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坤
面對孩子的小毛病,我發(fā)現直接糾正效果不佳,于是改變了策略——
我女兒岑岑每次吃飯,一有米粒兒撒到餐桌上,就會饒有興趣地抓在手里玩半天,有時甚至故意撒幾粒米供自己玩兒。
等她玩夠了,手上、餐桌上都黏糊糊的,很難清理。而且,因為玩米粒兒,她吃飯的時間自然延長,經常是我們都吃完了她還在玩。
我不止一次提醒她:“寶貝兒,大米是糧食,不是玩具,不要當橡皮泥玩兒。”她不為所動,反而玩兒得更起勁。我意識到,如果刻意糾正她,不良行為在她心里會得到強化,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經過認真考慮,我決定從鼓勵節(jié)約糧食入手來糾正她的不良習慣。
我繪制了一個統(tǒng)計表,專門記錄我們一家三口每天浪費的糧食,一周評比一次。每浪費一粒米,就給畫個哭臉;不浪費糧食,能得到一個笑臉。
這一招果然奏效。自從我宣布開始統(tǒng)計每人每頓飯浪費的米粒數以及獎懲措施后,岑岑吃飯時便格外小心,開始對自己嚴格要求,不僅不會故意把米粒兒撒在餐桌上玩兒,有時不小心把米飯弄撒了,還會迅速撿起來吃掉。
一個周日,老公在外地出差,我要到單位加班,只好把岑岑送到鄰居優(yōu)優(yōu)家,請優(yōu)優(yōu)媽幫忙照看。
中午岑岑在優(yōu)優(yōu)家吃的飯,下午下班我才把她接回家。到家后,岑岑向我報告她在優(yōu)優(yōu)家的情況:“吃飯的時候優(yōu)優(yōu)不小心把米粒兒掉到了地上,用腳踩了踩,被他媽媽狠狠吵了一頓,吵哭了……”說到這兒,她問我:“媽媽,我把米粒兒撒在餐桌上時,你為什么不吵我?”我想了想:“媽媽眼睛近視,吃飯的時候不戴眼鏡,就看不見你弄撒了米粒兒?!贬胄虐胍桑骸罢娴??你不戴眼鏡就看不清東西?眼睛近視是什么感覺?”我點點頭:“媽媽上班的時候需要戴眼鏡,回到家就不想戴了,所以你弄撒了米粒兒就看不見,因為米粒兒太小了。眼睛近視的人,不戴近視眼鏡只能看見近處的、大的東西,看不見遠處的、小的東西。”
岑岑完全相信了我的話,滿意地玩去了。
很快,岑岑的4歲生日到了。那天,她邀請了幼兒園的幾個小朋友來家里給她慶生,其中就有鄰居家的優(yōu)優(yōu)。吃飯的時候,有個小朋友將飯團掉到了餐桌上,優(yōu)優(yōu)指指那個飯團,小聲警告:“誰的飯團,趕快吃掉,小心被阿姨看見了挨吵?!贬瘏s滿不在乎:“沒事兒!”然后放低聲音,神秘地對小朋友們說:“我媽媽眼睛近視,不戴眼鏡什么都看不見!”小朋友們一個個恍然大悟的樣子,都樂了。優(yōu)優(yōu)則一臉羨慕:“要是我媽媽就會吵人,真希望我媽媽也是近視眼?!?/p>
我聽了心里頓時很感慨:原來,孩子們心目中的好媽媽有時是近視眼,縱使自己有一些小毛病,媽媽也看不見,因而不會嘮嘮叨叨去糾正,更不會訓斥。幸好,我在面對女兒的小毛病時,有意無意地做了“近視眼”——不放大,選擇忽略甚至視而不見,讓孩子的小毛病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糾正。
【編輯:馮士軍】