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黑
放學回到家,寧寧趕緊從書包里拿出數學作業(yè),想趕快寫完作業(yè),好看動畫片。為了驗證自己作業(yè)上的計算結果,寧寧特地向媽媽借了手機來驗算。寧寧打開手機上的計算器,一邊按照作業(yè)上的算式輸入數字,一邊比對最后的計算結果??墒牵攲帉庲炈愕健?0%+50%”這個算式時,卻發(fā)現計算器的結果與自己算的不一樣,難道是自己算錯了嗎?
寧寧非常疑惑:不對啊,50%+50%=0.5+0.5=1,這個不會錯的。但是,手機計算器上顯示的結果卻是0.75。寧寧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拿著手機去問正在書房工作的爸爸。
“爸爸,您能幫我看下這個手機計算器嗎?它好像壞了,算錯了數?!睂帉幇咽謾C遞到爸爸跟前。爸爸接過手機,看了一會兒界面上顯示的算式與結果,說道:“嚴格來說,這里并沒有算錯。只是這個計算器是手機內置的函數式電子計算器,它里面的‘%鍵可以直接計算加減號前面的數值的百分比。比如,輸入2和加號后,再輸入20%,計算器會計算2+2×20%的結果。”
知識小鏈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得最多的就是算術型計算器和科學型計算器。
算術型計算器可以進行加、減、乘、除等簡單的運算,一般都是實物計算器。它可以完成基本的運算,但是不能自動識別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而科學型計算器可以進行乘方、開方、指數、三角函數等方面的運算,也稱為函數計算器。這類計算器可以是軟件,也可以是實物。科學型計算器比算術型計算器的功能有所擴展,能夠自動識別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計算器的“思考方式”
寧寧搖了搖頭,表示自己沒聽明白。于是,爸爸用手機計算器給寧寧慢慢演示了一遍計算過程:“一開始,我們在計算器中輸入50%。這時,計算器上顯示的數值為0.5。然后,再輸入加號和50%。此時,計算器內部的計算邏輯應該是0.5+0.5×50%=0.75?!?/p>
“在函數計算器中,加減乘除鍵是函數鍵。這些函數鍵有著計算器規(guī)定好的使用規(guī)則,可以相互配合使用。比如,加減函數鍵本身就有一個隱含的使用規(guī)則,即輸入加號或者減號后,計算器會自動記住加號或者減號前面的數值,以便后續(xù)快速計算。”爸爸繼續(xù)解釋道。
寧寧恍然大悟,說道:“所以第一次輸入50%之后,它后面的加號會記錄0.5這個數值。第二次輸入50%之后,‘%鍵就直接計算‘0.5×50%。這時,計算器上顯示0.5+0.25,輸入‘=后,結果就是0.75?!?/p>
數學上的百分號,一般都是代表“某一個總量的百分比”,即作為總量的系數存在,通常不作為常數。所以,當我們用計算器計算“50%+50%”時,一開始輸入的50%被計算器默認為1的系數,那么輸入第一個50%后,計算器上顯示的是0.5。當我們接著輸入“+”和“50%”時,計算器自動記錄了加號前面的數值——0.5。也就是說,計算器會默認第二個輸入的50%為前面的0.5的系數,因此實際的計算結果為0.5+0.5×50%=0.75。
當我們用計算器計算這個算式時,可以輸入“1×50%+1×50%”,從而告訴計算器50%前面的系數都為1,這樣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由此看出,計算器算出“50%+50%=0.75”并不是一個錯誤,這只是計算器的計算邏輯和適用規(guī)則的不同導致的結果。
玩轉計算器
計算器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為了方便計算,我們需要了解計算器上每一個按鍵的用途和用法。除了數字鍵以外,常見的計算器會帶有MC鍵、MR鍵、M-鍵和M+鍵。M+鍵是記憶加法鍵,也叫累加鍵。當我們需要重復加一個數時,可以先把這個數用M+鍵存起來,需要時則用MR鍵提取,不需要時則用MC鍵清除。M-鍵則是記憶減法鍵,可以用已儲存的數字減去目前的結果。
當我們計算“50-(23+4)”的時候,可以先在計算器上輸入“50”,再按“M+”把50儲存起來。接著,再輸入“23+4”,得到結果“27”。然后按“M-”儲存并計算“50-27”。最后,用“MR”提取儲存好的結果,即可得到“23”。
好奇 你就 動動手
570÷(139-115)=?
用計算器上的M+鍵儲存結果并計算,然后寫出詳細過程。
如:37×12+36×9=?
你還知道哪些與數學運算相關的有趣現象嗎?趕緊掃描二維碼,關注“廣西期刊傳媒集團”,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日常數學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