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菁
前言:
就目前來說,英語已經是全球性的通用語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順應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為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英語就成了各國通用語言的紐帶。由此可見英語的重要性,在小學教育中一定要重視英語的學習,因為在這個階段的小學生,他們的反應能力和思維活躍度都是最高的,這個時候學習英語效果往往都是最好的,能給后期的英語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目前已經有各大學校針對這個階段的小學生采用浸入式英語教學的方法,目前通過一系列的實踐,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英語存在死記硬背、“填鴨式”教學的弊端,從而探索出了真正適用于小學課程的浸入式英語教學的策略,并通過這些策略,全面改進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升小學生語言輸出的英語能力。
一、傳統(tǒng)英語在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過分重視英語單詞,忽視語法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從來都是讓我們背單詞、背課文。甚至很多學生一提到英語,就是背單詞,僅僅把學好英語這門科目想做就只是背單詞這么簡單。以至于很多的小學生都是背單詞,對著課本上的英語單詞死記硬背中文的意思,不看例句,也不試著造句,導致對記過的單詞是瞬時記憶,回過頭就忘。英語歸根結底是一門語言,它需要我們像學習自己的母語一樣,進行大量語言輸出。也有一大部分學生反應通過背單詞這種方式,英語考試也能獲得不錯的成績,的確,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英語可能也能及格,但是一到交流,就不行了!在背單詞的過程中,一定不能落下語法。英語單詞不比漢字,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意思,英語單詞很多都是零頻詞匯,即便你不認識這些單詞,通過簡單地聯(lián)系上下文,也能推測出單詞的意思,也能把句子讀明白,所以說背單詞可以,但是一定要放入具體的語境才算是成功地背單詞了。例如apple這個單詞,單純知道它的意思是“蘋果”其實沒什么用,放入語境:Apple is very delicious, and we may juice an apple for drinking. 這可能就是英語的一個魅力之處吧!
(二)超前學習英語,未順應教育規(guī)律
就單純來講母語,學習母語的順序。0-1歲,才有聽的能力;2-4歲,具備說的能力;4-6歲,具備讀的能力;7歲才慢慢學寫字。這樣看來學習母語是遵循著聽、說、讀、寫的順序,這是學習語言最好的順序。在上一年級的時候,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就已經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給接下來的學習、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環(huán)境的影響也非常重要,我們身邊都是說漢語的環(huán)境,所接觸的不論是看電視劇、聽歌、張貼廣告的欄目框都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所以學習母語是非??斓?,僅僅通過學漢字就能體會它的意思。相反學英語,我們身邊沒有一個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也沒有可以全程英語交流的人,可以說我們的耳朵對英語是非常生疏的,完全是一竅不通,在不會說、不會讀的起點,就直接被要求學單詞、記單詞、默單詞,這完全不是聽、說、讀、寫學習的正確步驟。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在沒有讓學生經過聽、說、讀的階段直接寫,這種一步到位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怎么可能立馬接受?很多時候環(huán)境也會影響學習是否繼續(xù)下去,英語會成為這階段學生不愿意學習的科目,打上“學不會”的標簽,甚至是產生厭煩心理,對我們之后進行更有難度的英語教學其實是一道阻礙。要想學好,在小學這個階段,一定要調整之前的模式,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擁有英語思維,通過大量的英語語言輸入,讓學生在這種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去語言輸出,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
(三)缺少家庭的陪伴
在中國其實不缺乏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所謂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有優(yōu)秀的老師、好的教育方法、教育機構等等,那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到底缺什么呢?中國的家庭教育可能存在不足的地方,因為工作,對孩子陪伴不夠,在一定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于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家長沒有時間去管甚至是激勵孩子,全部都推給學校的老師,這是非常不對的。小學英語教育單單靠課堂的講解是沒有用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父母的幫助。家長也要參與這個階段孩子的英語學習當中來,在家里,父母也要抽出時間,陪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孩子學習英語兒歌或者一起看英語動畫視頻。這些方法都是可以加強英語語言的輸出能力,所以在小學英語教育這條道路上不僅僅要靠課堂英語老師的專業(yè)講授,還需要父母的幫助,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學英語浸入式教學促進學生語言輸出的策略
(一)無中文課堂,學習更加有效率
老師要變換傳統(tǒng)嚴肅的角色,要成為親切的老師。走進教室,老師要用簡單的英語親切地向同學們打招呼:“Hello! good morning!” 下課了也要用英文同學生們說“Bye bye!”,最好老師全程用簡單的英語和同學上課交流??赡茉趧傞_始的時候,學生是不適應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學生會對老師常說的“Stand up, sit down” “Look here” “Who can try”等等這些簡單的指令語言做出相應的反應,自然而然就會慢慢地熟悉,同時也可以請一些外教,幫助我們開展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做手工、做美食甜點,以至于學生在收獲的同時,也加深對英語的認識,也愿意同老師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定期師生們一起在課堂上進行英語互動,一起唱英文歌,甚至是做英文游戲、角色扮演、實踐活動、音樂律動等等關于語言內容整合學習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兼顧不同孩子的性格、學習風格,可以說是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兼顧了語言的學習,何樂而不為呢?渲染一種愉快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使得學生更容易放下心里的顧慮,更加樂于去學習英文知識,在一定的程度上獲得了“可理解的輸入”,也便于之后進行語言的輸出。
(二)重視學生的興趣管理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不無道理。孩子的心情很多程度上都是跟興趣息息相關的,知識反而是排第二的。如果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以孩子的興趣為首,再加之以英語浸入式的全程教學,我相信課堂不僅會非常有趣,同時孩子的學習效率會加倍。有時候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通常會對夸張的形態(tài)與表情有濃厚的興趣,甚至是會去模仿,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共性。比如到中午飯點的時候,我會對著學生說:“I??m hungry.”;或者當學習委員收了很多作業(yè),我會無意間說:“So many.”;當檢查衛(wèi)生,教室非常干凈,我會說:“It was so clean.” 這些無意中的言語在無形中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加深他們對這類語境的理解。還有僅僅依靠書本上教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在西方教學中往往比較追求實物教學,比如說去動物園,會聽到很多動物的聲音,每個動物都會有自己相對應的聲音,這時候老師要求學生去將這些聲音與單詞進行結合,不需要刻意去死記硬背下來,通過熟悉以后,當提到owl,就會想到hoot,這樣不是更加直接嗎?還有老師可以和學生聊一聊最喜歡、未來最想去的城市,通過看一些地理英語視頻片段,要求學生用英語去描述這些城市,以及這些城市的著名景點等,用英語寫下來。通過自己比較感興趣去學某一個東西比強迫學一個不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是事半功倍的。還有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學習自己喜歡的英文兒歌,并且到班上來唱,有加分等等規(guī)則,以及英語老師在課程結束的前十幾分鐘可以播放一些有趣的英文動畫片。
(三)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式的語言支持
引導式的語言支持對于課程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它有時候可以決定課程好壞的指標。什么是引導式的語言支持呢?打個通俗的比方,在英語課堂中,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尤其是用英語,難免會有答不上來的困境,這就需要英語老師的輔助性幫助了,幫助學生去解決課堂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有助于課堂的順利進行,也不至于讓學生尷尬,反而是一種師生之間愉快的互動。這個其實也給英語老師帶來一些思考,在這個年紀的小學生,英語詞匯量是不足的,在進行英語的對話中,難免會因為個別的單詞不會,導致一些語法錯誤,整句話說下來都是不通順的,這其實也給學生的自信心帶來一定的打擊,可能會促使其形成之后不想回答,反正回答也是錯的思想。針對這種現(xiàn)象,英語老師一定要進行引導式的語言支持,在課堂中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老師一定不能停在那里,要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通過一系列的提示和幫助,引導學生最終能完整地表述下來。老師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也不能局限于一個答案,要結合學生的一種發(fā)散性的思維去規(guī)范答案。總之,英語老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式的語言支持和表述自己的答案的時候,這是促進語言輸出的一種行為。老師提供引導式的語言支持,其實避免了在課堂當中老師起一切主導的地位,反而是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英語老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表達能力,給予學生有更多英語表述的機會,也能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促進英語語言的輸出。
三、小結
在這次小學英語浸入式教學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它對學生學習語言輸出能力的重要性。它不僅使得學生愿意接受英語,同時在英語口語的交流、學習成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讓孩子浸入到語言環(huán)境中,在學習中激發(fā)自己的興趣。浸入式英語教學并不是為了學生立馬去掌握這項英語技能,也不是為了能夠掌握多少單詞,而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英語的刺激,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因為興趣和愛好會使得學生產生注意力,慢慢吸收知識,從而為學生將來英語的學習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樣,浸入式英語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深入英語的世界,即便沒有中文,只能用英語和肢體語言,也能夠讓學生去理解它的意思,能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語言能力和英語思維。所以在小學這個時期,英語老師牢牢把握浸入式教學的方法,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