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下,初中生物學教學有了新的內涵,更加重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生物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而生物學知識本身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生物學的學科特點,積極進行生活化教學探索研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生活化教學的探索中,初中生物學教師要主動將生物學相關的內容與生活進行關聯(lián),讓學生在學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
一、生活化教學的情景應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學教師在研究課改內容后,為了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應該將生活化教學引入教學過程,構建相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學習生物學知識。生活化情景的營造,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了生物學教學的效果[1]。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的變異”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生活中不同種類的生物,吸引學生的眼球,之后播放同種生物的各種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生物之間的差異性,在比較中認識,在認識中理解記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出示糯質型玉米、甜質型玉米,讓學生回答自己喜歡吃哪種玉米。教師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的情景,借助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拓展學習空間。之后教師展示“南橘北枳”的照片,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組討論,分析“南橘北枳”現(xiàn)象背后的生物學知識。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引導,讓學生主動對生物變異知識點進行分析、記憶。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生活化情境中學習,學習氛圍就會更濃厚,對事物的探究興趣會更高。學生在自由的空間中進行學習,認知、思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充分認識到了生活與生物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生物學教學效果也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二、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在初中生物學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習知識是為了服務生活,要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后能夠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生物學現(xiàn)象。教師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學習生物學知識[2]。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消化和吸收”的教學,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是“人體中食物消化吸收的過程”,重點學習酶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師應在該知識的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借助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加強學生對酶的認識。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清洗衣服時洗衣粉是主要清洗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衣服上的污漬經(jīng)過洗衣粉的參與就會很快不見了呢?其中什么物質起了作用?這樣教師借助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之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對洗衣服的過程進行分析,對洗衣粉的配料進行了解,發(fā)現(xiàn)了酶的作用,并結合教材知識理解了酶的催化作用。教師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借助生物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分析研究,學生對抽象的酶有了具體的理解。
三、在實踐中開展生活化教學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應該借助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和探索,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加深生物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將生物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3]。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的教學中,教師在本節(jié)課開始前要讓學生提前記錄自己的飲食習慣,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包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分析自己的營養(yǎng)是否均衡,之后帶領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的探索。學生在完成學習后,教師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教師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收集包裝袋并分析得知營養(yǎng)成分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在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本課的知識認識更加深刻,在參與活動中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知識也得到了鞏固。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教師在教學中想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積極探索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內容進行關聯(lián),進而激發(fā)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將生物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吳銀花.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2):55-56.
[2]唐素萍.淺談關于初中生物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6(36):221.
[3]李興宇.關于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探討[J].甘肅教育,2020(13):180.
作者簡介:郎永青(1979—),男,漢族,甘肅岷縣人,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生物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