國外學習生活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再次,根據單元opening page的圖片和話題“Bridging Cultures”以及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文本標題“Welcome, Xie Lei! Business Student Building Bridges”, 讓學生猜測bridge的詞義。學生已學過其詞義之一是橋梁,作名詞,但單元主題將bridge與culture搭配使用,顯然是動詞,其意為搭建文化橋梁。因此,向學生追問:“Why did Xie Lei——a business student building bridges? What did she do to bridge cultures?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語篇,找尋答案。
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激活文化背景知識,引出語篇話題,激發(fā)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學習理解語篇內容。
(二)學習理解語篇內容,形成文化意識
依托主題語境,設置學習活動,包括讀前預測活動、梳理文章段落大意、概括語篇主旨要義、提煉信息完成表格、標注情感變化圖等,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篇內容,發(fā)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意識。
活動一:讀前預測活動。依據文本標題和插圖,提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this article is about? ”,學生預測文本主題是交換生Xie Lei的留學經歷。
活動二:分析文章體裁。學生已接觸過此類文章,因而不難推斷出其為校報文章——類似新聞報道類的特寫。根據標題、首段、中間段落和末段的語言表述,引導學生概括出news包括 headline、lead、body和end四個部分。
活動三:梳理文章段落大意。讓學生整體理解并概括篇章段落內容。
Para 1: Xie Lei left China for London.
Para 2: Xie Lei was on a year?long exchange programme.
Para 3: Xie Lei had to adapt to a whole new life.
Para 4: Xie Lei chose to live with a host family.
Para 5: Xie Lei was faced with the academic requirements.
Para 6: Xie Lei participated in class and gave presentations.
Para 7: Xie Lei felt much more at home in the UK.
Para 8: Xie Lei's progress will be in later editions.
活動四:概括語篇主旨要義。要求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該文主旨要義,進一步深化理解。該文主旨要意是:
It's about how Xie Lei manages to adapt to a new life in the UK and meet the academic requirements as an exchange student.It also talks about how Xie Lei acts as a cultural messenger building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活動五:提煉信息完成表格。通過細節(jié)理解閱讀,要求學生用詞塊概述Xie Lei在生活中和學業(yè)上所遇挑戰(zhàn)和應對措施,并填入表格,使學生更詳細了解她留學生活和學習之不易,以及如何適應新文化環(huán)境。
活動六:標注情感變化圖。Xie Lei到了異國他鄉(xiāng),內心感受起起落落,教師借用情感變化圖——心電圖,引導學生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梳理其一系列情感體驗變化:excited-nervous-comforted-numb with shock-confident-confused-feel at home,并分析原因,理解她最后內心能夠“feel at home”的原因。思維導圖如下:
情感變化圖直觀體現Xie Lei積極應對的心態(tài),此活動有助于學生獲得文化知識,培養(yǎng)文化意識。
(三)應用實踐文化知識,達成文化育人價值
語言是思維和文化的載體。要充分挖掘語篇中的文化信息,進一步探討Xie Lei出國的原因,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發(fā)表演講和同伴評價,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發(fā)展批判性思維,并探究文化內涵及其育人價值。
活動七:討論探究以下問題:1. Why did Xie Lei choose the exchange program? 2. How has Xie Lei helped to build brid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通過討論和思考,進一步探究Xie Lei出國學習的原因, 歸納她為搭建兩國文化橋梁作出的努力。寄宿家庭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她也有機會向房東一家介紹中國、教房東女兒做中餐等。學業(yè)上的要求,讓Xie Lei在初到異國之時很受挫,但通過努力,她解決了問題。做學習報告時,還有機融合中國傳統(tǒng)藝術元素,傳播了中國文化。她還積極參與社交活動。這些文化行為,讓Xie Lei擔當了“cultural messenger”。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留學生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這有助于學生明白文化意識提升的重要性。
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選擇來中國學習、工作、生活,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筆者精選并分享一段留學生體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和享受中國留學生活的視頻,引出外國學子來本校訪學的話題?;诮鼛啄旯P者所在學校與國外學校進行過線上和線下的學習交流,故設計如下活動:
活動八:Suppose you are Xie Lei, who is a graduate of our school and you are invited to attend the coming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our school.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speech:
(1)to shar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exchange programme for the exchange students visiting our school.
(2)to give tips on studying and living in our school to the exchange students.
分組討論后,請各小組代表以本校畢業(yè)生“Xie Lei”的身份在母校校慶活動之時,為來訪交換生“make a speech”,包括分享其交換生學習經歷和給來訪外國學生提供一些在校學習和生活的建議。通過角色扮演、演講活動和同伴評價,學生依據所學內容開展應用實踐,內化文化意識,達成文化育人。
(四)積淀傳統(tǒng)文化底蘊,積極弘揚優(yōu)秀文化
由于課時有限,本節(jié)課邀請部分學生發(fā)表演講。在后續(xù)的課堂活動中,教師會請更多的學生在班級演講展示,并設計其他課堂活動,有效實現遷移創(chuàng)新。還可結合文化專題,通過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等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其思維品質,寓德于教,實現文化育人。
教師可以根據學情,依托高中英語教材各單元的主題語境,有機融入育人理念,創(chuàng)設文化環(huán)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筆者還曾開設過校本選修課“英語暢談中國文化的若干主題”,讓學生進行文化專題學習。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一些主題, 如Chinese hospitality、table manners、colors、Chinese paintings、calligraphy、the Monkey King等,精選學習資源,對比中外文化,讓學生會用英語傳播中華文化。此外,通過校讀書節(jié)、藝術節(jié)和英語節(jié)等活動,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英語戲劇演出、“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等活動,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文化意識。
三、結語
英語教師要“樹立語言與文化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的意識,引導學生學習中外文化知識,并將其內化為具有正確價值取向的認知、行為和品格”,要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依托文本語境,基于學情創(chuàng)設活動。作為引導者,教師要注重英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探究文化育人,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積淀文化底蘊,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發(fā)展多元思維,明確文化意識的育人價值導向,實現學科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