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本文從質量控制的角度展開分析,研究了食品檢驗檢測以及質量控制的內容和基本理論,分析了食品檢驗檢測在質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重點研究了優(yōu)化食品檢驗檢測質量控制的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檢驗檢測;質量控制;措施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of Food Inspection
LIU Geng
(Wuhu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basic theory of food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from the angle of quality control,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nd focuses on the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Keywords: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quality control; measure
我國食品工業(yè)發(fā)展迅猛,同時食品安全事件也頻頻發(fā)生,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當前形勢下對食品檢驗檢測提出了新的要求,食品檢驗檢測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適應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
1 食品檢驗檢測及其質量控制的相關理論
1.1 食品檢測檢驗的相關理論
1.1.1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涉及食品衛(wèi)生以及食品質量,關乎人們的身體健康,是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食品安全需要在各階段做好一切安全性和實用性的保障措施,具體包括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送、存放和銷售等各環(huán)節(jié)的安全問題,將可能損害人體的不利因素去除,確保食品符合應有的營養(yǎng)價值,并且不對人體造成任何慢性、急性疾病的危害。
食品中的有害物質源自于食品的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自身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質以及食品在加工保存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應當重點對食品污染與食品添加劑進行檢驗檢測。食品污染是危害人體的主要因素之一,污染源自于食品加工、銷售等各過程中,有毒物質、病蟲害等所引起的污染,主要可以分為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指病毒、寄生蟲等,化學污染主要是有毒的化學物質造成的污染。
食品添加劑則是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為改善食品的品質、防腐功能等加入食品中的物質。我國對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種類以及各食品添加劑可添加的劑量有嚴格的要求,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或添加違禁成分則會對人體造成較大的傷害[1]。
1.1.2 食品檢驗檢測
食品檢驗檢測屬于產品質量檢測的項目之一,廣義的食品檢驗是指研究和評定食品質量及其變化的一門學科,依據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各種技術。按照制定的技術標準,如國際、國家食品衛(wèi)生安全標準,對食品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副產品的質量進行檢驗檢測,確保其符合食品的衛(wèi)生、外觀、理化指標,并且在內外包裝上以及標識等方面符合相關規(guī)定。食品檢驗檢測中的理化檢驗、毒理學檢驗、分子生物檢驗等需符合相關標準,其中食品理化檢驗主要是通過感官和理化對食品的質量進行分析,檢測食品的有效成分、食品添加劑、重金屬、農獸藥殘留量等成分符合食品質量標準。
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包括合同評審、抽樣制樣、檢驗、數據處理分析及匯總結果并出具報告等環(huán)節(jié)。食品檢驗檢測報告的質量需要在食品檢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在檢驗方法上需要符合國家、行業(yè)以及企業(yè)和地方的質量檢驗標準,檢驗過程中的接收樣品、分析處理數據需要確保質量,對檢驗人員的技術能力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其擁有良好的實際操作能力,需定期對其進行崗位考核。在檢驗過程中需要保障環(huán)境條件的安全性,并對儀器進行定期檢測與維護,確保實驗用的標準試劑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1.2 質量控制過程
質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對食品檢驗檢測進行過程性控制,消除檢驗檢測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偶發(fā)性因素,保持檢驗檢測整個過程的質量水平,且各水平中始終處于受控狀態(tài)并保持成果。
2 食品檢驗檢測中質量控制常見的問題
2.1 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在管理制度方面,食品分析時需要使用特殊功能的試劑、溶劑等產品。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庫存管理制度,目前食品檢驗檢測部門在庫存管理、計量器具檢定的方面缺乏明確的制度要求,缺乏對試劑進行定期檢查、確保其穩(wěn)定性的相關制度,在物質的正確選擇、使用、防止誤用、注意事項等方面也缺乏專門的管理。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檢修周期、使用時間和購置等存在記錄較為混亂現象,在設備出現故障問題時難以根據情況判斷其故障原因。
2.2 食品檢驗檢測信息系統(tǒng)方面問題
食品檢驗檢測需要運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統(tǒng)。在實際情況中,食品檢驗檢測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適用性與安全性有待提高,食品檢驗檢測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統(tǒng),人們不能通過食品檢驗檢測的信息平臺及時了解食品檢驗檢測的結果,在食品檢測過程中尚存在重復檢測問題。
2.3 質量控制方面問題
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不夠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操作規(guī)章等制度,需要隨著食品檢驗檢測面臨的新問題不斷改進控制體系,做好儀器設備的檢測計劃,確保食品檢驗工作的質量,制定業(yè)務培訓計劃確保檢驗檢測人員的業(yè)務水平,應定期開展內部培訓、內部評審活動,對檢驗檢測的工作質量進行評價,發(fā)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促使質量控制體系更完善。
職能分配缺乏合理性,檢驗檢測工作需要對技術人員、質量負責人等部門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劃分,明確主辦協(xié)辦部門、項目負責人,將檢驗檢測的主要工作交由技術負責人進行主管,質量負責人對食品檢驗檢測進行質量控制,技術負責人、檢驗室等開展質量評價活動,定期開展內部審核。
2.4 人力資源控制方面問題
人力資源管理缺乏創(chuàng)新理念。由于食品檢驗的工作量較大,并且容易出現突發(fā)性事件,因此對技術人員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技術員不僅是要掌握較高的食品檢驗檢測技術能力,并且需要有良好的責任意識、質量控制的基本知識以及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在大批量任務下達時,檢驗人員和檢驗設備有限,因此人員需要加大工作量,設備不停機運轉,采用傳統(tǒng)的人力資源管理辦法進行績效考核會降低員工工作積極性。在檢驗技術和設備不斷更新的環(huán)境下,技術人員技術能力的培訓有待加強。適當的培訓能夠提高技術人員的綜合業(yè)務能力,同時能夠對技術人員在連續(xù)緊張的作業(yè)工作中壓力有所緩解。
3 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措施
3.1 健全食品檢驗檢測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
食品檢驗檢測工作需要完善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相關法律,細化食品檢驗檢測的相關規(guī)定,制定食品生產、運輸、銷售等各環(huán)節(jié)系統(tǒng)性的檢驗系統(tǒng)。建立統(tǒng)一的檢驗平臺,實現各地區(qū)的檢驗資源共享,確保食品材料來源、加工運輸到餐飲的全鏈條能夠實現信息互通,各部門各司其職,在各環(huán)節(jié)制定相應的檢驗標準。協(xié)調統(tǒng)一檢驗機構以及機構內的檢驗人員,合理優(yōu)化和配置食品檢驗機構中的人力、物力、財力,通過各方面資源的合理分配來優(yōu)化資源配置,建立起統(tǒng)一的食品檢驗機構[2]。
細化食品檢驗檢測的法律法規(guī),確保法律以及配套實施條例能夠根據食品檢驗的實際情況同步更新,確保食品安全法的對應實施條例能夠及時修改,不存在規(guī)定上的出入。由于市場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食品檢驗需要面臨新問題和新生事物,相關部門應及時出臺相應規(guī)定對市場進行規(guī)范。對食品檢驗檢測進行定量規(guī)定,各級部門充分協(xié)調,避免抽樣重復檢測的情況發(fā)生,確保抽取樣本在轄區(qū)內的隨機性。
3.2 完善食品安全各環(huán)節(jié)的檢驗檢測
食品檢驗檢測更重視成品的檢測,而忽略了對食品源頭安全性的重視。食品檢驗檢測應當對食品流通的全過程進行安全監(jiān)督,及時更新技術和設備,對食品的原材料從生產環(huán)境、食品加工等各環(huán)節(jié)進行食品檢驗檢測。
隨著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逐漸嚴峻,污染物會由食物鏈富集作用在畜禽肉品中體現,常見的便是重金屬超標、過量添加激素、獸藥殘留等問題,因此在屠宰時就需要對畜禽肉的質量進行檢測,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①重視食品小作坊的檢驗檢測。生產加工小作坊存在從業(yè)人員素質不高、食品生產衛(wèi)生條件差的問題,由于其規(guī)模較小,對食品小作坊可以規(guī)定出廠檢驗快速檢測規(guī)定。②對企業(yè)生產的食品進行出廠檢驗。企業(yè)的出廠檢驗需要檢驗人員有較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需要及時更新檢驗設備,對產品的原料、包裝、成品等進行檢驗,采用抽樣檢驗的方式對成品、半成品進行檢驗檢測,對所抽取的樣本數量、批次都進行記錄,確保發(fā)現產品質量問題時能夠及時追根溯源,減少食品質量問題造成的風險和損失[3]。
3.3 及時更新食品檢驗檢測的安全標準
食品檢測的安全標準需要與食品安全法相適應,建立長效的機制來實行食品檢驗安全管理,將食品檢驗檢測同地方政府、企業(yè)進行結合,從控制食品可能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添加劑及污染成分的角度對其進行評估,確定其化學性、生物性危害以及物理性的合格程度,從公眾的安全角度出發(fā)制定食品檢驗檢測標準。
隨著我國食品的種類不斷豐富,應當及時引進先進的國家標準,更新食品檢驗檢測的相關制度。及時調整和廢除不合理的舊標準,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增加新的檢驗項目。在食品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和發(fā)展過程中,以產品生產技術的角度更新食品檢驗方法和檢測項目,確保各產品在各環(huán)節(jié)中能夠符合食品的質量安全要求。
3.4 建立食品檢驗檢測數據庫與信息管理系統(tǒng)
我國的食品檢驗檢測標準較為滯后,在配套信息方面,也缺乏完善的信息公開平臺,信息技術與食品檢驗檢測領域的融合程度不高。食品檢驗檢測行業(yè)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食品檢驗數據庫,實現資源與信息的共享。在食品檢驗檢測過程中,確立食品的危害警報系統(tǒng),及時將出現安全問題的產品公示,追溯食品原材料的問題,及時下架安全鏈條中可能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產品[4]。
通過信息平臺的建立,調動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共同監(jiān)督,及時公示產品的抽檢信息結果。通過食品檢驗數據庫的建立做好食品安全評估機制,及時向社會披露食品企業(yè)的安全狀況,做好輿論監(jiān)督,引導人們選擇性消費,以此提高產品行業(yè)的整體質量。建立機構內部的檢驗檢測管理系統(tǒng),在食品檢驗過程中,定期對檢測的設備和器具進行檢查,對儀器進行分類歸檔,充分利用信息系統(tǒng)完成對儀器設備的管理,在樣品的抽取、取樣、檢驗等各環(huán)節(jié)通過信息系統(tǒng)提高數據管理、分析的效率。
3.5 加強人員培訓,建立績效考核制度
檢驗人員需要定期進行學習培訓,提高自身的檢驗技術能力,及時更新和開拓新業(yè)務是提高人才質量、確保檢驗檢測工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措施。根據檢測行業(yè)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績效考核方法,使技術人員通過優(yōu)化的績效考核模式調動自身的工作積極性[5]。
4 結語
本文對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進行了研究,食品關乎人們的基本生命安全和生活基礎。因此,在質量管理過程中需要從食品原材料到生產與銷售等各環(huán)節(jié)做好質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檢驗檢測質量管理體系,滿足市場變化和不斷更新的新產品的需求,通過建立信息系統(tǒng)與信息共享平臺的方式提高檢驗檢測內部管理的效率,同時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將檢驗檢測信息及時公布。
參考文獻
[1]陳慶權,龍衛(wèi)祥.淺談食品檢驗過程中影響質量控制因素及對策[J].中國科技縱橫,2021(12):153-155.
[2]王小玲.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及細節(jié)問題研究[J].現代食品,2021,29(22):166-168.
[3]陳麗秋.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中國食品,2021(21):72-73.
[4]丁淑華,徐曉旭.食品檢驗檢測的常用方法及質量控制措施研究[J].現代食品,2020(13):44-46.
[5]劉冰.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現代食品,2018(24):48-50.
作者簡介:劉庚(196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質量和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