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一篇期中反思,讓我對教學有了更多的思考。
他說!對于政治課,除了高考的壓力迫使我學習之外,更多的是一種熱愛,是一種情懷?!薄扒閼选倍?,讓我眼前一亮,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不免汗顏起自己有時的粗放和常常的慍怒。我在想,是不是也有另外一些學生,對于政治學科的學習雖談不上情懷,但也懷著某種喜愛,或者在高考壓力下仍在努力嘗試著去接受。對于他們,我是否投注了應有的關懷?我是否把一些不當?shù)那榫w過度地傾瀉在了他們身上?我是否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們的點滴變化?當我傾力予以鼓勵的時候,他們能否報以可觀可喜的真誠而非以往的遺憾?當我把期待掛在臉上的時候,他們能否于心深處靠近這門學科?
繼續(xù)讀下去。他說!在政治的學習中,我從來不畏懼有多少書要背,有多少練習要做,只怕努力的方向不對?!蔽业谋亲右魂嚢l(fā)酸。已經(jīng)許久沒有如此動容過,因為見慣了太多抵觸背書、恐懼默寫、逃避記憶、敷衍訂正的行為,以致背書、默寫簡直成了我與學生互相傷害的過程。比如,學生不情愿背默,我則愈發(fā)固執(zhí)地要求。這樣的矛盾常常給予我很大的心理考驗。而“從不畏懼”的這位學生,給了我一記警醒:我該如何讓學生不畏懼,甚至認可、歡迎背默的任務呢?——沒有什么比內(nèi)心認同帶來的驅(qū)動力更強大。
不由想起鄭英《看見每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孤品》一文中的一句話:“木本的縱向穿越,草本的橫向綿延,藤本的順勢而上,禾本的蔥綠盎然,每一種都個性鮮明。”植物尚且如此,何況乎人?“一視同仁”的催促和要求是否會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學生會不會成為壓垮他們脆弱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想來不禁打一寒戰(zhàn)。
學生的這篇反思,我反反復復讀了3遍,沉思良多。我感覺到些許的惶恐,怕作為他的老師無法給予他有益的指導;又倍感幸福,因為我的學生對政治學科如此熱愛。更重要的是,他讓我意識到,以誠待人者,人以誠而應——我向?qū)W生傾注無限的真誠、執(zhí)著和喜愛,學生同樣能為之動容,并給予我相應的回應。
泰戈爾說,不是槌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嘗試如水的教學,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虞曙明,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